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拔还是不拔?

 

相信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智齿萌出的过程常常伴随难以忍受的疼痛,或者导致智齿冠周炎,以至于大家谈起长智齿的...



相信许多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智齿萌出的过程常常伴随难以忍受的疼痛,或者导致智齿冠周炎,以至于大家谈起长智齿的过程,往往“说多了都是眼泪”。

即使有的智齿好不容易萌出了,但因为位置偏差,也不能与对(牙合)的牙齿形成稳定有效的咬合关系,而且牙周反复发炎,甚至造成严重的蛀牙。

于是,关于智齿拔与不拔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大家。希望阅读此文后,朋友们对智齿会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真相】

智齿是人类牙槽骨上(专业术语称作远中侧)的第三颗磨牙,也是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况共有4颗,上下左右对称,但是在人群中也有较大差异,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萌出,这个时候人的生理、心理发育接近已经成熟,被看做是“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称为“智齿”。


智齿将在进化中逐渐消失

古人类的食物从都是自然界直接取得,未经加工,食物的质地都很坚硬粗糙,比如树枝、植物块茎、动物的肌肉、筋腱等,在咀嚼的时候要求要有较大的力量和更大的碾磨面积,所以古猿和古人类的颌骨较大以承受咀嚼食物时候的咬合力量,智齿的存在并且正常行使功能,对于增加咀嚼效率非常重要。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食物越来越精细化,人类也不再需要古人类那样强大的颌骨来提供那么强大的咬合力和食物碾磨面积,而智齿在咀嚼和消化中的作用也逐步减弱。

同时在进化过程中,人类需要更大的脑容量以完成更复杂的思维活动,因此,强有力的颌骨不再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更大的脑容量成为进化的方向。经过一代一代的自然选择,人类脑容量在增大,颌骨的宽度减小、长度缩短、整个颌骨的强度降低。在上面的图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到,相对于古猿和直立人,智人的上下颌骨已经明显回缩。

目前这个进化过程还未结束,虽然有一部分人智齿的牙胚消失了,但大部分人出生时都有智齿的牙胚,但是萌出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只有少部分人的智齿可以顺利萌出,并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行使功能。但最终智齿会像尾巴一样在人类身上消失。智齿拔与不拔,不能一概而论

虽然智齿对于现代人来说已不再是必需的,但如果智齿能正常萌出,并且建立咬合关系,或者至少不会带来疼痛和感染的风险并影响其他的牙齿的话,是可以不用拔除的。在口腔临床操作上,只有在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才会考虑拔除智齿:



1、龋齿(蛀牙):

如果智齿蛀牙,咬合面不深的蛀牙可以补,但邻接面蛀牙需要很好补牙技术,与其补牙,不如拔掉。智齿龋坏较深需要根管治疗的,也建议拔除。

2、造成邻牙病变:

邻牙病变的患者通常没有感觉,大多由牙医以X光诊断发现。这是由于智齿萌出的空间不足,异位阻生斜靠在第二磨牙上,造成第二磨牙清洁不易,甚至是第二磨牙部分被吸收的现象,严重时会引发不舒适或疼痛。

3、引起冠周炎症:

这是因为牙弓越来越小,智齿萌出时患者会有肿胀、疼痛感。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再次发生,建议在炎症消退后尽快拔除。

4、局部不易清洁:

由于空间不足的关系,智齿通常位置不正,因此常造成清洁牙齿的困难,容易发生蛀牙现象。

5、无对咬牙:

如果智齿的对面没有相抗衡的智齿来对咬的话,有时会发生智齿过度萌发伸长的现象,进而影响咬合,此时应拔出智齿。

6、智齿阻生:

通常这是最麻烦的一种。这一种类型的牙齿,通常埋在齿槽骨的里面,如果经常发生炎症,或是诊断会有病灶发生的时候,就必须拔除。

7、引起其他病变:

如果智齿引发牙源性囊肿或肿瘤,就需要拔除。

8、正畸治疗需要:

经正畸医生评估后,为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要根据医嘱拔除智齿。

拔除智齿是否可以改变脸型

影响人脸下部宽度的结构主要是下颌角和咬肌。咬肌是附着于上颌骨颧突、颧骨弓和下颌角上的肌肉。如果一个人的下颌角肥大,且咬肌发达,就会显得脸很宽。下颌牙齿对脸型的影响主要是支撑嘴唇和脸颊,维持脸部高度。



因此,拔除智齿或是其它牙齿,对正面脸型的影响不大,但通过结合正畸治疗对改善侧面脸型是有帮助的。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分享!

转载仅作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关注 宜丽口腔门诊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