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疯子一样证明自己没疯?这部电影前面的笑点,都会成为后面的泪点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野兽派娱乐”,微信号:yeshoupaiyule趁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去电影院看了《你好,...



本文原创自微信公众号“野兽派娱乐”,微信号:yeshoupaiyule

趁一个工作日的中午去电影院看了《你好,疯子!》,实话说,这并不在我的意料之外。在众多扎堆元旦档的电影中,《你好,疯子!》的海报乍看过去,似乎显得略微“单薄”。

首先在影片的演职人员表里,从万茜、金世杰、周一围到莫小棋、曹卫宇等,这些演员并不属于“流量担当”的类型;



电影被设为“喜剧”类别,但海报上人物的夸张表情,配合着“疯人院”背景,加上富有新年特色的棒棒糖,和“一起吃药,快乐治疗”的字眼,甚至让人读出些无厘头的意味。



不过,实际上这并不是一部“无厘头”的影片,恰好也正是这些所谓的“单薄”,组成了《你好,疯子!》的饱满内核——

影片中处处存在“意料之外”的,那些剧情反转倏忽出现,甚至让人猝不及防:影片的前半段,会让人以为这又是一部表现“机制逼疯正常人”的揭露式情节,但在后半段最终揭开谜底时,才发现原来这是一部关于“多重人格”的故事。

你们以为是我疯了,其实是世界疯了


女主角安希与其他六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个体被关进同一间“疯人院”:一个自卑的出租司机,一个医生,一个历史系老师,一个出卖肉体的女公关,一个赚亏心钱的怂包律师,一个勇闯一线的记者,和一个失忆的女人——安希。
七个人被抓进了精神病院,面临着一个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疯子的问题。
与其说是疯人院,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到处散发着陈腐和阴冷气息的仓库——当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和恐惧会传染时,精神病也成了一种传染病。
封闭的空间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圈,七个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疯子”,采取了一系列反而更加不正常的行为。
从集体有秩序的反抗,到互相猜忌、彼此伤害,逐渐暴露出隐藏在人性最深处的丑恶。
不疯魔,不成活。在这个小型生态圈中,自始至终都上演着原始时期的弱肉强食青壮年人主持秩序、分配饮食



——智者占据发言权



——弱者为求生存互相结盟



——最柔弱的女性,或者选择依附强者,或者成为“最后的疯子”。



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说其余六人的疯狂,是一种被现实吞噬理智的结果,那么安希的冷静和渴求救赎众人的善意,则是影片中唯一温暖而可悲的存在。



她与无数个意图伤害自己的人肩并肩,她信仰上帝,愿以上帝之名拯救剩余的六个人,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她成为了最后的疯子”。

这些现实而赤裸的真相,正是片子让人不寒而栗的地方。
拯救自己的方法是先杀死自己
然而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一层面,影片未免会显得略微浮浅。同样作为话剧改编,同样的“黑色幽默”设定,在主题上又同样都涉及“人吃人”的故事,我想《你好,疯子!》应该是逃不掉与《驴得水》作比较的命运了。(不过,这两部我都喜欢)
此前看《驴得水》之后,我曾在朋友圈讨论过关于话剧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关联。
实际上两者最显著的差别便是场景容量不同,话剧偏向于在紧凑的时间、和局限的现场空间内表现人物冲突,一来要求话剧演员本身需要有极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代入感——但在电影转变时却容易造成“用力过猛”的尴尬;

二来要求场地道具精要、且位置摆放得当——这在电影转换时也容易造成“构图刻意”的局面。


所以尽管我很喜欢话剧,甚至建议各位小鲜肉去练习一下话剧表演再回来,但毫无疑问的是《驴得水》的电影感确实欠缺,似乎更如同一个视频版的话剧——好的剧本,但拍摄和剪辑却比较粗糙。

因而在看《你好,疯子!》,我着实希望话剧能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自身范本,事实证明,饶晓志确实交出了一部出色的处女作。(给哥放个帅照)



作为一个做戏剧的人,虽然在影片中依然可以看到饶晓志个人的戏剧惯性思维,但饶晓志确实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舞台剧的语言模式。比如针对最具有舞台剧特色的独白戏的处理,实在是精彩!

其中最有意思的一出便是安希在被揭穿“人格分裂”的真相后,静坐在医生面前用前后长达五分钟的时间表现了隐匿在她内心深处的7个人格。从声音、动作、表情、神态、眼神等,一个万茜等于七个万茜,部分之和大于整体。

有妖媚



脆弱



癫狂



愤怒



甚至老态龙钟



这些短时间内带来的感官震撼,并不亚于我在阅读《24个比利》时累积时的情感喷薄。



仅凭这五分钟,万茜的“金马奖最佳女配角”绝对实至名归。(阮经天真是艳福不浅,每次不可描述的剧情都是和女神一起,比如《纽约纽约》里的杜鹃,还有《军中乐园》里的万茜)



而至于另一个关于框架设置的问题,得益于本片监制郭帆(执导过《李献计历险记》、《同桌的你》等影片),他的电影思维绝对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话剧改编时的电影感缺失,使得影片大多采用的是镜头化的语言,而非舞台剧的语言,而加入的那些分镜头和特效镜头,更是属于点睛之笔。
这场狼人杀原来不是七人之间的游戏
如果说影片在6声枪响后戛然而止,那《你好,疯子!》一定会被我认为是《24个比利》的“中文版”,毕竟与《24个比利》一样,两者都包含着“宗教”色彩与“自我救赎”的主题,以至于念叨着《圣经·旧约》的安希与犹太教信徒“塞缪尔”是如此相似。



但是感谢彩蛋!在出现了演职人员列表之后,其余的观众照旧离场,场上只剩下我和邻座的另一只单身狗,那哥们儿跟我说了一句:“有彩蛋的!”
惊喜!就像看一场激烈的狼人杀,原来这不仅仅是一场7人之间的“独狼传染”游戏,而是确确实实的八人之间的自我拉扯。看到最后,我立马想到隐匿在《24个比利》中的“老师”——这个结局设置,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观影“后遗症”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观影后的小故事:

影片结束后,我照例去洗手间,站在洗手间的镜子前又产生了那种恍惚的陌生感——这种感觉在我看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时同样出现过——嗯,你可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后附上各位影评,感觉很久没有在国产电影里看到这么畅快淋漓的评论了。




    关注 野兽派娱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