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关键词“终身学习”

 

“焦虑”是我这一年最大的感受。...





这一年大家都挺拼的

“焦虑”是我这一年最大的感受。这一年大家会发现原来的经验突然就失效了,大家会发现中国商业的机会变化是如此之快,公众号2年后红利期没了,直播半年后再想脱颖而出就很难了。

即便很多人保持学习,保持获取最新鲜的资讯,仍然会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就是我还没搞懂这个东西为什么火的逻辑,该怎么玩,结果这波机会就没了,各个领域已经被人占了。

15年,所有传统行业都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可怕,16年大家又发现互联网也不是万能的。15年大家说线下电商已经不行了,16年大家又开始回归线下了。、

15年百度莫名就掉队了,16年马云的阿里依然是最赚钱的企业,但这一年马云过的未必开心,整个互联网都在说阿里也会掉队。

这一年就是变化如此之快,而且流行的兴衰周期会越来越快。

罗胖恰巧抓住了这群人

罗胖的典型用户是谁?

一群患有“强烈知识焦虑”的患者,如果超过3天,他们不学习,没有买书,没有报班学习,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

只是3天呀!他们就会觉得自己已经被其他人淘汰了。

年末我收到的三条消息

我在2016年31号收到了三条消息。

第一条是我的一个前同事。在31号跨年这天,在这个大家都在准备庆祝娱乐的日子里,问我有什么可以学习的班。

她的语气非常急促,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只知道我得马上学些东西。

一个在国内排名前十的985本科,英国硕士研究生,我相信她的受教育环境,已经比90%的中国人都要优越了。可放到今年,她仍然不知所措。

她还不停的问我,英语是不是要重新学习,要不要再考更多的证。

这是在互联网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的一个普遍缩影。



第二条是欧姐的,她是我们产品21天学习计划的一个用户,她是一名70后,一名大学外聘老师/珠宝质检师,古琴,茶道,样样都可以张口就从它的历史讲起。

当我知道她的年纪,以及身份的时候。我就很诧异,为什么生活好好的,还要学习互联网那些最前沿的东西,那些都是年轻人才刚开始接触的东西呀。

下面这段话能表明今年她的感受:

讲真,做为一只80前,一年这样的单位长度真心就是一晃眼的事,但是2016这一晃仿佛格外的迅猛而眼晕。

有句老话说,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几年感慨尤甚!出门除了钥匙和手机,最重要的就是充电线,能提供充电服务的场所才有前途,还有,一定要能手机支付。大家都不用现金了,连捡钱的机会都没了,只能好好学习努力挣钱。

自从1996年上了大学至今在珠宝行业里活生生混了二十年,也算学以致用的典型了。跟着中国的珠宝行业迅速的演变进化,从注册个公司就能赚钱,到大品牌都举步维艰;从进商场才是王道,到生产商们最爱的就是微商;从想做珠宝就找亲戚朋友借贷,到纯本土珠宝风投买下了国际一线大牌布契拉提……

每个珠宝人都在这个闪亮奢华的行业广场上,感受着四面八方的冷暖空气撞击,焦虑着应该怎么把自己养成只猪站在哪里才能赶上风口。(心好累)几个同样稳稳踩在四十岁上的同学纷纷开始对现有的看似还不错的安逸生活感(no)到(作)不(no)安(带)。一位过路还特地抽时间前来蹭饭的兄弟(真是亲生的同学)席间感叹,“都说‘四十不惑’,我只觉得,不!惑!”

所以,今年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作为一只四十很惑的80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学习,虽然学习是反人类的(我喜欢这句话),那么,我要努力坚持做一只不正常的人。

第三条是鹦穗, 她也是我们的一个学习用户,同样是70后,在企业做培训讲师。她在那个学习群里非常活跃。如果我不跟她细聊,真难以分辨出她到底是90后还是70后。他让我再次感受到这种隔代的差距并不见得一定有代沟,是有可能破除的,这句话是写给父母看的。

这是鹦穗这一年的感受:

当你彷徨时,学习总是没错的。
这是我在2016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以前我认同一个观点,人到了三十五岁以后,经验技能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整合资源比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

2016年对我而言是变动的一年,因为对现状不满,跳出舒适区去做新项目,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达成与计划有很大出入。

