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抢跑概念机之争,所有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手机发布会从当年乔布斯的Let there be an iphone切换成如今的相声专场和友商控诉会已经有年头了,小米MIX的亮相,究竟是对同质化的救赎还是营销的又一次加码?...





手机发布会从当年乔布斯的Let there be an iphone切换成如今的相声专场、情怀秀、吐槽大会、PPT技巧交流会甚至友商“罪恶”控诉会已经有年头了,10月25日在北大与雷军一起亮相的MIX,究竟是对同质化的救赎还是营销的又一次加码?

小米值得高兴的是,它终究开了一场不一样的发布会,变化体现在几个层面:

1、回归“酷公司”的小米,终于给坚守的米粉一件致命的武器。

小米的发布会,米粉总是重要角色,过去两年小米的日子并不好过,米黑肆虐,段子手层出不穷,声量成倍增长,舆论也由热趋冷,唱衰之声此起彼伏,小米的焦虑正如公司工程师在暖场视频里半开玩笑的自嘲,能不能别再黑我们啊。

在参与感营销被对手们偷师后,小米是时候亮出冰山之下的部分,稳定军心之外也回报一直坚守下来的米粉了,而最好的礼物当然是给他们一件既能奉为神器又可以拿去“削”华为、OPPO、VIVO甚至苹果的武器。



让粉丝在大庭广众之下不惧周遭严苛目光,开心的把玩所爱,乐于与身边的人分享,同时对任何吐槽加以回击,这种能力的维系是小米品牌力回升的一个重要步骤。

至少从发布会现场粉丝热切的眼神中能感受到这一点,我身后有位媒体人甚至当场打赌,如果价格低于6000元就坚决入手,另一人则小心的补充,如果买得到的话。

所以MIX的出现,深层次上可能理解为小米品牌文化的一种回归。

2、对罗永浩“雷军也能侃侃而谈,打死我也不信”的理性回击

提前召开的儿子手机发布会抢了些风头,但锤子的体量甚至罗永浩作为产品经理的能力并不值得小米担心,但老罗把发布会变成一种个人与品牌绑定的文化现象对小米还是有威胁的。

之前的小米也追过这一套,比如去年发布会上“我所有的向往”之类的表白,用煽情来对抗吐槽,但这一次除了继续用Iphone做各种不正常的示范以及暗讽了一下“连续通话时间”之类没太多技术含量的指标,基本上没有提及竞品。



雷军决心从并不擅长的竞争中超脱出来,志在向外界诠释两点:小米确实有技术实力,小米还是能做出好东西的。

至少从知乎之类平台随后爆发的评论可以看出,这个目标正在阶段性达成。

3、强加给竞品一个陌生战场

相对来说,这一点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明眼人都知道,Note2的外形脱不开Note7的阴影,而MIX很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具备改善小米营收的能力,虽然它有那种让人羡慕得要死要活的工业设计。

小米摆出了一副技术驱动的姿态,用意大约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红米已经定位成国民手机的前提下,助力小米品牌向高端转型,又在品位上与华为、OPPO、VIVO的高价机形成区隔,以免低价优质的品牌内涵造成营收上的尴尬;二是试图引领国产手机品牌沿着自己所定义的发展轨道进行扶技术演进。

后者对国产手机未来数年的竞争格局都有重要影响,对手是否入彀以及小米能否如愿变成Iphone那样每天面临各种攻击和嘲讽却不断被模仿和抄袭的图腾,很值得观察。

不过在MIX的技术加持效应释放的同时,小米的形象也逐渐世俗化了。

这表现在雷军更苛刻了,发布会上小米的传播力又被强制拉升了几个Level,Note2宣传片和梁朝伟的广告片都被要求播放了两遍以上,以便让在场所有人以及直播平台的观众们领略被认为是小米市场部近几年来最精良的制作,而后者所带来的感官愉悦当然与高投入是成正比的。

在意象层面,MIX息屏的黑门形象贯穿始终,以与50年前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暗合,电影中的黑色石碑有着隐藏于光影背后的神秘和瑰丽,寓意着技术进化的转折与未来,那是MIX所想传达的。



