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無|分裂時代的英雄們 ——“三國志曼陀羅:三國時代的思想、學術與文學” 國際學術工作坊開幕式致辭

 

徐興無|分裂時代的英雄們——“三國志曼陀羅:三國時代的思想、學術與文學”國際學術工作坊開幕式致辭,2016年8月27日上午。...

分裂時代的英雄們
——“三國志曼陀羅:三國時代的思想、學術與文學”
國際學術工作坊開幕式致辭
徐興無
2016年8月27日上午


尊敬的學界同仁們,朋友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南京的長夏酷暑和烈日炎毒開始消退,因為莊嚴神聖的三國志曼陀羅開場了。首先,讓我代表南京大學文學院,向中、日、韓三國光臨本次曼陀羅的各位學者,以及觀看本次曼陀羅的朋友們和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將一次有東亞三國學人參加的,討論中國三國時代學術、思想與文化的國際學術工作坊稱為“三國志曼陀羅”,無疑是一個創舉,讓我們耳目一新。這個名稱的設計者和本次工作坊的組織者童嶺博士對我說,採用這個名稱的理由,一是借用佛教的文化內涵作個比喻,二是據說當下日本和韓國的學術通俗讀物有時以《某某曼陀羅》為名,不妨隨波逐流一下。我認為,第二個理由是時尚炒作的策略,今天如此多的媒介、出版機構和學界同仁、以及同學們的到來,就是炒作成功的證明。第一個理由才是真正的目標,那就是為功夫高深的學者們設立一座匯聚能量和智慧的道場。



眾所周知,曼陀羅是佛教以曼陀羅花為宇宙模型構築的密修壇城,在其中修行的人,先要經過一位具足實證資格的大法師實施灌頂和加持,驅散障礙,注入智能,然後才能觀想修煉,直至智慧大開,見到如來本尊的面目。因此,受邀擔任本次曼陀羅第一位致辭的人,我感到非常榮幸。但是我明白,我並不是大法師,我的任務只是向大家介紹何為曼陀羅,以及本次工作坊以此命名的意義。馬上有第二位致辭的人出場,他才是本次曼陀羅給大家灌頂加持的大法師。下面我還要費點口舌講講對三國時代的看法,所以要委屈大法師等一會兒再上場。



三國時代是一個分裂的時代,但也是一個英雄的時代。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陳壽的《三國志》為總結,卻以王粲的《英雄記》為開場。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此書達七十多條,中國古代戲文中有一出三國的戲叫《群英會》,也繼承了這一史觀。中國人的英雄往往是建立政治功勳的人物,而三國的英雄,不乏在學術、思想、文學方面同時具備獨特與卓越成就的人物,曹氏父子就是典型。分裂時代的現實生活是非常黑暗和痛苦的,比如大規模的“草食裸行”的流民和戎狄內遷,漢樂府唱道:“婦女無顏色”,“男兒在他鄉”。陳寅恪先生認為這是“魏晉南北朝三百年來之大事,漢開其端,曹魏進入了一個發展時期”。再如群雄和三國之間無休無止的戰爭,其慘烈程度,曹操的詩句表達的最為深刻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但是幸虧有這麼多的英雄,才讓我們在解讀三國歷史的時候,不僅不感到鬱悶,而且感到振奮。

這些英雄和他們的事業異彩紛呈,但有着三個共同的方面。


太史慈墓(童岭摄影)
首先,他們都帶有自由和創新的風格。大漢帝國的統一造成的思想與道德束縛,被分裂的局面衝破了,很多新的政治與文化生機因此而出現。在政治上,有曹魏和蜀漢的法治,東吳的地方自治,曹魏的選舉與屯田等新的制度實踐;在思想學術上,有荆州劉表倡導的經學、曹魏的王肅經學、古文經學、正始玄學、東吳的虞氏易學、韋昭的史學、蜀漢譙周的史學等等新變,道教與佛教也于此際蛻變成長,而三曹與建安七子更是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群星閃耀的時代。



其次,他們都表現出古典的人性美,情有獨鍾,塑造出“魏晉風度”。這些英雄既是敵人,又是知己。他們之間既有“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又有“煮酒論英雄”的惺惺相惜。我們現在還能在《太平御覽》和古代小說軼史中看到曹操送給諸葛亮口香糖“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看到魏文帝曹丕致信蜀漢先主劉備,感謝他饋贈的名牌腰帶扣“巴蜀雙鉤”。甘露寺招親的戲文更是千古傳奇。東吳的公主、孫權的妹妹被設計引誘劉備,她卻和劉備一見鍾情,假戲真做,龍鳳呈祥。史書上也記載孫夫人是一位女英雄,她“才捷剛猛,有諸兄之風,侍婢百餘人,皆親執刀侍主,先主每入,心常凜凜。”(《三國志·蜀書·法正傳》。


