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姿势☆★☆令人钦佩的荷兰拦海大坝

 

据说宇航员遨游太空时俯视地球,只能瞭望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和荷兰的拦海大坝。二者同属全人类的工程奇迹,记载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



快,关注这个公众号,一起涨姿势~



令人钦佩的

荷兰拦海大坝



有句谚语是“上帝创造了世界,但荷兰人创造了荷兰”。

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Netherland),意思是“低地之国”,因为它的国土有一半以上基本与海平面持平甚至低于海平面。荷兰素来有围海造陆的传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持之以恒地开展筑堤、筑坝、开垦、排水等水利活动,不仅显示了荷兰人民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精神,亦彰显出荷兰人利用水利工程进行国家空间规划的卓越才能,后者间接推动了荷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须德海(荷兰语Zuiderzee,英语Southern Sea)是原北海的海湾,地处荷兰西北,十三世纪时海水冲进内地,同原有湖沼汇合而成。须德海的内陆常年遭受水灾侵袭,特别是1916年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水灾,造成严重损失。为了对须德海进行拦潮和排水整治,荷兰政府启动了“须德海工程计划”。拦海大坝(荷兰语Afsluitdijk)是须德海工程的主要项目之一,也是荷兰近代史上最大的围海工程。据说宇航员遨游太空时俯视地球,只能瞭望到中国的万里长城和荷兰的拦海大坝。二者同属于全人类的工程奇迹,记载了人类与大自然抗争的历史。

拦海大坝于1927年开工。拦海大坝位于阿姆斯特丹以北约60公里处,这里曾是北海进入须德海的入口。须德海原是一个深入内陆的海湾。湾内岸线长达300公里,湾口宽仅30公里。在长达几十公里的海面上修筑大坝需要大量的石头。但是荷兰为平原低地国家,根本没有石头。为解决这一难题,荷政府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全国动员了500余艘船只,耗巨资从法国和葡萄牙等国进口石头,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在这一移山填海的过程中,荷兰人民历尽艰辛,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1932年5月28日荷兰女王威廉敏娜亲临大坝现场见证了大坝的合拢。大坝的坝基宽220米,坝顶宽90米,高10余米,高出海平面7米,全长32.5公里。大坝建成后,把须德海湾与北海大洋隔开。
如上所述,拦海大坝是须德海大型工程的一部分。须德海工程是一项涉及对须德海进行拦潮和排水整治的大型海洋过程。Markermeer和IJsselmeer原是北海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照片中深蓝色的是北海大洋,上面带红点的红线是大坝,浅蓝色的就是须德海。随着联接 Kornwerderzand和DenOever的拦海大坝 (图中上面那条红线处)建成,须德海湾与北海大洋被人为隔开,分隔为外侧的瓦登海(Waddenzee,通北海)和内侧的艾瑟尔湖(IJsselmeer)。荷兰的海岸线缩短了300公里,北海海水对荷兰内陆的侵袭大大减少。每年有50亿吨的雨水注入原须德海。大坝还联通了北荷兰省(NoordHolland)和弗里斯兰省(Friesland),促进了荷兰区水资源管理。 此后,人们又建成了联接Lelystay和Enkhuizen的堤坝(图中靠下的那条红线处),用6个月的时间不断地把 Markermeer湾内的海水抽出,共排出了6亿多平方米海水。到1980年代早期,已经由精心构建的抽水站、海堤、水匣、闸门系统创建了4块圩田,共围垦造陆2600平方千米。 艾瑟尔湖约有一半水面(1,620平方千 米)得到开垦,留下来大为缩小的水面已逐渐变为淡水湖。通过须德海工程,荷兰人因此获得了相当于国土面积1/5 的千万顷良田。须德海工程改善了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还可有效防止土地盐碱化。目前建成的4个垦区,已迁入约314.3万 人,形成了繁荣的经济区。原河道用于 发展航运,围垦出来的艾瑟尔湖可提供淡水,促进工农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垦区的水网还可发展旅游。
拦海大堤还承载着重要的运输使命,坝顶为双向高速公路,目前已成为连接荷兰东北部和西北部的交通干线。平均每天有超过15000车辆往返于拦海大堤顶面32公里长的高速路上。“拦海大坝坝顶公路”图中右侧是须德海(淡水),左侧是外海,其海平面略高于内海。

1933年人们在最后合龙的桥洞DeVlieter上修建了一座纪念瞭望塔。站在瞭望塔上俯瞰大堤两侧平静的海水和湖水,远眺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大堤,心中很容易充盈起对荷兰水利和对荷兰人民的无限感慨。
作者张志会为中科院

自然科学史所副研究员


    关注 厨师沙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