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戏曲中《西厢记》的故事(上)

 

小花玉兰老师和小鲜灵霞老师(摄于1995年7月)《西厢记》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小花玉兰老师和小鲜灵霞老师(摄于1995年7月)
《西厢记》最早见于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这部小说又叫《会真记》。写了张生和少女崔莺莺从恋爱、结合到最后分开的悲剧故事。作者认为文人应当以考取功名为重,而不应该过多地贪恋儿女情长,所以小说对张生的始乱终弃是持肯定态度的。当然也有专家考证说,元稹的《莺莺传》实际上写的是元稹自己的一段爱情故事。无论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还是艺术虚构,而元稹可能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小说的客观艺术效果与他的主观议论评价居然是不一致的。虽然元稹在小说的结尾为张生开脱,认为张生始乱终弃的原因是因为崔莺莺长得太漂亮了,是个尤物,所谓红颜祸水,而且认为张生抛弃崔莺莺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大有知错能改的意味。然而,尽管如此,读者却从作品的具体描述中对崔莺莺寄予更多的同情,而对张生的负心,则十分憎恶。当《莺莺传》故事流传了400年左右的时候,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问世了,这就是所谓的“董西厢”。“董西厢”是在《莺莺传》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以第三人称叙事的说唱文学。它对《莺莺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作了根本性的改造,矛盾冲突的性质演变成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才子,莺莺富有反抗性;故事以莺莺和张生私奔作结,使一个旧故事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到了元代,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戏剧更加发达起来,这时,大戏剧家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上把崔张故事改为了杂剧,这就是我们今天普遍看到的《西厢记》。“王西厢”直接继承了“董西厢”,并在此基础上使题材更集中,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更鲜明,艺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元代贾仲明在《凌波仙》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后来《西厢记》被许多剧种搬上了舞台,最早把这个故事搬上京剧舞台的是荀慧生先生。在京剧之前,昆曲早有演出,尤其是《佳期》、《拷红》两折特别精彩,而荀慧生在《西厢记》中,最喜爱的就是红娘。这个人物善良、正直,爽朗、热情,反抗性也很强烈。再加上荀慧生本人也擅长演花旦戏,于是,他和编剧陈水钟一起参照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昆曲《拷红》编写成京剧《红娘》,这出戏以张生、莺莺的爱情故事为线索,以红娘作为主角,演到“拷红”为止。剧本于1936年编成,同年10月22日在北京首次演出。由荀慧生扮演红娘。演出后,深得好评。直到现在,仍久演不衰。这出戏唱腔和表演身段,都有很多独特的创造:比如《琴心》一场的“反汉调”,《佳期》一场的“反四平”,以及《逾墙》一场红娘手持棋盘引入张生的“棋盘舞”等等,都不见于其他戏中。这些创造,因密切结合人物性格,所以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段宋长荣先生演唱的《红娘》中“耍棋盘”的唱段。

接下来再来欣赏一段王紫苓演唱的反四平调“小姐你多风采”。

很多听众都知道,京剧不仅有荀派的《红娘》,还有张君秋先生的《西厢记》。1959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根据王实甫的元杂剧改编了《西厢记》,这出戏和荀派《红娘》不同,是以崔莺莺为主,由张君秋先生首演。最先这出戏有16场,我们现在舞台上经常上演的版本是12场,戏的开场就是张生去长安应考途中,渡河要去看望他的好友白马将军,也就是后来为普救寺解围的那个将军。一直演到崔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长亭送别”一场,是在元杂剧《西厢记》原词的基础上稍加改动,所以这场的唱词典雅华丽,非常优美,再加上张派唱腔的演绎,听来柔肠百转,情思缠绵。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张君秋先生演唱的这段“碧云天黄花地”。

我们再来欣赏一段崔莺莺送别张生时的一段唱:“斟美酒不由我离情百倍”。
欢迎关注荷茗聊戏,请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


    关注 荷茗聊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