鲁肃墓(童岭摄影)
其三,他們都以天下為己任,以統一中國為號召,而不甘於割據。三國之間爭奪權力的合法性,相繼宣稱接受天命而稱帝,是中國歷史走向統一的驅動力。後世史家對魏蜀吳、特別是魏與蜀何為正統的問題議論不休,開啟了中國史學中“正統論”的議題,饒宗頤先生的大作《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已有闡明。就三國時代而言,魏蜀吳接受天命的方式有二,一是根據上天昭示的超自然現象,史稱“符瑞”;二是根據古代先聖秘傳的歷代帝王受命的預言,史稱“讖緯”。王莽代漢時,只能援引符瑞,而東漢光武帝即位時,就引用了讖緯。他即位後公佈了包括《河圖》、《洛書》和“七經緯”在內的讖緯文獻達八十一篇,以此為歷代先聖創制、由孔子傳授的秘經,與五經相輔為緯。從後來沈約寫的《宋書·符瑞志》中可知,每一種符瑞都必須得到讖緯的解釋,才具備權威意義。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中運用了高超的《春秋》筆法,表達了他的天命觀念。他在《蜀書·先主傳》中詳細記載了蜀漢先帝劉備即位時的符瑞,並且對群臣援引讖緯勸進的內容大書特書,暗示着劉備繼承了漢家的正統;在《魏書·文帝紀》中,記載了元康元年“三月,黃龍見譙”,作為曹魏代漢的符瑞,但沒有記載魏文帝接受漢家禪讓時的讖緯依據,暗示着曹魏代漢不具備儒家的經典和道德依據。其實魏文帝受禪,舉行了大規模的讖緯論證,群臣勸進所奏,長篇累牘,廣引讖書,堪稱中國歷代帝王之最。不過,這只能在一百三十多年後裴松之為《三國志》作的注中才能看到。陳壽在《吳書·吳主傳》中,記載了“夏口、武昌並言黃龍、鳳凰見”,作為孫權稱帝的符瑞,也沒有記載稱帝的讖緯依據。而“黃龍見譙”和“並言黃龍、鳳凰見”的書法有著本質的區別。按照范曄《後漢書序例》規定的符瑞書法:“政事多美,近於有實,故書‘見於某處’”,“王道衰缺,容或虛飾,故書‘某處上言’也。”(《後漢書·孝安帝紀》章懷注引),暗示着東吳的天命更為脆弱。後來吳主孫皓佯稱天降神讖,刻制了一塊《天發神讖碑》,其殘石今天仍嵌在南京煦園的壁上。童嶺博士覺得這次曼陀羅在東吳的故都召開,必須營造一些歷史的氣場,特地命我用《天發神讖碑》的書體題寫了名稱,姑且作為本次學術工作坊的讖文。


青瓷羊尊,1958年南京草场门吴甘露元年墓出土

因此,身處西晉統一中國後的陳壽,不得不順從“晉受魏禪”的政治統緒,在《魏書》中設“武帝紀”、“文帝紀”、“明帝紀”、“三少帝紀”,在《蜀書》、《吳書》中設“先主傳”、“後主傳”、“吳主傳”、“三嗣主傳”,尊魏而抑吳、蜀。但正如近現代史家胡玉縉先生所言,陳壽“痛乎漢禪已為丕奪,先主自稱帝,史法不能帝之。”(《三國志集解序附言》),這樣的政治立場和西晉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是不一樣的。作為蜀漢舊臣之後和經史讖緯學家譙周的學生,陳壽運用符瑞和讖緯的書法,隱秘地確立了尊蜀而抑魏、再抑吳的天命統緒。《孟子》曰:“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孔子曰:其義則丘竊取之矣。”按照《春秋》大義,《三國志》的“志”本有二義,一是記錄,如《左傳》所言“其善志”(昭公三十一年);二是言志,如杜預所言 “周公之志,仲尼從而明之”。有了這兩種內涵,史書就具備“顯而微”、“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五種功能。《三國志》面對一個與《春秋》相似的亂世,陳壽的史筆再次彰顯了中國古代的史學理想。



總之,自由的創造、人性的光輝、統一天下的政治與道德擔當,是三國的歷史沒有在分裂的黑暗與痛苦中消沉,而是在黑暗與痛苦中升華的正能量,也是充沛於三國時代思想、學術與文學中的偉大精神。各位與會的學者,也是來自三個國度的學界英雄,我們期待並祝願本次曼陀羅的修煉,讓大家知人論世,以意逆志,見到三國時代的“如來本尊”,並且讓我們這些觀眾沐浴智慧的光明,受到學術的啟發。

祝曼陀羅功德圓滿!祝大家身體健康!

謝謝!



【本文主要內容刊載於《文史知識》2016年第10期,感謝中華書局劉淑麗先生授權刊布】

【相关链接】

★张伯伟|“三国志曼陀罗:三国时代的思想、学术与文学”国际学术工作坊开幕辞

★“三國志曼陀羅:三國時代的思想、學術與文學”國際學術工作坊日程


    关注 无待有为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