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风古韵】永济特色文化元素系列之“张生和莺莺的故事”

 





张生和莺莺的故事,源远流长。《西厢记》的原始素材是唐朝元稹的《会真记》,也称《莺莺传》。《会真记》是唐代元稹所写的一篇传奇小说,篇幅约三千字,故事大意如下:张生寓蒲州普救寺,崔门孀妇郑氏携女莺莺、子欢郎亦寓于此,军人掳掠蒲州,张生请蒲关守将保护,崔家保全。郑氏命莺莺拜谢张生,并以兄妹相称。张生惊莺莺之艳丽,请莺莺婢女红娘从中撮合,初会后,二人在西厢同住凡一月之久。后来张生赴京,莺莺感到自己不能以视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中栉,十分懊恼当时的行动,而张生对莺莺表了决绝。最后以莺莺另嫁,张生另娶作结。



元杂剧《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其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前朝崔相国病逝, 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小儿欢郎一行30余人回河亲青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普救寺暂住。此时,河南洛阳书生张生(名拱,字君瑞)赴长安赶考,路过河中府看望问省窗好友的马将军,顺便游览普救寺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了追究莺莺遂不往京师,在圭中借厢住下。张生的住所与莺莺的住所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花烧香祝祷告,张生隔墙呤诗:“月夜溶溶夜,花服寂寂青,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立即和诗:“兰闺久寂寞,元事度芳青,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经过诗歌唱会,彼此更曾添了好感。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再次与莺莺相遇,两人默默地相爱了。这时,守桥叛将孙飞虎带兵转寺,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谁有迫兵之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带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白马寺角围之后,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女儿嫁给张生,要二人兄妹相称。张生因此致病,红娘为张生出谋让他月下弹琴,莺莺听后十分感动,便叫红娘前去安慰,张生托红娘给莺莺捎信,莺莺回信:“待月西厢下,迎窗户半天。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约张生相会。当晚,张生赴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好假装生气训斥张生不守礼法,张生越墙受责,从此一病不起。红娘前来探望张生,暗示张生当夜莺莺一定会前来相会,张生病即全愈。深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了终身。



这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拒理相争,巧妙地说服了崔夫了,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他又不甘心,立逼张生上京考试,若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张生只好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郑恒造谣说张生已做了卫尚书女婿,骗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证实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使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



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歌颂了封建青年男女的叛逆精神,深刻揭露了封建势力的顽固,批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制度,并且从正面第一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正是这鲜明的主体思想,激励着无数青年男女大胆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张生和莺莺的故事”于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源:永济市网信办)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每天有精彩内容推送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


    关注 吃喝玩乐in永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