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钧”读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2016051)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2016051)——读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出门匆忙,没带书,顺手拿起电子书来看。电子...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2016051)
——读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



出门匆忙,没带书,顺手拿起电子书来看。

电子书推荐了这本小说,因为最近播放着同名的电影,我也想了解一下,于是就down下来看了。

女主人公李雪莲为了保留无意中怀上的二胎,和丈夫秦玉河离了婚。俩人说好的假离婚,结果秦玉河跟开发廊的小米结婚了,不承认是假离婚。李雪莲咽不下这口气,就去告秦玉河。法官认为她不占理,不为她做主,他就告法官贪赃枉法;告到县里,县长没支持,她连县长一起告;但市长也不支持,她连市长一起告,告到省里。

中间也有过其他想法,比如说把秦玉河杀了,出了这口恶气;再比如曾找到秦玉河当面质问,想让他承认当初确实是假离婚。她并不想着真和他复婚,只是想折腾他一下,出了这口气。不料秦玉河为了摆脱她,又想起结婚时李雪莲已经不是处女的旧账,结果脱口而出,骂李雪莲就是潘金莲一样的女人。这一下让李雪莲彻底炸了,她一定要继续告状,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当初是假离婚,不支持自己主张的张帮官员,都是贪赃枉法。

偶然的机会,在初中同学“赵大头”的间接帮助下,李雪莲居然在“全国人代会”期间,进到人民大会堂会场,举起了诉状,大喊“冤枉”。虽说迅速就被安保人员制伏了,但被一位大领导听说了。在与李雪莲所在省的人大代表座谈期间,大领导表示应严肃处理,于是从市长到审判员,凡涉及到李雪莲的人,均被撤职或处分了。

从此李雪莲就成了一个传奇人物,谁都怕她告状,谁都没法处理。而李雪莲因为没有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没有证明当年是假结婚,于是坚持每年都去告状。二十年的时光,就是李雪莲上京告状和当地严防死守、阻拦她告状的故事。

事情还是有了转机。同学“赵大头”把看管李雪莲的警察灌醉,带着她逃离家乡,绕道山东,准备再进北京告状。路上,赵大头表达了对李雪莲长久以来的爱慕之情,说两个人都是单身,一起过多好啊,何必再去告状?赵大头居然说服了李雪莲,俩人同居了。北京也不打算去了,一起登泰山,说起三十年前的往事,缠绵恩爱,似乎余生可以幸福地在一起了。

不想却节外生枝——原来赵大头以说服李雪莲不告状为条件,想给儿子办理成正式工——原来又是套路!原来又是欺骗!李雪莲如何能容忍得下!任赵大头怎么解释也坚决结束关系,恢复告状!

这一下子,县里和市里又忙乱起来:县里派了公安、法院两拨人去北京围堵李雪莲,都是一把手亲自带队。公安在大会堂外布网,法院细细搜索,不放过任何可能,坚决将李雪莲告状扼杀于“人代会”之外!——突然地,秦玉河出了车祸、一命呜呼了!李雪莲告状没有了事主,也就告不成了,因为一场意外,李雪莲终于安静下来了。

但这些只是序言的文字。正文讲的是另一位主人公老史,为了在春运期间从北京赶回老家,陪弥留之际的好友再打场麻将,在买不上票的车站广场举出“我要伸冤”几个字,就被迅速地护送回了老家。得知真相后,护送的人很生气,认为被戏弄了,连声责问有什么冤情。这位老史才说,其实他冤枉大了:二十年前李雪莲告状,撤了一位县长的职,就是他史为民啊!


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假的变成了真的?为什么真相没有人认真对待,也没法证明?为什么一件简单的事困扰了主人公一生?为什么自下而上各级官员如临大敌,不想着去解决问题,而总是拼命掩盖问题?到底什么地方错了?

我以为小说最像诗,有些事情怎么也说不清楚的时候,就用诗去描述,或者写成小说。





张敬钧

2016.12.20


    关注 中讯四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