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职场路难走

 

每个人都要经历一段难走的路程,从懵懂到适应。...



弹指一挥间,二十几年光阴已逝,唏嘘不已。

本人当年,青葱少年一个,涉世之初家境很一般,父母皆普通工人,上学之费用还是向亲戚暂借解决的,仅能维持生计而已。



遥想当年,学校毕业尽然机缘巧合误打误撞进入“体制内”,当时也没有感到多么的兴奋,就是觉得单位食堂的饭菜比家里的饭菜可口、花样多而且便宜。“门里出身三分像”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某运输公司的司机,从小耳濡目染接触的都是些工人层面的家庭,虽然那时政府机关与企业之间的差异还不是很明显,但是逐渐出现了彼此分化的苗头,后来越来越大,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运输企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啦而政府机关成为大家争相涌入的首选之地,为能够捧上“金饭碗”而挤破头皮。

九几年进入体制内,正好碰上企业改制行政单位“吃香”的阶段,二十年前参加工作,月工资三百元左右让别人羡慕不已,而且当时逢年过节还发米面油之类的实物更让别人大跌眼镜。觉得十年寒窗苦读辛苦付出还是值得的,付出的代价就是眼睛高度近视啦。参加工作给自己的感觉就是很难融入这个集体。也许是家庭出身的原因吧。

刚参加工作,由于自身一无背景二书生气太重,当时对单位生存状态很不适应,天天夹着尾巴做人低三下四、靠嘴甜和手脚麻利去赢得别人的欢心和认可。

当时单位的通讯员因为是副局长侄儿都“霸气十足”,别看人家年纪小无学历、可是混社会经验丰富看人下菜眼里有水,再者又有副局长的叔叔撑腰,短时间就沾染了那种机关习气,有时候对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都不放在眼里,经常对我们吆五喝六的。

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角色转换的不易和离开父母亲呵护走向社会“成人”的艰难。虽然自己读了十几年的书,可是社会经验和阅历却还得从头学起。

刚参加工作自己是个愣头青,直来直去不打弯,自己身上的书生气太重不懂得变通,说话办事不灵活。有时候觉得自己多喝了几年墨水比别人懂业务,但真正在现实中处理事情远不像自己相像的那么简单。“姜还是老的辣”,不服不行。



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组织演讲比赛而且优胜者还将推荐去市局参加比赛,我特兴奋!觉得上苍给了我一次展现自我的舞台和机会。我是年轻人嘛,当时有种冲劲首当其冲非我莫属,而且自己的心里有种出风头想要证明自己让领导重视自己的初衷,毅然决然的报名啦。

我认真写演讲稿不断的打磨一字一句的推敲。那一段时间自己像着魔似的,读稿背稿琢磨稿件,照着镜子自己排练动作、手势、表情,心里总想着能够在单位“一夜成名”引起领导的关注。前前后后忙活了两个月,自我感觉良好信心十足的参赛。

比赛过程就不提了,有一个细节让我匪夷所思除了我是脱稿演讲外其余的人都是照着稿子念的,真不明白演讲是照本宣科吗?当时没有评选名次,单位大头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最后大头说我们将择优从参赛选手中推荐两名同志去市局参加比赛。

赛后我的所长说“不错嘛!给咱们所争光了”。也有同事当面夸我“小同志,看不出来嘛,讲的不错哦。”我心里也美滋滋的,期待代表单位去市局参加比赛。过了两天所长对我说“你还年轻还有机会,这次市局比赛,分局领导的意思是让别人去参赛。”瞬间我觉得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来了,掉入了冰窟窿,失望之极。

我还是不死心,一夜难眠,第二天,我鼓足勇气去找分局领导讨要说法,思来想去得考虑策略,先从几个副局长开始吧最后找一把手。我只想向领导们谈谈我的诉求,为什么大庭广众之下明摆着的事情到了领导这儿就变卦了呢,领导承诺的不是“择优推荐吗?”,我带着情绪找了几个副局长,有的说“我也没办法呀,一把手说了算,你讲的确实不错。”有的说“你年轻啦,机关的有些规则你慢慢就懂了。”还是最后一位副局长会说话“这个事情包在我身上,一把手那里我去沟通,你先去所里上班吧,过两天给你个答复。”这位副局长亲自派自己的司机把我送到了所里上班,我当时心里还美滋滋的,觉得有人将为我做主啦。

中午时分,所长找我谈话苦口婆心明确厉害让我别再提演讲这件事情啦,这时我才顿悟自己“越界”了,挑战了一把机关的“潜规则”,心里不服也得服,把不该说的话咽回去、憋住,憋不住也得憋。

原来真正的厉害角色就是那位实施缓兵之计的副局长,也就是通讯员的叔叔。虽然我没见一把手,但是一把手对这件事却了如指掌。与我的初衷截然相反,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的美好愿望破灭啦名声也受到了影响。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到了这件事后遗症的威力。



这件事过去二十多年啦,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有点儿不爽。毕竟那是参加工作之初在充满激情和梦想,准备腾飞之时受到的最大打击,在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品尝到了“人心不古江湖险恶”的滋味。


    关注 笨笨老男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