刘伟:本土种子提纯复壮的心路历程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候选人

 

刘伟所具备的提纯复壮的知识并不是来自于现代的高科技,而是中国还没大规模使用农药化肥的70年代农业教科书,如此专业的种子选育知识,是中国五千多年农耕社会积累下来的智慧。...

点击“爱故乡公益活动”
关注我们~
编者按:

8月8日早上,我们爱故乡组委会一行人,从广西融水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到达白云乡侗寨大湾村,见到了刘伟叔。刘叔原来是乡里农技站的站长,近30年致力于农业技术的推广。退休之后,刘叔投入全力,开始了水稻种子的提纯复壮,最初,他在村里组织农民合作社,当时有20多个农户加入。

在大湾村,我们到刘叔的试验田,看到了高高矮矮、颜色各异、形态各样的20多种水稻,刘叔说这些都是他正在提纯复壮的水稻种子,选种、种植、记录、提纯、再选种……一个种子的提纯复壮,在生长周期内需要20天对其成长的性状进行记录、对比、标识,反反复复,总共需要三年时间,而后进行推广种植。在附近的几块大田里,齐刷刷的一片,都是村民用刘叔选育出来的种子种植的水稻。

看完试验田,我们与刘叔坐在家门口聊天,刘叔感叹,种子的提纯复壮是一个细活,需要慢慢来,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出效果。自己在农技站的时候,其实主要做的是农药化肥的推广工作,慢慢发现,使用农药化肥,种植的成本大大增高,稻米的口感下降,而且土壤板结、盐碱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现在做本地老种子的选育工作,算是在赎罪。


推荐人:

       黄国良

社区伙伴(PCD)广西办公室

推荐理由:

刘伟,从推广农药化肥杂交种到不用农药化肥常规种的转变,我想不仅仅是技术理念的转变,能把自己的观念推到再重塑,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信心。

从一个人默默实验到两三户的实践,没有要求多丰厚的回报,只是简单的希望把适合地方种植的种子保留下来,没有宏大的口号,能影响一家是一家。

提纯复壮,年复一年,这个繁杂而长期的工作,对他来说只是希望告诉身边的父老乡亲,不用农药化肥,也可以种出高产的粮食。

老骥伏枥,大道无形。


九十年代之前,融水是一个未能解决“温饱”的特困县,各级政府为解决“温饱”问题,利用农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大力推广种植“杂优”水稻。“杂优”水稻根系发达,生长、增产潜力大,为达到高产目的,人们在种植“杂优”水稻的大田中不断地增施大量的化学肥料及农药,使之造成种田投入高、增产不增收,生养人类的土壤结构、环境及空气中各种各样的化学品污染加重,使原先祖宗自然稻田中生居的物种多样化逐年消失。在过去稻田物种多样化的情景下,农民能从田中获取各种多样化食物,“水中有鱼,田中有稻”的环境逐年消失,“水中有化学成品、鱼蟹逃光光、到处良田变荒山”的环境日益加重。出于倍对土地受戴,我从2002年起分别在全国各省市收集了共26个各地老常规的优质谷品种。为更好探索当地可持续农业及农村生活宜居模式,现将几年来收集地方常现和各地常现水稻品种工作回顾如下:

传授留种插秧技术
融水简介


融水县位于柳州市北部,人口约49万人,虽以苗族立县,但却是一个多民族融合共生的自治县。除了苗族,境内还生活着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多民族让融水的传统文化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在种植水稻上,融水县各民族利用必有的生活方法,特别是糯稻在九十年代未解决温饱的背景下,种植糯稻不但是解决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糯稻,如过节、婚姻、庆典、礼仪等都离不开糯米,在推广杂交水稻的几十年中,糯稻品种无人再抓“提纯复壮”工作,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日益退化,为使常规老品种更能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农业生产资源,2002年我开始与刘怀章同志一起开展常规糯稻品种“光头糯”的“提纯复壮”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将该品种“提纯复壮”后再次种植,亩产比未经处理时产量增产20%,亩产稻谷为374.30㎏,目前该品种在县内种植有3000多亩。当前融水正致力于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对一个生态农业发展空间的新起点。

品种分享
致于生态农业情结及努力


我作为本地本土人,见证了种植“杂优”水稻利用化肥、化学药品在生产上日益加重的事实,见到很多土地的土壤逐渐板结,环境空气严重被染污,传统的农耕方式逐年衰落,本地常规水稻品种种源日益消绝。自2002年后在大湾的上寨、达阳、归正屯推广频振灯杀虫成功后,就开始致于寻找地方常规水稻种源。2003年我在融水县香粉乡看到了水稻粳稻品种“红尾粳”经过两年试种后,产量及米质得到了稳定,2016年本人把它交到了县科协作为保留品种。2010年在县农业局的支持下、在白云乡大湾村建立了“无公害稻米”试验基地,由返乡农民工刘怀章承包管护,采用“公司十农户”模式使用自已培育的品种“桂华占”开展生态方式种植,获得当年亩产干谷374.30公斤的好收成,当年按每公斤大米高于市场作2.50元给公司,使该农户获得了经济效益。开展水稻生态农业技术种植后,减少了化肥亩投入85.70元,农药亩投入25.29元,年亩减少投入110元。刘怀章除种植水稻外还在田间养了禾花鲤 、香鸭、本地鸡、山羊等,总农情良好,当年不但引起当地群众的知晓和赞赏,还引来县、市政府领导的参观,走到这一步,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也感到自己的力量微薄。2010年5月,我与刘怀章受广西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邀请,参加了金秀生态农业培训会,分享了他们的八角、水稻生态农业的经验。会后我更感受到推广化肥、农药对土地的破坏性和危害性,并对土地产生复杂感情——“关心、亏欠心和爱心”,更觉得应更加影响更多的农友一起关怀土地和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

