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家园乐土 新乡贤庶民精神呼应乡村建设运动

 

【题记】农村留不住人,才是真正的乡愁。把乡村留住,才是真正的乡村复兴。

“让...



      【题记】农村留不住人,才是真正的乡愁。把乡村留住,才是真正的乡村复兴。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来自顶层设计对于乡村城镇建设的诗意“强项令”,唤起了人们对乡贤、乡贤文化的记忆。乡愁,是凝聚乡村社会的文化基因之一。千百年来,多少从乡村走出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最后都会被乡愁牵引,或衣锦还乡,或叶落归根。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乡民树立了榜样,成为道德教化的楷模,成为社会稳定的力量。

作为历史陈迹,“乡贤”一词尘封已久,人们逐渐淡忘了它的最初涵义。“乡贤”是本乡本土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而深被本地民众所尊重的贤人。在传统时代,他们被认同为乡土社会里德行高尚,且于乡里公共事务有所贡献的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乡贤,他们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乡贤”是封建农耕文化的一种产物。在传统农耕社会里,“士大夫居乡者为绅”,乡绅阶层是唯一享有教育和文化特权的社会集团。“其绅士居乡者,必当维持风化,其耆老望重者,亦当感劝闾阎,果能家喻户晓,礼让风行,自然百事吉祥,年丰人寿矣。”他们中间,有的人官高爵显,有的人终生布衣,有的人封妻荫子,有的人孑然一身,以至于今人难以全面把握“乡贤”的历史走向。



学者熊培云在《一个村庄的中国》中认为,乡绅这个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体制内权力与中国社会基层的“连接器”、“缓冲带”;梁漱溟说,近代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对乡村的破坏史。而乡村的破坏史,也是一部“乡党消亡史”。

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提出了著名的中国社会“双轨政治理论”:“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皇权,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绅权和族权,二者平行运作,互相作用,形成了‘皇帝无为而天下治’的乡村治理模式,塑造出一个形象而又独特的描述传统中国政治运作逻辑的‘双轨政治’模型。”

秦晖则将传统乡村社会概述为:“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传统中华帝国的乡村基础控制》)

乡贤,乡、贤缺一不可。“乡绅”未必“乡贤。自治、自生、自然、自律,构成了中国传统乡村的特点。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看,乡贤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维系着士人的精神家园,将地理标识与历史名人的人生境界、生命气象贯通起来,激励同道朝着“仁民爱物”的方向前进。乡贤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励志书。或许,有人将乡贤等同于那些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张口之乎者也的长者,觉得这些人远离生活、不通人情、毫无趣味、滑稽可笑,早就淹没在故纸堆里,不足可观,不值一提。这种看法,失之武断。其实,古往今来,许多乡贤都出身于草根阶层,对底层社会有着切身的体会和真实的情感。

 “新乡贤”是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他们回乡安度晚年,不仅能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支援新农村建设,还能以自身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泽被故土。他们既了解乡土文化心理,又熟谙现代社会规则,既经历过传统文化熏陶,又具备了现代人文精神,他们离乡与返乡的过程,正是在文化意义上打通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过程,而他们返乡支援农村建设的过程,也是乡土社会启蒙和转型的过程。

儒家再次从庙堂走向乡野,将儒学的重心从经典文献的诠释转移到底层民众的生命体验。这种日益高涨的庶民精神,在二十世纪初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得到呼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沧海桑田,传统社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今人无法复制乡贤的具体行为,只能以文化综合创新的方式打造新时代的乡贤文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在不断变化,古人习以为常的“四民”分殊早已无法概括当前的社会分工。

究竟哪些人能够成为新时代的乡贤?这恐怕不是呼吁大家去扮演一个特定的社会角色,而是要求一部分人能够在恪守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上,凭借自身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道德理想之间搭建一个广阔的平台,真正做到“既富且仁”。





从事功的角度来看,新时代的乡贤必须同时具备“正德”、“利用”和“厚生”的美德,用今天的话来讲,他们是一群品行卓越、业务能力超强、造福大众的实干家。当然,这些人必须热爱本乡本土,富有人格魅力,深受乡亲爱戴。否则,连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都无法保障,遑论成为新时代的乡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招商引资不算难,打造特色经济不算难,将某一地的GDP提升到某一数字也不难。对于城镇化中的乡村,最难的是继承和重塑乡土文化,重新找到自身角色,搭建一个“法情允谐”的基层治理构架,找到公共治理规则与传统礼俗的最佳平衡点。“乡贤回乡”为乡村治理命题设置了一个讨论层次,应该有更多的探索在这个层面上进行。

在逝去的岁月中,乡贤是道德文化的守护者,为人们留下一抹余晖;在未来的时光中,必将有一批社会贤达奋然屹立,他们极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坚守那片被唤作家园的乐土,群策群力,矢志不渝,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这些人,就是新时代的乡贤!



    (参考文献:1.中国乡村发现 ;2.九个头条网 ;3. 乡贤:维系古代基层社会运转的主导力量)

      余波,籍衡南泉湖,现供职于衡南某机关。著文写字虽不为稻粱谋,然大半辈子以五谷为业。勤于稼穑,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信奉以儒做人,以道养生,以禅养心,以墨尽责。闲暇时光,常透过笔下的每一个文字看社会,看风景,看世态;在定格的每一帧图片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关注 湘江北去有余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