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开蜂蜇人背后的真正奥秘!蜂蛰不可大意,处理不当也会送命!

 

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4年——爱因斯坦。...



正确区分蜜蜂和马蜂

蜜蜂多黄褐色或黑褐色,腹部和足部生有密毛。马蜂,学名“胡蜂”,又称为“蚂蜂”或“黄蜂”。





蜜蜂无毒,马蜂有剧毒。

蜜蜂蜇人的时候,刺针插入人的皮肤再拔出来,因为刺针和蜜蜂内脏是相连的,所以在蜜蜂蜇人飞走的时候刺针和一部分内脏也会脱落下来,没有内脏的蜜蜂就会死亡。蜜蜂是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蜇人的。

马蜂平时尾部螯针缩在体内,蜇人时伸出,蛰后缩回体内,可以反复蜇人。

蜜蜂的蜂毒一般无碍,没有被蜇过的人会有红肿、发痒的症状,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几天后自行消肿。因为蜜蜂的蜂毒能治疗风湿病,现在有人专门利用蜂蛰疗法进行医治。

马蜂毒性很大,成人只要受到5只胡蜂攻击,就可能引发肾衰竭,被20只以上蛰咬,就会产生全身性毒性,100只以上,就可能致命。而如是对蜂毒过敏的人,生命危险性更大。



蜂为什么会盯上你?

1、不经意的挥打和惊扰被视为一种生命威胁。

2、色彩诱惑,最好穿浅色的衣物,因为蜂的视觉系统对深色物体在浅色背景下的移动非常敏感。

3、气味吸引,化妆品内含的化学合成物质和气味往往模仿天然花香,容易招蜂,出行前不要饮酒、使用化妆品。

4、不要在空旷地方摆放没有掩盖的糖类食物及饮品,以免马蜂集结。

5、巡逻蜂的警戒范围,距离巢穴约有15~25米,一但拍下了前来一探究竟的巡逻蜂,不论死亡与否,其残留的费洛蒙(pheromone,生化信息素、激素之意)就会吸引其他的巡逻蜂注意,进而引发攻击。

6、如遇见单飞的胡蜂在周围盘旋,表示你已接近它的警戒范围,绝不要挥赶或骚扰它,也不要距离很近观察胡蜂,要尽快离开,以免它发出讯息招来群蜂攻击。



如何逃跑?

零星几只马蜂在身边飞舞骚扰时不必理会;蜂停落在头上、肩上时,轻轻抖落即可,不要拍打,以免引起群蜂攻击。

被蜂群攻击,如果来得及,快步离开它的势力范围,要顺风跑、往山下跑,因为逆风只会让自己的气味往后送,有利蜂群追踪。如果已被蜂群包围,则应尽快用衣物包裹暴露部位,可蹲伏不动,不要奔跑,更不要反复扑打。

被蜇后第一时间如何处理?

蜂类毒液中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素和组织胺等,能引起溶血及出血,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使部分螫伤者发生过敏反应。人被蜂螫伤后,轻者仅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灼热感,也可有水泡、瘀斑、局部淋巴结肿大,数小时至1一2天内自行消失。如果身休被蜂群螫伤多处,常引起发热、头痛、头晕、恶心、烦躁不安、昏厥等全身症状。蜂毒过敏者,可引起荨麻疹、鼻炎、唇及眼睑肿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个别严重者可致喉头水肿、气喘、呼吸困难、昏迷,终因呼吸、循坏衰竭而死亡。



1、 挑出毒刺

仔钿检查伤处,若皮内留有毒刺,应先将它拔除。不要用两个手指去捏住皮肤表面的蜇针,负责会把毒腺里面的蜂毒全部注入皮肤,可靠的办法就是沿着蜇针刺入皮肤的反方向用指甲或卡片把蜇针刮出来。

2、 挤出毒液

第一时间挤压伤口,挤出毒液,防止毒液进一步扩散。

3、 清洗伤口

若被蜜蜂螫伤,因蜜蜂毒液是酸性的,故可选用肥皂水或3%氨水、5%碳酸氢纳液、食盐水等洗敷伤口。若被马蜂螫伤,其毒液呈碱性(切记),要用食醋洗敷,也可将鲜马齿苋洗净挤汁涂于伤口。我们在野外遇到的一般都是马蜂、黄蜂,记住酸性处理。

4、 涂抹药物

若有南通蛇药(季德肚蛇药),可特药片用温水溶化后涂于伤口周围;或用紫金绽或六神丸等药研末湿敷患处,有解毒、止痛、消肿之功效。

5、 送往医院

密切观察半小时左右,如果发现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音,要立即送最近的医院去急救。一般蜂蜇伤二十分钟后无症状者,可以放心了。

【常识】伟大而勤劳的蜜蜂

所有的蜜蜂都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采集花蜜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蜜蜂采访1100-1446朵花才能获得1蜜囊花蜜,在流蜜期间1只蜜蜂平均日采集10次,每次载蜜量平均为其体重的一半,一只蜜蜂一生只能为人类提供0.6克蜂蜜。

严峻形势:中华蜜蜂在北方地区,黄河以北逐步减少了,长白山也只剩下几百群了。据了解,中华蜜蜂的减少,主要是蜂王由于不明原因死亡而造成的。仅北京地区中华蜜蜂的数量就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4万多群,减少到了本世纪初的不足40群,已经到了濒危的程度。



世界上76%的粮食作物和84%的植物依靠它们传授花粉。蜜蜂数量的减少,意味着粮食作物、水果、坚果和鲜花的产量将随之下降。

蜜蜂的大量消失让人不得不再次想起爱因斯坦那句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4年。

保护中华蜜蜂,就是保护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请转发出去,让更多的行动起来!

就是这样的
--END--


中国安全应急自救第一门户。
最通俗的语言,最简单的方法教你灾难自救、城市避难、户外脱困、防身自卫。
只愿一生无用,但求用时救命。
长按识别关注,隔天发布,假日轮休。
【荐读】蛇咬后的处理方法,两大可能致命的自救误区!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荐读文章回看。

请点赞、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


    关注 危机自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