但在传播调性上,小米又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

比如借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大师之口强调的民主化设计理念,“我沉迷于改进设计品质,降低价格,使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我的作品”,代表作路易斯幽灵椅就是用半透明的聚碳酸酯打造出简洁、空灵、悬浮之感,颇受欢迎。

但小米MIX呈现的却是雷军所谓成本就要一千多元,良品率低到近乎浪费的陶瓷材质,究竟一款量产手机是不是需要这种在试验阶段就冒着整窑报废风险的材质来呈现温润如玉的手感呢?便宜得多的亚克力材料以及诺基亚喜欢的聚碳酸酯也有相同的功效啊!

而欧洲头层牛皮的手机套以及18K镀金的摄像头和指纹传感器再加上全系史无前例站上3000元门槛、黄牛炒到2万多的加价又在多大程度上诠释了民主设计的神韵?

今日小米的“悲哀”在于,它不得不在技术创新的同时,给手机贴上更多媚俗的标签,一如苹果当年的土豪金一样,讨好着那些表面是技术控实际却依赖手机来展现个人品位的受众。



当然小米MIX能不能就此引领一场概念机发布的高潮,还取决于几个因素:

或许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角落,有人鼓捣着乔布斯那种一鸣惊人、颠覆整个行业的创新,但大概率事件是智能机领域暂时不太可能有横空出世般的技术了,有的只是工艺成熟之后对某种探索技术的“反量产化应用”。

现在流行的创新模式其实就是梁朝伟电影《一代宗师》中最被忽略的那句台词:人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后的重逢。



比如MIX基于夏普Crystal无边框技术的全面屏创新,夏普的悲剧在于优异的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过于边缘化的定位中得不到有力承托,却被小米用全屏不开孔覆盖,压电陶瓷导声以及定制超声波距离感应和微型前置相机等技术优化后重生,这种似曾相识更多是一种工艺和产品理念上的创新而非技术革命。



传统的技术探索和实践都要基于成本合理的可量产化改造,这在汽车业已经约定俗成,技术更多代表着一种前向验证,用户感兴趣的技术未必能支撑量产的成本结构,而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推导出了全新的规则。

即很难规模化的技术在独特爆点的支持下有可能从稀缺效应中获益,哪怕它的价格更昂贵,技术风险更高,这其实是对摩尔定律的一种反推。

MIX商业上成功与否并不在小米的考量范围之内。

至少目前小米的营收仍然要靠三星炸机效应对Note2的拉动,在把屌丝定位甩给国民手机红米之后,雷军渐进而小心的把小米推向高端的努力还能引发三星工程师戈蓝的微博吐槽,也算反向证明了它对其他品牌的无形压力。

小米MIX会不会引发屏占比之争并不重要,它揭开的只是各有爆点的概念机大战的序幕,这大概就是雷军期待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点击关键词,发现新精彩


科技

百度公司∣滴滴出行∣360搜索∣雷军与小米∣拼车顺风车∣移动支付∣滴滴程维∣滴滴柳青∣优步Uber∣神州专车∣易到用车∣打车软件∣互联网巴士∣手机代工厂∣P2P租车∣老罗和锤子∣网约车新政∣中美互联网∣直播平台∣华为手机∣小米手机∣互联网造车∣互联网征信∣Apple pay∣携程旅行∣网络视频∣智能停车∣出行创新∣一嗨租车∣ofo共享单车∣摩拜单车∣互联网红利∣

杂文

喷子∣营销∣美剧∣公民调查∣创业∣并购∣里约奥运∣自媒体∣

影评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

历史

岳飞∣芈月∣气场∣第一智囊∣范文程∣日本人与麦克阿瑟∣

军事

冷兵器∣魏舒方阵∣波兰海军∣万人军∣宇宙大将军∣帖木儿帝国∣
二说 ∣聊聊科技,侃侃历史





合作请加微信:qq1394783242


    关注 二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