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追求完善的遗憾 之二

 

原来要牺牲这个,才能延伸知识。...

建议阅读时间:2分钟

关键词:李想哲学思维音乐遗憾



追求完善的遗憾 之二
 


欢迎来李想。《追求完美的遗憾》这一章节里认为事物的演进唯一的方向就是残化,结合前一章节《无为与有为》递弱代偿的观点,残化必然的就是递弱代偿的结果。

你想啊,前一代的平衡后一代达不到,只能用现有的其他功能去补,那部分功能就势必被强化,这就是递弱代偿的必然结果,不过我还是要强调一点, 这个讨论的对象一定是某一个集合体,而不是考虑整个宇宙的总和。

说太大的概念似乎太玄,太虚,虽然我们说要务虚,但是我们不妨去找一个实际的例子,去看看实例里的那些玄虚的东西。比如,音乐。我们今天总感觉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其实从音乐形式的继承性来说,是叫同气连枝。从旋律、合声到配乐甚至是演唱方法,没有一个要素不是来源于古典音乐。


但为什么我们会感觉完全不实来自同一个世界的呢?就是因为流行音乐是古典音乐残化的结果。古典音乐我们一般都从巴赫——赛巴斯蒂安˙巴赫开始说起,之前的中世纪音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都还不具备今天我们对于古典音乐的定义。但其实音乐的内容是一样的,是会和内心产生共鸣的。只不过那时把音乐分为两类,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这很少有人提及,然而内容非常丰富,我以后有机会慢慢来讲述。

继续说音乐内容,这种和内心产生共鸣的音调在音乐发展的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就拿巴赫的音乐来说吧,是巴洛克时代的最具有代表性的音乐。逻辑性非常强,这是我个人非常喜欢巴赫作品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这绝对不是巴赫音乐一直被追捧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用世俗化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了对神的敬畏。所以很难听到它有某一方面情感特别突出的表现,都是克制的、理性的。但是在克制和理性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可以说因为没有特别突出而面面具到。

再往后的古典主义音乐,最熟悉的就是海顿、莫札特和贝多芬。虽然情感表达仍然是比较平衡的,但是海顿的恬淡、莫札特的明快、贝多芬的冲突都已经可以有非常明确的情感色彩。接着的浪漫主义音乐比如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他们的乐曲,更多会渲染某一部份的情绪;再往后,后浪漫主义、印象主义音乐,一步步到今天的流行音乐都是越来越突出某一片面的情绪,而抛弃了情感平衡的表达,这也正是音乐上残化的体现。
但是我们就拿印象主义音乐来说,并不是只有一首乐曲,各位作曲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表达了对于某一个偏向的深入思考,而这么多的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它们的集合体,所覆盖的涉及的情绪一点儿都不比巴洛克音乐少,而且深度上延伸了不少。

或许以目前我们认识的发展结构,要把外延延伸,只有集合单个方向的突破才能办到,而对于个体,“残化”就是代价。

编辑 郭艳 

——
是从文化中取乐或者谋
而是追究超然于现实或支配
生存的高层疑问

今天的分享就是这样,下
期见


    关注 李想主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