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自我隔离

 

【他说、她说】小A感到很困扰,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起,她就没体验过发自内心的开心或难过了。哭和笑内心都没什么...



【他说、她说】

小A感到很困扰,似乎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起,她就没体验过发自内心的开心或难过了。

哭和笑内心都没什么感觉,只是觉得当下情况应该如此反应。

不会为了什么事情真的特别难过,也难以对他人产生真正的关心。

刚刚成年,却没什么朝气,也没有玩的好的朋友,不擅长与他人相处,哪怕是别人主动靠近也会特别不自然。

自我感觉很不好,想要打破这种状态,想要和别的同龄人一样青春、阳光,可是怎么也做不到。小A应该如何打破这种心理上的自我隔离?

【咨询师说】

自我隔离的人就像是一本装订已经散掉了的书籍。这本书中的每页上都有无数的故事,想被人看到、读出来。但是只要打开这本书,这些书页就会一页页的飞散开来,掉落在地上,这是一种非常痛苦的体验。因此这本书只能紧紧地勒紧自己,用厚实的封皮紧紧的夹住每一页故事。时间久了,这本书也就变得习惯了,寂寞也好,想被人看到也罢,都抵不住这紧紧勒住自己的习惯。在他心里,什么都没有,只剩下紧紧的勒住自己,不让自己散落开来的习惯而已。

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状态,要想打破这个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能让你哪怕散掉,也很安全的手,帮你重新把这些故事听听看看、然后重新把他们装订回去。这就是安全、稳定的人际支持

要想获得这点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去在生活中找一个能做这个稳定的手的人,比如说找一个挚友、或是去谈一个恋爱。和他们一起去尝试表述你自己的故事,尝试重新理解这些书页,把书页上希望被人看到东西重新展现出来。说实话这第一种方法很难,因为首先这样的人不好找(说真的,现在内心安定人真的太少了….),其次这个过程也会充满着艰辛且很长….第二种就是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让咨询师来做这个稳定的手,帮助你完成这个阶段,第二种方法相对较为容易,但是显然这需要花一定的费用。

自我隔离其实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状态,要想修复这个状态,把这本书重新装订起来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比起目前让它很难受的勒紧状态来说,重新装订带来的折腾和难过可能要更加痛苦一些。在心理治疗中,咨询师主要会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重新在这本书心中构建起希望,一种对于能不用这样勒紧自己,用小损伤来避免更大伤害的希望。

这真的很难,因为在它心中,那个痛苦的记忆是如此的真实,就如同让一个在汪洋大海中好不容易找到相对稳定的破木头的人,相信他撒手后还能被人拉上船一般。因此在心理治疗中,我们需要用一个相对特殊的工作方式,用“关系”来工作。

我记得几年前,我向我的督导抱怨我的一个来访者如此的自我隔离,如此让人难以和他一起工作。我的督导严肃地和我说了我一句话“李,你需要明白,你现在在做的事情,正是他采取自我隔离的原因。因为真的在他的经历里面,没有人对他的事情发自真心的感兴趣。”

听完这句话以后我一下子就体会到了那个来访者内心对于自我隔离的体验:

“我真的没什么感受啊,反正我也习惯了”

“我真的无所谓啦,反正我这个人就是如此无趣”

“我真的没什么想法,反正我想的也不是对的。”

这些他曾经轻描淡写说出的话,一下子变得如此让人悲伤。我忽然明白了我到底该为这个人做什么,那就是发自真心的对他感兴趣,不用很大,从小事开始就可以,去了解他的生活,去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做。用时间和耐心,去建立希望,用我们之间的相处,去让他相信,他可以不用再勒紧自己。因为人真的永远无法相信,那些他没体验过的事情。

这虽然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出发,但是对个人而言也有很大的指导性。你可以首先尝试在生活里做自己的咨询师,对自己发自真心的感兴趣,去给与自己以时间和耐心,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了解自己为什么对某些人如此不满,了解自己到底为什么因某些事情而悲伤。而后,尝试去让别人对你的世界感兴趣,去找一些能够让你感到那种发自真心被感兴趣的朋友、伴侣。先从自己和自己,再从别人和自己,一点点的去松开勒紧的书皮,把里面的内容展现出来,无论是喜,是悲,去体验那种不用勒紧自己的感觉。当然这个过程很难,因为这真的需要你反复的尝试和体会。但请不要忘了这是一个建立希望的过程,只有建立在困难之上的希望,才是最有力量的。

2、让这本书重新自我装订起来,和这本书一起重新找到那种能够感到让自我感到能掌控、安全、可以应对的生活感觉。

装订一本书,用的最好的方法不是用钉子定起来,而是用线装,一点点的耐心的装起来。这是一个比喻,比喻的是我们需要的不是用一个更高级的伪装手段(比如说学习话术,装作对别人感兴趣等)来改善自我隔离的状态,我们需要的是建立起一个能够自信、灵活应对生活中的挫败、失望、分离、焦虑、沮丧等等负面情绪的自己。

在咨询中,这需要咨询师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和分析,去理解到底这本书被卡在了什么地方,让它变得如此散乱。是因为它无法面对别人和它不同,因此经常地感到是自己不好而产生羞愧感?还是它无法面对别人与自己的不同,甚至暂时的分离,因此无法相信自己是安全且应当被爱的?还是它无法面对自己对别人的巨大期望,担心自己的巨大希望会让别人感到过于沉重,反而离开了我们?还是自己真的无法面对自己对生活的巨大挫败感,因此只能选择封闭对生活的进一步梦想?

每本书都有不同的被卡主的地方,当我们找到这些地方后,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让这本书重新自我装订起来。

对于自己来说,这个方面也是很有借鉴价值的。你可以尝试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自我分析、自我理解等方式,完成这个过程。只不过非常建议找一些伙伴陪着你做这件事情,这不仅是因为我们自身的视野有限,需要另外一双眼睛告诉我们背后的样子;更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非常的需要别人的支持与陪伴,三只小猪之所战胜大灰狼,不仅仅是因为砖房结实,更是因为他们拥有彼此。

总的来说,自我隔离是个体在无奈状况下所做的牺牲性妥协,这并不是所谓的“有病”,我相信对于建立起“自我隔离”的那个“你”来说,这一定是你生命中那个阶段你能做的最好的选择,也是从你自己出发最能保护你的选择。面对自我隔离,我们要做的并不是打破这个自我隔离。而是要帮助现在的你,重新相信,现在的你可以找到比当初的“你”所做的更好选择,然后去理解当初的“你”建立起自我隔离的理由,最后鼓起勇气尝试去建立新的自己,新的生活。

本文原载知乎,由作者授权“轻心计”编辑转载,欢迎朋友圈转发,谢绝转载。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知乎讨论。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每周四推送,心理咨询师给你讲故事 :-)


    关注 轻心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