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亮传统文化灯火的人——王智

 

王智,头衔有一大串: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民协副主席、西安非遗百科全书、非遗...







王智,头衔有一大串: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西安市政协委员、陕西民协副主席、西安非遗百科全书、非遗搜索引擎。



千禧年,韩国举办世界文化博览会,眼见西安展厅内的单调与邻国的丰富对比鲜明,特别是邻国对文化的传承与敬重让他陷入了深思。



回国后王智决定申请去韩国延世大学学习,他说:不是我丢了魂,而是我们好像丢掉了某些东西,我想换个思维,希望能把它找回来。



十年前,国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非遗被定义为关乎民族文明延续和子孙基因的大事,那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亮相,真是好不热闹。



非遗是文化的根脉,历经千年沧海桑田的变迁后,现代文明却将传统文化击成碎片,曾经的一家之主灶王爷在当今家庭中也难匿踪迹。



知易行难,知之非艰,行之惟艰。非遗保护中如何传承是关键,认识它的道理很容易,而要真正付诸行动又能够将它做好却真的很难。



非遗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传承什么,他说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应是文化的传承,只有文化回归后技艺方能永存,否则技艺终将走向消亡。



王智认为非遗传承应是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整体回归,要先从了解文化、热爱文化做起,直至礼敬文化、敬畏文化,非遗就像一盏盏点亮的小油灯,他愿做那个努力拨亮灯火的人。



古代杆秤上刻有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一共十六颗准星,它包含传统的信仰与禁忌:商贩缺斤短两则意味着缺福短寿,这些正是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俗魅力和人文精神。



他常年走进高校举办讲座,在和学生们交流时总是不忘带上一件件具体的器物,从触摸中感知古人的智慧,从传统中感知文化的内涵。



王智常说如果全民都敬畏自己的文化,那么传承人的地位怎么可能不高?传承人的技艺怎么可能消亡?现在的保护,多少将二者割裂。



这些年,他撰写了三百万字口述史,走过二千多个村庄,结识六千多名艺人,举办五百多场讲座,为非遗博物馆积攒了二万余件藏品。



在关注手工技艺的同时,他更关注手艺人的命运,这十年,经王智挖掘、推荐、申报成功的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有二百多个。



中华文化的龙脉西安,对政府来说保护非遗是工作;对专家来说研究非遗是学问;对媒体来说报道非遗是新闻;对商家来说投资非遗是商机;对王智来说,非遗已成为信仰和使命。



王智家中的四台笔记本、五部摄像机、六部照相机、十一支录音笔,十八个移动硬盘、几十万张非遗图片,都成为他坚守非遗的见证。



认识王智整整十年了,亦师亦友,他对非遗的执着让人钦佩,受益匪浅,在西安如果说到非遗,王智就是一个必须提到的人,一头白发的他用这些年的坚守换来了西安非遗的高度。


    关注 瑞丰堂木版年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