老刘与他的绿肥田


2011年9月,我受邀参加了香港社区伙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办的“生态农业巧心智慧”工作坊,得到了马来西亚生态农业专家何赞能先生的传导,对开展推动农民做生态农业的理念更加丰富,也更加坚定地开展生态的决心。我认为公司和当今政府个别领导最终关注的是带来更多的利询,粮食增产,政绩关系,而对于农户的生产方式缺乏理念的引导,且缺乏相关的监督机制。同时我找到了国外的同道人。为引起公众对传统常规优质谷在有机农业在社会上的关注,我于2011年10月写了《稻田养殖禾花鲤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探索有机稻规范生产、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等文章,曾在广西农业期刊杂志上发表。2012年我退休了,更有时间从事常规老品种的收集和试种试验工作,加上自已多年在农业系统攒下的良如口碑,我就联系动员了大湾村民和归正村民16户组建了一个协会,在社区伙伴资金上的赞助,农业局、民政局的支持下,成立了“融水县生态农业优质谷协会”,从那以后,从事生态农业生产的工作和任务不再是我一个人单枪独马开展工作,而是一群有意向、团结一致的群体和团队。为使他们更有信心从事生态农业工作,2013年我组织了协会12名会员到贵州省流芳村学习,在流芳村主要是学习有机农业的推进、“稻—鱼—鸭”共育农耕方式的有机水稻生产技术,学习他们在一年多时间将全屯538亩稻田全部转换成有机粮食生产的经验和做法,了解他们通过三年的时间获得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的经验。在贵州学习期间,还带领团队到黄岗村学习,黄岗村是一个侗族村,是一个侗族传统种植糯稻占80%、20多个传统品种的村庄,也是目前唯一保持良好“文化生态共体”的村庄。经过外地参观学习,使会员们能自己选择自足自立的生态农耕生活方式,在自足自立的驱使下,农民才能创造出一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产系统。

为使育好和选好适应当地种植的常规水稻种子,2015年,我得到社区伙伴的资助,获赴泰国学习水稻生态育种和种植的学习机会,在泰国学会了使用“SRI”技术进行水稻品种的改良和开发技术,对去壳育种的技术更加深入了解。去壳育种的好处有:一是能保持种子的颗粒均匀性,育出来的苗保持一致;二是选出标准、光滑、发亮的糙米作为种子,大田插秧后长势一致。今年经过去壳糙米选种法的“紫色糯”品种种植长势良好,喜获丰收。

选种经验分享
几年的常规优质稻种提纯复壮情节


常规优质地方水稻种子以惊人的速度在国内消失,失去了地方稻种,就失去了生态农业的可持性的发展和路子。为了寻找和保护好地方优质稻种不受灭绝,并能刻画出可贡献和造福人类的资源,2015年我参加了世界UPOV水稻育种行列进行了常规稻种的引进试种、试验和推广工作,两年共从国内、国外引进常规稻种26个,其中国内的贵州、四川、云南和广西引进品种18个,泰国引进品种8个,这26个品种经过两年试种,经过各种观察和考种等鉴定后,继续留作试种的品种13个,淘汰品种6个,值得推广的品种7个。值得推广的地方常规优质谷品种分别是:紫色糯、勾福糯、红米糯、黑壳糯、黑壳粳、红米粘、黑米粘等。这些推广的品种,它们分别有产量高(亩产均在400——430公斤),米质及颖色具有特色,并具有抗性强(高抗三病)等特点。

几年来的引种试种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和打击,困难是: 2015年从泰国引进的品种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引进的8个品种有7个颗粒无收,在生活上造成困难。今后我将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专心致志地进行自己热爱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常规老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培育出更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米质好、产量高的地方常规品种。

品种记录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

爱故乡文化发展促进会成立于2014年7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多家机构发起,前身是2012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与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联合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是以“保育乡土文化、建设美丽城乡”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2015年起,主要由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并联合推动全国爱故乡公益活动的开展。爱故乡致力于发现故乡之美,重估乡村价值,活化传承民间乡土文化,发扬乡村文明;以“故乡情怀”整合本土资源,建立公众(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平台,重塑乡村的活力和魅力,推动中国城乡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苏州街33号6层608室(邮编100080)

联系人:口皓

电话:010-62460686;18801299075

邮箱:iguxiang2012@163.com

官方微博:@爱故乡计划

公众微信号:iguxiang2013

爱故乡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75307963

爱故乡网:http://www.iguxiang.org
亲,您还满意么

扫码,关注爱故乡


情归故里·共建家乡 寻找“2016爱故乡年度人物”

具体事项请“阅读原文”


    关注 爱故乡公益活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