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学子赵晨路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信

 

康谦学堂学子赵晨路于2016年秋季入读文礼书院,于2017年1月11日写给学弟学妹们的信...





想把在書院這段時間的心得感受簡單整理一下。自九月份來到書院至今,將近四個月的時間,感覺一天天的時間過得很快,時間從未這樣快的飛逝。坐在教室裡讀書學習,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但同時又有一種在書院生活了很長時間的感覺,這種長不是枯燥冗長的意思,是一種說不出的安定踏實感,好像從未離開過這個地方。來到書院才真正清晰,原來一個生來為人的人,就應該要有一種崇高的追求,以仁為己任,是一個人真正的生命義不容辭所要做的,本來做人就應該要這樣。在書院的生活很充實很悅樂,解經后,用聖賢的生命學問來體察,反省自己,感覺自己要做得還有很多。越發能體悟到孔子皜皜乎不可尚矣的仁心仁德,已經不能用讚歎來形容,只有無言的敬仰。真如司馬遷所說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與讀孔子書,想見其為人。”自己能在當今時代讀這樣的書,很幸福也很幸運。

先生二十幾年如一日地推廣读經,是為了什麼呢?只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一種發自內心的對天下的不忍之心,沒有別的所求,只是先生覺得理應要做的事。我曾想過,我為何要來到文禮書院,不求學歷,不問前途,沒有什麼繁華豐富,沒有什麼身份地位,也不會得到一紙學歷,也不會看到很多花花世界。我身邊的一些長輩有時會對我說读經沒有文憑,將來很難找到工作,諸如此類的話,以前我聽到這些話總是沉默不語,不是心虛,也不是沮喪擔心。而是心中有另一種聲音在吶喊。

現在我逐漸明白,人身難得,這個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是比為了找工作而活著更重要的活著,那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是真正的價值所在。其實也就是讓生命挺立起來,不再流於平面,不再隨波逐流,不再碌碌無為而無所適從。雖然道體是無限高遠的,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學而才能知之者的,并因為現實意義的層次是附在生命的外圍的,而越超意義的層次是隱涵於內心深處的,王陽明說:“順軀而起念”,人很容易會從現實層面上起心動念,而忽略了自己本有的,人之所以為人的,無比尊严的良知良能。所以人生在世往往會搖擺動蕩,會迷茫不安,那些都是人生的無奈。在書院求的就是讓自己從無知的迷茫中跳出來,盡最大的可能發揮出一個人最崇高,最無限的價值。“求”不是求之在外,而是求之在內,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本來人的仁義禮智四端之心是無所謂得失的,所謂得與失,其實就是顯或隱的意思。光明無限心是人皆有之的,只不過被習氣所揜,而不能如如然的發出来。在書院做這樣操守涵養的功夫,擴充四端之心,就像孟子所說:“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并不是只有書院的學生要這樣,只要是人,就應該這樣。所以分享一首詩與之共勉: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垛。

曾看過一段話對我感觸很深,一位台灣老師說:“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風景。現在最重要的是尋找一個可以共同尊敬的人,一個可以共同相信的事,這一代的年輕人應該去學會面對一種新的問題,彼此理解,不是老在抱怨。知識不是光用來謀取利益的,知識更是可以用來奉獻的,知識是可以用來幫助別人的。”就像先生所說過的:“我希望書院的學生將來的學問是,讓所有的學問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不自我氾濫,而且互相尊重,共同完成。”我覺得,那個可以共同尊敬的人,是孔孟;那個可以共同相信的事,一定是读經。

心中感慨萬千,只因才疏學淺而不能將內心的感受真切表達出來,也很難用言語來形容。最後只想說,終於踏上了這條學問之路,我可以真真正正地活出精彩,不辜負此生。

2568年1月11日   趙晨路於  文禮書院






    关注 语谦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