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美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大概说的就是余姚这个村落吧!

 

人心团结,道不拾遗,有无相通,守望相助,诚世外桃源也。...







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山为四明山脉,水成衣带,迂回曲折,绕成数湾,名曰姚江。江通东海,随海潮而涨退,其流澄碧。山上松柏桧栎成林,山岙多修竹杨梅,野猪与獐,杂生其问。自山脚至江边,不过一二里,村傍江湾,诚山明水秀之村也......人心团结,道不拾遗,有无相通,守望相助,诚世外桃源也。

---沈宗瀚在《克难求学记》中对家乡沈湾的描写



姚江,余姚的母亲河。从大岚的左眠岗头发源,自上虞永和流经其中一个村庄,江流开始变的曲曲弯弯,呈“S”形,多达18个湾。村境地处最曲折江湾段,百舸竞渡,渔舟唱晚,且居民多姓沈,故名沈湾。村内有百年祠堂、百年古樟、四合园式的清代、民国建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沈湾不仅风景秀美,更是人才辈出。如国民党高级将领沈澄年、农业学家沈宗瀚、耕作学家沈学年、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



抗日名将--沈澄年


沈澄年(1903~1979),别字渐之,余姚沈湾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一期毕业。

历任浙江第二师见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排、连长,浙江省保安第二旅营长、团附,第六师教导团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十五军补充第一旅副旅长、旅长,第七十五军第六师副师长、师长。1943年任第二十六集团军第七十五军副军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浙赣会战和常德会战。1946年起任整编第七十五师师长1948年7月2日在河南睢县被人民解放军俘虏。

解放后,先后担任华北军政大学战术主任教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术组长、军事史料研究处研究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是少数前国军高级将领得以在大陆未囚禁且善终者。
农业学家--沈宗瀚

沈宗瀚(1895—1980),字海槎,号克难居士,余姚沈湾人。农学家、作物遗传育种学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回国后,执教金陵大学,育成金大2905小麦良种。执掌中央农业实验所。抗战期间,对发展大后方粮食生产,实行田赋征实,支援军糈民食,殊多贡献。后去台湾,任农复会主任委员。仍坚持农业研究工作,著述颇多,在国际农业学术界有一定声望。逝于台北。著有《中国农业资源》、《中国各省小麦之适应区域》、《克难苦学记》等,与人合编有《中华农业史论集》。
耕作学家--沈学年

沈学年(1906—2002),余姚沈湾人,我国著名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耕作学。

1922年7月,沈学年先生考入南京江苏第一农业学院。1926年毕业后升入南京东南大学农科。1928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1930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任浙江省稻麦改进所技士及浙江上虞五夫稻麦育种场技士兼主任。1932年到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任助教,1933年受聘于金陵大学任讲师。1934年7月,去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学习,获硕士学位。1935年10月回国,即应聘在西北农学院工作十余年,历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和院农场主任。1946年8月起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直至1989年退休。他退休后仍不断关心我国农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参与农业高校的教材编审。他为我国农业教育与科学研究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为作物育种和建立发展我国耕作学领域做出了贡献。
教育学家--沈君山

沈君山,余姚沈湾人,著名教育家、物理学家。与连战、钱复、陈履安在台湾并称为“台湾四大公子”。

沈君山1932年8月29日出生于南京。其父沈宗瀚、生母沈骊英,都是著名的农业学家。

1949年随父去台湾,获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博士,曾任职于普林斯顿大学,美国太空总署太空研究所及普度大学。

1973 年回台湾后,沈君山担任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兼理学院院长,1993年当选台湾“清华大学”第一届民选校长,直到1997年退休。

他还曾担任台湾地区“行政院政务委员”、“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委员,在两岸关系上,沈君山主张推动两岸各项交流,反对台湾“主权独立”。


猜你想看:

余姚这些宠物都集体进军做网红了,太搞笑!

谁在给最余姚投稿,原来是这些人...






    关注 最余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