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人最爱的一棵树,浑身都是宝,你们见过吗?

 

旧时的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屋前屋后不成块的荒地上栽种一些棕树(土话叫“棕蓖”),因为它是经济作物,可增加家...







旧时的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屋前屋后不成块的荒地上栽种一些棕树(土话叫“棕蓖”),因为它是经济作物,可增加家庭收入。

一棵棕树苗栽种下去,要三五年树干长到有碗口粗时才可开剥,这时棕树已有一个人头高,树干上缠绕有二三十片棕线片。剥棕片有专门的剥刀,这种刀像镰刀,稍小,柄很短,与刀片连体,可袋入衣兜里。剥棕片先是用刀将棕片连着叶柄的一侧划一竖口,再在棕片根部沿树干割一圈,一片棕丝连带着棕叶便剥下来了。最后再把棕片完全地从连着叶的棕柄中割开分离出来。



“半山公式上有个死狐狸——紧剥紧有皮”,这一客家谜语的谜底就是棕树。一棵棕树,一般一年可剥一次,一次可剥二十至三十片。棕树长到棚面高时,剥棕人还可用木梯架着树干,人站在梯上操作,以后再长高则要用上专用的脚踏架。

“剥棕”做棕制品是要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才能完成,故这门手艺活也是我们客家人传统的老行当之一。客家传统的棕制品有棕索、棕蓑衣、棕床、棕壶套、棕牛拌颏、棕裙等,其中棕索在民间需求量最大,所以人们称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为“打索师傅”。从事剥棕打索工作辛苦,经济效益低,致使当今青年都不愿学习这一工艺。目前在乡间还能做这门手艺的人很少,且都年纪已老,他们只偶尔在村中就近剥些棕做索,作为家用而已。



棕蓖是于都最大的特色菜,除了于都人,很少有外县人吃得惯,棕蓖炒腊肉更是春节必备的家常菜。现在是棕蓖产量最多也是最热销的时候,每年七八月到年前都可以摘来吃。



大伯外出打工的儿子明天要回来了,电话里跟他说想吃棕蓖炒腊肉,于是他一早就开始来剥棕蓖,一边剥一边乐呵呵的跟我说:“现在的棕蓖还卖不到好价钱,过年那段时间卖价才更高,如果碰到下雨天还可以再卖贵一些”,激动幸福的心情溢于言表,而我也在默默聆听的同时陷入了沉思,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儿女能常回家看看,对于他们而言,节日只是形式,子女的陪伴才是实实在在的。



棕蓖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消炎清火及降血压的药用攻效,生熟都可吃,它有的苦有的甜,从形体上看,甜的体态宽肥丰满,苦的体态圆浑瘦长。

这道棕蓖炒腊肉充满了家的味道,远在他乡的你们是否也对它心心念念,好想立即回家让老妈给自己炒上一大盘解解馋呢。

零度旅行
旅游小编微信
业务联系
手机:15070770592
微信:15070770592
老家于都
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


    关注 老家于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