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最后”的修笔匠和他“最后”的坚守

 

任何事物由盛而衰都有一个过程,在历史中它可能只是瞬间,而在我们个人的经历之中,却可能是一个深刻的烙印一段沮长的经历……...



他年事已高,最大的爱好就是收集钢笔,收集范围从几块钱的英雄616到天价名笔不等。对于钢笔的喜爱不仅停留在收集层面,不到20岁开始卖笔,然后自学修笔,还将修钢笔作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经他的手修好过50万多支钢笔。他曾想把手艺传下去,也曾招过徒弟,但现在做这行连糊口都办不到,关门弟子在20年前早已转行了不再联系。他叫张广义,京城最后一位修钢笔的师傅。

曾几何时,在国人的眼里,钢笔不光是书写的工具,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甚至民间流传着一句笑谈:外衣口袋上要不挂上一支钢笔,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若挂上两支钢笔那更不得了,肯定是“墨水满肚、签字算数”的饱学之士;若挂上三支钢笔,那就更了不起了,不是“卖笔的”就是“二百五”。在短短几十年,钢笔就像是生锈的冷兵器,先是被圆珠笔和中性笔排挤,后来又被鼠标和键盘所淹没。
北京东四北大街小街有2700米长,两旁挤着97家服装店、12家美发店、8家婚纱摄影店,还有数不清的化妆品店和珠宝店。寸土寸金的北京银街上,店铺内外,人们衣着光鲜、珠光宝气。唯独一家小店例外。
86岁的张广义还没有退休。他依旧坚持每天来笔行等待那些需要修钢笔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能把一件事情坚持做一辈子不容易!44年里,他为这间9平方米的铺子换过四次招牌,每次都是简单的五个字:广义修笔店。广义修笔店老了。在繁华的喧嚣和时尚的浮光之中,它像一座孤岛。

从1962年至今,修笔店营业时间从全天改为半天,到下午3点到5点短短2小时,再到如今的一个半小时。但张广义一直在坚持着,张广义还记得当年开店时父亲的那句话——“一件事不做则已,既然下决心要做,就要做到底。”虽然用钢笔的人少了,但总还有人在用钢笔。什么时候会退休呢?张广义平淡地说:“等我死了,店也就关了。”

小店的墙上,几面“信得过个体户”的奖状,落款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锦旗的吊穗从黄变黑,那架进口的包漆车床已经看不清本来的颜色;角落里那台砖头式收音机也早就“光荣退休”了,张广义早年用它听相声,如今坏掉了,没处修了。
张广义17岁那年,还是建国前,那时,他跟着父亲在东安市场卖钢笔。顾客钢笔有小毛病时,他就顺手帮人修修,钢笔结构并不复杂,钢笔尖劈了,钢笔管裂了,丢个小零件,换个笔管什么的,他很快摸索出门道。

这家修笔店平时的人并不多,只是偶尔才会有个人走进店,好奇打量一下,又转身离去。即便客人很多很多,老人一天修笔挣的,也不及隔壁服装店卖一件衣服。早在2005年就有人找到张广义,愿每月一万元租下这间店铺。他修一年钢笔也不到一万元,但他拒绝了,老人的固执让周围人不理解。
店里极少来客人,但只要有客人进店,老人便会热情地接过钢笔凑到台灯前,拿起绿得褪了色的放大镜,盯着笔尖看了两三秒,又用手指肚反复摩挲笔尖——这是长久的习惯,像是给病人把脉。只要一摸笔尖,张老先生就知道毛病出在哪里,钢笔拿过来不用看,就知道笔尖是不是原装的,是不是自己曾经修理过的。张老先生找准原因,手握住尖嘴钳,便开始正笔尖。正笔尖儿靠的是巧劲,力气大了容易把笔尖掰断,小了会掰不齐。能看得出,那细微的颤抖,是他无法控制的。
因为卸笔尖很吃力,两个大拇指开裂很严重,如今老人不得不戴上橡胶指套。但他觉得戴上,手指头没感觉,以前只要一摸这笔的笔尖就知道好不好用。随着年岁增长,手艺的退化和流失不可避免。他有时会暗自懊悔,认为自己老了,很多手艺做不了了,人们的笔修不好了他会心存愧疚。几十年下来,因为天天与钢笔和碳素打交道,他的手指头都是黝黑色。
事实上,他的很多绝技已经失传。他最拿手的绝活就是“点尖”。所谓“点尖”就是金笔尖前面有一个小颗粒,俗称“铱粒”。将这个微小的颗粒焊接到金笔尖后,再从当中拉开一条缝,准确无误的劈开,再经过打磨,就完成了“点尖”的绝活。这个在工厂里需要激光的工序,他全凭手工完成。


这活儿对眼力、手劲的精准度要求很高,手抖一下可能一支钢笔就废了。几十年下来,他却从没失过手。可30多年前,张广义得了视网膜炎,“点尖儿”这门绝活就再也做不了。不过他也没有让那些慕名而来的客人失望。点尖做不了,那就做笔尖矫正,这也成了张广义如今接得最多的活儿。他细细拧了二十多分钟,又取出油石一磨,把手一扬。灌上墨水,笔尖划过纸面,顺畅地留下墨迹。
每次修完了,老先生会自己试写,觉得合格了才能交给顾客试。还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顾客:墨水别混在一起用;钢笔用完了就戴上笔帽,就不会老摔坏了;想字迹再细一点,就把笔尖角度侧一下……
几十年来,张老先生的规矩就是这样:顾客自己能解决的小毛病就直接告诉顾客,能免费的就免费。凡是老先生修理过或者卖出去的钢笔,只要不换配件,他都免费保修。有的年轻学生来修钢笔,张广义一看是小毛病,修好了就不收费,这让现在的这些孩子很不习惯。

物价十多年来已经今非昔比,张老先生的修理费用还是纹丝没动。有人劝他,进货价都涨了,您也应该把价格提一点了,他还是笑笑:"我能承受还是尽量让大伙便宜一点。"
虽然张老先生收入不高,但在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资助学时,他一下就捐了60支铱金笔。他说:"这都是尽力而为。"

这些年,我们失去了钢笔,也失去了许多其他东西。我们失去了太多,张老先生反倒替我们担心起来,如果哪天他不在了,顾客们该去哪里修钢笔呢?每天傍晚,张老先生关了搪瓷工作灯,锁了店铺,推出自己的自行车回家。不知道哪天,这道门关上后就不会再打开了。

但他还在坚守,只要身体还允许,他都会细致认真地对待每一天的工作,就像他自己说的:"这行业虽小,可我把它当个事儿。"
有「匠心」的人,在最落寞的岁月里
都能开出最幸福的花朵
因为,他们「热爱
本平台长期推广艺术家、原创手工产品  征稿要求:类别不限,材料不限  投稿请发至少五张作品图片+个人形象照+简历联系方式+相关评论或作品自述
欢迎各位优秀艺术家、手工业者踊跃投稿
让生活更加艺术
投稿邮箱:soulieren@163.com
合作及藏家服务请添加微信号:soulieren0204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关注 造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