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读】杨凌之秋

 

【编者按】2016“秋韵杨凌”全国游记文学征文大赛已经圆满结束。杨凌视线【视读】板块,今天推出三等奖、陕西煤...





【编者按】2016“秋韵杨凌”全国游记文学征文大赛已经圆满结束。杨凌视线【视读】板块,今天推出三等奖、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张春喜的作品《杨凌之秋》。

【获奖词】作者以“寓目辄书”的表现手法,以平实的基调,写出了杨凌仲秋的不同色调,不同风景,时间的流程与空间广延构成了作者纵横交错的审美感觉,特别是写出了杨凌的今昔变化,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杨凌之秋

张春喜


杨凌的秋天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这时的杨凌大地景色秀美、瓜果飘香,苹果、梨、猕猴桃、葡萄等水果都已经成熟。天气不热不冷,舒适凉爽。无论是行走在农村还是城镇,都会感到十足的秋声秋韵,道路两旁的树木花草还是绿的,有些树木的叶子开始慢慢发黄,有的发红,因此这是个灿烂的季节。菊花是这个季节的王后,无论什么颜色的菊花,都怒放在这个舒爽美好的秋天里,这个季节就属它最抢眼了。这时农村是最忙的,地里的玉米也到了收获的时节,收获的喜悦挂满农家的院落,黄金般的玉米十分耀眼。



趁着八月十五放假,我回家探亲,武杨公路边,沿途有农民在卖猕猴桃、葡萄和苹果等瓜果,杨凌的猕猴桃和眉县、周至的同属一个地带,适宜种植这些高营养价值、高附加值的果品,味道也特别好,猕猴桃不比眉县、周至的差,葡萄不输给户县的,苹果也可以与宜君、黄陵的媲美,怪不得当年于右任先生选择把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在杨凌,因杨凌和武功这种隔不断的关系,因此上,可以说后稷在这一带教农稼穑,开启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先河,隋朝开国皇帝墓址选在这里,可见杨凌这个地方自古就是个风水宝地,今已成为中华农都,也绝非偶然。

假期有些空闲,我和家人去参观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也就是老校区,从西农路上了大坡之后就看到了高大的校门,进去后看到校园规划整齐,树木茂密,道路两旁的大树绿荫如盖,校内建筑古朴庄重,尤其是建校初期的三号教学楼等老建筑,全部用蓝砖建成,至今还在使用。三号教学楼门口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几个字,字迹斑驳,但清稀可见。这些老建筑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雨,是见证西农大历史的实物证据,也是学校宝贵的文物。十多年前,我就来过西农大,那时候的建筑物不是很张扬,建筑物有旧有新,旧的古朴,新的经济实用,但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却很抢手,最大的秘密就是这里远离都市,是个学生潜心学习、教师一心教书的地方,说明这所学校的学风校风都很好,再有就是这里的风水赋予了这块土地上生长的万物以灵气,使这里的人与物都有了灵性。



秋天的农大校园,绿树掩映、花草茂密,学生们或步行或骑着自行车,在校园里穿行,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学生时代。漫步校园,最抢眼的是现代化的葡萄酒学院,建筑物是和葡萄酒颜色相似的赭红色,据说这里毕业的学生去向都不错,收入普遍较高。人文发展学院在一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楼房里,略显陈旧,但也古朴。设施齐全的运动场地较多,体育馆高大恢弘,南小区还有一个体育馆,看来爱好运动的学生有福了。位于校园西北角的学生宿舍整齐地排成一排,有阳台、有空调,学生的居住环境相当不错。

