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跟空观的关系(1)

 

各位居士们:以上讲的是“华严三圣圆融观”,“华严三圣圆融观”呢,在我来说是第二次讲,讲一次有一次提高,讲一...



各位居士们:

以上讲的是“华严三圣圆融观”,“华严三圣圆融观”呢,在我来说是第二次讲,讲一次有一次提高,讲一次两次还不能把三圣圆融的原意深刻的道理,全部的发挥出来。为什么呢?“三圣圆融观”是一种修法,必须要深入法界定!从法界定之中,再体会到法界的意境,在这个时候来讲,那又个不同!华严大教是佛的境界,逐步的讲逐步的提高,多学习多修持!

圆融的根本道理讲到了。华严宗的思想重点是讲法界,《华严经》的宗旨和目的是以法界心证取法界果。法界的因心是以什么因心?当然是佛境时很高的不可思议的,但是还是现实不离我们众生的当下的这个心。对于当下我们心是怎么认识,这必须根据佛的大乘教义,特别是《华严经》是别教一乘的教理。所谓别教一乘是大菩萨的思想境界,这个深意!只有这样体会到了,我们在修法上,修一乘教,证取佛果,这个路子才会正确!所以象征性的以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二大菩萨来表法,来显示圆融大教。它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问题。这个不是一次二次能讨论透的!那么今天的课程,本来上一次要讲新课,我也选了课本,因为一做法会,事务很忙,昨天还要学习,今天刚才前十分钟,还在料理关于寺院的问题。但是我想了一下,下一步讲什么?课本还没有印出来,我给大家讲,既然讲了“华严三圣圆融观”了,下一个课本要讲《华严经》的“金狮子章”我亲自听到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讲过的,也听慈舟老法师讲过,在北京中国佛学院上课的时候,我个人也讲过一次,准备到下一周来开“金狮子章”这一课题,要把它印出来。那么今天,还是根据华严宗他的原理,谈一谈“普贤行与空观的问题”。

要说《华严经》讲什么呢?《华严经》是讲的法界缘起,佛果的境界,这是一个共识共认的。不可思议的解脱,那就是法界。那么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为什么作为两位上首代表?这一点根据华严宗的传承来说,文殊菩萨的思想体系就是大般若经,代表般若的,般若系统,《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很流行、很普遍的。金刚智它是斩断一切无名烦恼,真俗二谛在金刚智的光明当中是没有分别,所以金刚智,它是断除人、法二执,也就是显示人空、法空三空顿断的境界!金刚智断除人我执、法我执,人法二执的俱生执,连空执都断掉,这就是金刚智。断掉了最后体现什么?《般若心经》上讲过的,“无智亦无得”,那是主观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皆不存在!不但是理性上不存在,从个人概念上都消除,不存在!这完全入于一个真空境界,这就是文殊菩萨。随意要讲文殊菩萨,首先要学习般若,要听《心经》、《金刚经》。过去我们讲大品般若六百卷,那很难!这是小品般若经,还有文殊菩萨的一些放光般若经。要知道文殊菩萨的思想就是般若,般若是什么?就是“真空绝相”,“无智亦无得”!无智亦无得再根据这一个深意,这个道理,所以华严宗据此建立了法界三观,第一观叫“真空绝相观”,无智亦无得“真空绝相观”简单的说离不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这是个修法!不光是念念而已。“色即是空”是什么观法?“会色归空观”、“明空即色观”、“空色无碍观”、“泯绝无迹观”,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里就是它的事理圆融,色空不二!通过“色空不二”的观念达到“无智亦无得”,把这个概念都取消,要断除!到这个时候才能修,真正的修华严宗的“真空绝相观”——文殊菩萨,到这个时候你才能见到文殊菩萨,体会到文殊菩萨的智慧,大智,根本智!真正的你要取证它,悟到了时候,见到文殊,你必须通过悟道的资粮道、加行道,不通过这两道次第的修法,你是见不到文殊菩萨的根本智的!如果说是谈“真空绝相观”,那前面可以说是修的加行,真空绝相观,修不到,进不去!所以要学教才晓得修法的次第。

未完,待续…..


    关注 明哲长老教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