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视野 当代书法作品鉴赏的方式

 

当代书法作品鉴赏的特性悄然改变了传统的欣赏特点,也带来了当代书法创作的一系列变化。传统书法彰显个人风度,...





当代书法作品鉴赏的特性悄然改变了传统的欣赏特点,也带来了当代书法创作的一系列变化。传统书法彰显个人风度,抒发自身感情;当代书法重视对形式与内心的对应关系的研究,企图通过形式开启内心的图景,形成新的书法表达机制。

当代社会是商品社会与物质化的社会,精神的匮乏与缺憾是一个重要特征,更重要的表征是缺少耐心。在一个以效率为准则的时代背景里,“快餐文化”与传统的“慢文化”成为品读书法作品的两种不同方式。更多时候,悠闲静观、成日面对一件作品的欣赏方式,被两小时之内集中观看上百件作品代替。现在的读者很难有耐心细细品读一件作品,即使那是一件精品力作,也往往认为自己一眼就可以洞察到作品的主要精神。但事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文化人应该十分强调创作、阅读、思考、想象对当代人生活的意义,审美应是他们疗救现代社会疾患的不约而同的选择。所以对当代社会来说,当书法创作与审美被视为“多余”的时候,我们更不能放弃阅读与欣赏。只有维系传统与当代、作者与读者深层次的对话,才能使人们拥有一片澄明的内在空间。

那么,如何看待鉴赏对原作的理解与把握成了应该讨论的问题。当代书法作品鉴赏之所以充满了挑战与冒险,就在于鉴赏者与原作处于同一时空环境之中,这同一时空环境意味着鉴赏者与原作者同在,与具有相同阅读背景的读者同在,你不能自称比原作者更了解作品,甚至不能声明你比他人对作品更有发言权。这与对古典作品的鉴赏大为不同。与古典作品及作者处于相同背景的读者已成为过去,这时专业阅读与一般阅读对作品的发言权就大不一样了,再加上有大量积累下来的“定论”作为依傍,这样的鉴赏无疑要宽松一些。我们之所以要作这样的比较,是因为有一个值得讨论的前提,即如何看待书家的创作意图、如何看待作品的文本意义。古典阐释学本着尊重书家作品的原则,以知人论世来求得作者与作品的用心;但在现代阐释学里,传统的批评和鉴赏方法受到挑战——当代对作品批评与鉴赏更重视文本的客观性。

其实,较为宽容的批评鉴赏的态度应该是多种批语与鉴赏方式的共存与借鉴。实际上,对当代书法作品鉴赏来讲,无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自欺欺人。我之前讲过,当代作品鉴赏实质上是对话关系。如果只将作品看成一个有待鉴赏主体来填充的空洞图式,鉴赏经验完全是主观感受,那么鉴赏也只能是极端化行为,是与作品无关的另一种私人经验,对话与讨论都将成为不可能。所以起码在当代作品鉴赏中,对作者的尊重、对作品的尊重应该成为前提。书法作品作为中介,承担着沟通桥梁的作用,对作品意蕴的发挥和补充将作为人们相互理解的手段。也就是说,当代书法作品的鉴赏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文化学的意义可能要远远大于美学的意义。

当然,这绝不是说当代书法作品鉴赏就仅限于对其文化意义的阐释,而无视其作为艺术品的存在。对当代书法美学特色的鉴赏应该有其独特的视角。对一种处于不定型状态下的正在进行的书法创作,从美学上予以定位总是比较难的。当代人不可能为当代人立标准。如果当代人为当代人立标准,再用这个标准去衡定当代作品,那么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即使可能,也会使书法作品走向标准化、走向僵化。标准只能存在于传统之中。就书法而言,约定来自后天的学习,来自对传统书法作品的接受。一般而言,约定又可能成为某种鉴赏的期待,有助于对作品理解的深化。当然,约定也可能成为消极的东西,阻碍读者对作者创新作品的接受。毫无疑问,惯例具有保守性,而书法艺术作为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精神活动,不可能全部约束在约定当中。

这种约定能让我们把当代作品与历史上与之相应的作品放在一个相互对话的背景关系中。这体现了包括书法作品在内的所有书法形式所具备的历史性问题:作品来自不同的主体,由多种主体发出的多重话语凝结在历史之中,积淀在集体记忆之中,形成了一种整体的文化氛围。因此人们要把握眼前文本的内涵,阐释它的意义,也就意味着要把这个文本放到文化历史的大背景之中,用一种充满历史感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它。人们对当代书法作品的理解都依赖于这种“前见”。这种“前见”出自一种整体的历史意识和传统意识,能够将被理解的作品放入历史发展的领域当中,通过在连续演进的历史中对作品的准确定位来帮助批评者或鉴赏者对作品意义加以理解与阐释。

这样的经验同样应该被批评鉴赏者们熟悉。一个好的当代书法作品的鉴赏者固然要熟知鉴赏对象在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地位。但严格地讲,这样的横向比较并没有太大的价值,重要的是纵向的。因为从书法发展学的角度讲,后代书法的意义往往取决于它与前代或整个书法传统的关系,即它在多大程度上继承并发扬了传统,又在多大程度上违背了传统。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当代书法”。当代书法总要进入传统书法,当代书法的位置与价值总是以变动发展的方式来调整自己与传统的关系,从而努力使自己获得个性化的存在。因此,绝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样:当代作品鉴赏者是较轻松的,只要具备当代审美经验即可。恰恰相反,一个称职的当代书法作品鉴赏者总是以了解传统、熟知传统作为自己工作的前提。如果只熟悉当代或只将当代与当代相比较,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当代是不明确的,充满任何可能性。那么,我们凭什么给当代作品下判断?以传统文化的、审美的张力作为参照标准:或批判当代书法作品对惯例的盲从,重复传统的毫无价值;或批判置传统约定于不顾的“伪先锋”,从而指认出那些真正有创新意识,为书法的发展与进步做着实实在在探索的艺术实践,以及那些具有美学上的发展前途,甚或开启一代新风乃至可以被称为当代经典的作品。能有如此的发现才能算是最切实的当代鉴赏。那种置约定于不顾而只注重当代的鉴赏,总免不了把旧货当新品、将赝品当珍宝,迟早会遭到真正的书法读者的哂笑。

在当代书法鉴赏批评中,我们难以真实地把握当代的现实图景与精神境遇。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我想并不是批评家不想体验当代现实,而是我们如果要坚守当代性的书法批评立场,迎面而来的首要问题就是:充斥我们视野的都是现实存在的书法现象,我们应以怎样的价值立场进入当代书法作品的现实,并体现出现实的本质?对当代书法的鉴赏与批评虽然是艰难而危险的,但并不是说没有可能。相反,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至少可以判定一个好的书家、一件好的作品。所以我不相信真的有不经意的边缘书家在当代能充当经典的角色。也许有种可能,他可以不参与活动,但他的思考与关注一定处于当代中心与焦点的位置。这样的书家可能客观上站在时代的边缘,可他关心的问题永远是这个时代的精神中心。这是他的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对当代书法鉴赏的依据。

来源:《中国书画报》


    关注 山水画家孙小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