西农大南校区的博览园我以前去过,动物馆的各种动物标本十分逼真,各种各样的蝴蝶标本让人大开眼界,标本的介绍更是细致入微,是学生接受百科教育的好地方;在植物园里能看到很多以前未见过的植物,或者见过一些植物却叫不上名来,在这里能让人把植物和名字对上号。蝴蝶园里各种蝴蝶到处飞舞,时而落在花草上,时而嬉戏翻飞,这里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地方,家长们也忙着给孩子照相,留下欢乐的一刻。在农业历史博物馆,我看到了先民从事农业耕种的历史,从最早的刀耕火种到后来的铁犁牛耕,再到后来的刀割车载,农业发展历史漫长,充满了艰辛,和现在的农业机械化相比,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我在回家的路上途经小灵山湿地公园,进去看了一下,发现原先的荒地荒坡已经被整修一新了,这个公园依湋河而建,河水很小,河里建了一个坝,积了一些水,看起来也有了生气。河南岸是梯级结构,种了各种各样的树木,现在已经郁郁葱葱了。新修的环河路很平坦,绕着河一直通到武杨老路上。小灵山其实不是山,是个高度四五十米的坡,我们这里离终南山还有二十多里路,属平原地区,土地基本是平的,有的地方也有百八十米不等的土崖,在过去交通不便的时候,有的土崖也被叫成了山。这个山(坡)下有个道观,每年春节前后还有法会,附近村庄的村民应者云集。早些年观里还住着二三个道士,那时道观的香火还挺旺,算的卦据说也很灵验,常有一些人来还愿,这个道观在附近还有不少信众呢。现在道观扩建了,也不知道士还在不在,过年的时候总是看到附近的村民在帮忙。



湋河北岸是武功镇地界,河南岸是杨凌地界,原先河两岸没有多大区别,平坦的地方基本都种着地,坡地基本都荒着,现在的差距大了,河南岸已经成了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河北岸依然如故,还种着庄稼。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杨凌在发展理念和经济投入上一直走在前头,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

回家后,几个高中同学约在崔西沟吃饭,崔西沟现在成了一个农家乐中心,全村都在经营农家乐,按人头收费,成人每人三十元,小孩每人二十元,菜品和小吃有二十种左右,不够可以继续上,直到吃饱为止。其实现在的人饭量都比以前小了,以前是吃不饱,现在是吃不了。崔西沟的农家乐菜品和小吃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它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就是量大和品种多。很多客人的饭菜常常吃不完,剩下挺可惜的,粮食来之不易,还是需要根据来客的人数多少区分一下大小碟子,人少上小碟,人多上大碟,人少少上几个菜品和小吃,人多可以多上几碟。

一到中午,各路食客纷至沓来,村里停车就成了问题,车停得到处都是,随着崔西沟名气越来越大,还是应该规划几个大停车场,不然一些车堵在里面很难出来,想进的也进不去。前几年在我村一直流传着一个笑话,说的是我村有个青年在杨凌当了个官员,他叔去看他,他带他叔去崔西沟吃了顿农家乐,他叔回来跟村里人说,他侄子带他去吃了顿搅团。这个笑话在村里传了有几年了,但总的来说,崔西沟这几年的农家乐是打出了名气,周边县市的人都知道了,慕名来吃饭的各路食客也络绎不绝。



这些年,杨凌的城区变大了,道路越来越宽,楼也越高越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的开通,生活和出行也极为方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越来越有幸福感。

秋天是杨凌最美好的时节,因为春天有花无果,夏天酷暑难耐,冬天树木萧瑟,只有秋天花团锦簇、天气凉爽、景色宜人,这是北方普遍的常识,但是杨凌作为中华农都,这里因农业而兴,为农业产业化而立于潮头,以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为目标,以农业科技发展为使命,为中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民以食为天,食是天字一号大事,古今都遵循着这个恒古不破的真理。因此,杨凌的秋天从时间上来讲是一个硕果累累的季节,从时空上来讲,每年九月份都要迎来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大学生,也是一个教育人才和农业科研成果硕果累累的季节,这些成果惠及了几亿中国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杨凌的秋天更有特色,更具有丰硕的成果,也更令人瞩目。



编辑:鹿赛   责任编辑:李慧
获取更多杨凌新闻资讯,长按上方二维码,下载杨凌视线客户端


    关注 杨凌视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