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怪他年轻时接了不该接的赏 人物

 

诚然,李广难封值得同情,但至少王勃临死前留下了《滕王阁序》。...



一代飞将 难觅封侯

前言

这是上一期: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诚然,李广难封值得同情,但至少王勃临死前留下了《滕王阁序》,也算是让大家记住了还有这号人,但更多的人,没人会记得,哦,李广也会被忘记,最终没人会被记得。就酱。

P.S.本文没有分析李广在性格上的弱点,略为遗憾。

下面是正文




李广,西汉名将。基本上学习过古文的都听过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以在不同文学作品里都是能够寻觅到这位将军的名字的。

然而,这位出名的将军始终无缘于军人的荣耀——封侯。那么,仔细看看这位将军的各方面来判断究竟封侯与否的合理性。

李广,名将之后。秦朝大将李信后人,所以家学底蕴是相当不错的,毕竟西汉还是以竹简书为主,并且不存在广泛外传的可能。所以作为军人而言,李广拥有一个先天高于其他人的一个基础。那么,实力不足恐怕不会是无侯可封的原因之内。同理,李广以骑术与射术闻名于世,那么作为当时武人而言也是合格乃至优秀的那种的,所以这也不能成为原因。

那么,真正能够导致的因素就不会是作为武将的因素而是其他的。相较于当时闻名于世的另外两位将军——卫青与霍去病而言,李广最大的劣势在于政治后台不够硬,基本上没有几个朝堂之上的大臣会为李广说好话的,同时军队里貌似也并不存在这样说好话的人物。而卫青与霍去病最大的优势其实在于一个可以在汉武帝耳边吹风的女人,这带来的并不仅仅是被举荐的机会,同时还有的就是另一种巨大的机遇——当时最大的图书馆就存在于那座宫城之内。这种物质优势也不是李广可以相比的。

那么,最最致命的一点在于什么呢?



李广最早登场是在汉文帝时期。对于力图开拓的汉武帝而言,这一点几乎是最致命的。对于汉武帝而言,从他登上皇位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只相信自己而不是其他人,尤其是前朝遗老,还是那种以当时军功制度来说老不打胜仗的将军。

更致命的是,在李广早期参与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击破叛军,斩将夺旗的时候居然接受当时王国国王的封赏,这一下子就被打到相当不利的政治层面上了——私下接受其他国王而不是皇帝的封赏,这对于中央集权的权力来说很致命。这一点在汉武帝眼中恐怕会显得更加致命,汉武帝一生所做都是收拢权力而不是分散。还有一点,就是以当时普遍的价值观来说,屡次被匈奴活捉的李广早就应该自裁谢罪了。

当然,虽然这样说不好,但对于汉武帝而言,李广就像一杆大旗,一杆实质上是在打他脸的大旗。当时未受到汉武帝信任的文人都在不断有意无意的将李广树立成一个被冤屈迫害的名将的形象,尤其是李广本身拥有一切被显示成受迫害的条件——才气无双又生不逢时。

虽说在汉武帝时期没有那么明显,但还是有所展现。这就使得汉武帝不会愿意启用这员将军,尤其是在先后亲手发掘了卫青和霍去病的情况下。所以,屡次出征却未受重用,同时还成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垫脚石,这一切成功得使得这位心高气傲的将军最终自刎而亡。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广还是才气无双,也可说是一代名将,而且能够出现在各色文人笔下也算是一种不错的结果吧。
桃 李 不 言
下 自 成 蹊


文 / 陈祎峰


    关注 鹏雪飞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