有一段时间,非常纠结,不甘心返回旧的领域,并且当你离开以后,机会不会为你保留。

另一方面,继续尝试新的行业,机会成本可能也很高。举棋不定的时候,状态不佳,焦虑倦怠,工作效率低。

经过了今年的折腾,感觉这世界变化太快,旧的认知越来越不够用,学而活用总是必要的。

磨刀为促砍柴功,于是又逼迫自己再去学习。重温原有的知识,跨界学习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学习中获得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最充实的快乐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把状态调整回来。2017,我会努力保持学习的状态,并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这三条消息分别代表了从父母那一辈到刚毕业的这一代都共有的特征就是就是“大家都感觉经验报废的特别快!”只能硬着头皮不停的学。

什么才是真老了?

这里有一些话特别想跟父母说,也许对他们不能造成任何改变,但我仍然不希望他们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认为自己老了。

我上面提到的欧姐不见的比我父母的年龄小多少,但是他们最重要的特质就是依然愿意拥抱变化(不管是不是被迫的),依然乐意接受新事物。(我发现这些特别乐意学习的人真的在心态上会很年轻,跟年轻人真是没什么区别)

人老的分界线绝不是通过年龄划分,而是他的思想还跟不跟得上这个时代,是他还愿不愿意继续学习和是否愿意理解年轻人的想法。

上一辈喜欢拿年龄否定自己,常说的话就是,我这个岁数了,就不能再学新的了;我这个岁数了,我的经验足够了;我这个岁数了,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这都是典型的认为自己老了就可以停止不前的表现。

另一个是经验问题。现在绝不是一个可以只凭着经验和情怀就能做生意的年代。千万别拿经验说事,没看清事物的本质,不理解流行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别去瞎创业。

这个年头没有人敢说自己两年前的经验,到现在还能原封不动的拿来就用的。

但是事物的原理是不变的,所以多看一些有关元认知的书籍还是很有性价比的学习。下面推荐一些我今年下半年读的部分书。

16年看过的书

1. 《如何阅读一本书》,如果你觉得看了很多书还没有收获,可能你得考虑一下看书方法的问题了。

2.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这本可以配合着上一本书看,学习,寻找答案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发现核心问题并尝试解决的过程。

3. 《金字塔原理》, 对于思考逻辑不是很严谨的,又希望能在新媒体行业混的,必读。

4. 《人类简史》,有一些新奇的角度,能够让你从一个相对宏观的角度看待一些普通的事情。

5.《影响力》,做生意,了解商业中生活的很多想象背后的心理原理,强烈推荐,这可能是我看过最贴近生活的心理学书籍。

6.《怪诞行为学》,心理学入门读物。

7.《从零开始做运营》对运营是什么,哪些职位分别对应的基本任务该怎么做,讲的很清晰。

8.《无价》 ,价格心理学,你并不知道这东西值多少钱,你只是比了比价格,选择了一个自己工资可以接受的东西。[写的太啰嗦,翻着看看就ok]

9.《引爆点》,事物流行的三要素,行家,联络员扩散,销售员再次影响大家,就是这三类人造就了很多事物的流行。

10.《穷查理宝典》,巴菲特都在学习的理财书籍,强推。

11.《营销管理》、《战略品牌管理》营销人必读,但是很难读,建议找人带着读。

12.《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没读完,但大家都说好。

13.《小强升职记》,我见过最好的时间管理类书籍,读起来一点都不累。

14.《精进》,知乎大V写的,对我作用不大。

15.《柴犬绅士》,一本衣物搭配的书,挺好的,就是买不起。

16.《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写给非专业人士看的,对我的一些排版,以及和设计师沟通有一定帮助。

17.《失控》、《必然》没读懂,没读完,明年接着读。

17年想做的

1. 吃饭别吃快,最近胃病莫名其妙的好了,继续保持这个习惯。

2. 吃饭享受味道就好了,不要想工作了。

3. 睡觉,24点前睡着,8点起床。自律才能获取自由,这是我今年对自由最大的理解,自律才能控制好时间,才有自由的资本。这条有没有愿意一起坚持的?可以私信我。

4. 在某一方向上精进1~2个技能。

5. 继续看书,先把圈内比较知名的都扫盲了再说。

6. 房子收拾干净。

7. 去国外溜达一圈。

17年你想干啥?欢迎留言。


    关注 青春可以不迷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