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醉酒乘客猛敲玻璃时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

 团契宗旨:
神学生活化  生活信仰化




文源:恩约团契聚会内容整理170114
经文诵读
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

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 (弗4:15)

你的言语曾扶助那将要跌倒的人;你又使软弱的膝稳固。(伯4:4)

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我心要想通达的道理。(诗49:3)

小组交通

假如你是“滴滴”司机,碰到一个醉酒的乘客,他拼命的敲打你的车窗玻璃。通常,你会怎么对那乘客说话,让他不要敲打你的车窗玻璃?

参考答案

这个问题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是一个滴滴司机所分享的。这位司机谈到当初他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对这个乘客说:“不要敲,你这样子会把我的玻璃敲坏的。”可是这个乘客却一点也没搭理他,反而继续敲。而司机师傅又担心会被投诉,所以很无可奈何。这时,边上的另外一个乘客对敲玻璃的人说:“你不要敲了,如果把玻璃敲碎了,会把你的手伤到的。”于是司机师傅也赶紧接话说:“是的,会把你手伤到的。”这么劝了一会,醉酒的乘客就不敲打玻璃了。

小组讨论1

1、如果你是司机,你的第一反应所说的话会是以上哪一种?

2、为什么边上乘客劝解的言语效果更好?和司机起初所说的言语有什么差别?

3、结合上一期的讨论,你认为案例反应了人性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基于对人性的分析,大多数人的反应都会和那位滴滴司机的第一反应雷同——“你这样敲玻璃,会把玻璃敲坏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司机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并没有关心敲玻璃的人。但对于一个醉酒者来讲,他才不在乎你的玻璃。

2、对于边上的乘客来说,他比司机和醉酒的乘客更理性,因为他不是利益相关方。当他说“当心玻璃碎了,把你手伤到了”,他是以关心乘客的切身健康利益的角度来说的。他的话更让醉酒乘客受用,因为这话客观上也是针对了人性的“利己”所展开的劝勉。

3、若结合上一节课内容(暂未发表,编者注),我们非常容易的可以用“权利本位”来理解。因为罪人的天性就是“权利本位”的。所以,司机的第一反应当然是关心自己的权利。所以说的话,就是反应了他内心最关心的东西。同样的,边上乘客的话之所以对醉酒者管用,也是因为迎合了“权利本位者”对自己权利的在意。

小组讨论2

结合圣经,请总结基督徒在处理类似个案时的“说话伦理”?

参考答案

1、对合乎圣经的说话伦理,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首先基督徒所说的话必须是正确的(诚实的说话);其次基督徒所说的话必须是人性的(合宜的说话);再次基督徒所说的话必须是真心的(爱心的说话)。圣经以弗所书4:15节“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这节经文提到基督徒说话的其中两个原则:“爱心”+“诚实话”。而箴言25:11节“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这节经文提到基督徒说话的第三个原则“合宜”。

2、这三个原则,分别对应三个视角“规范、处境、存在(动机)”。诚实的说话对应“规范”的视角,合宜的说话对应“处境”的视角;爱心的说话对应“存在”的视角。

3、我们可以用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当滴滴司机说“你这么敲会把玻璃敲坏了”,他说的是正确的话,说的是事实。但是却不是“合宜”的话和“爱心”的话。所以,醉酒者当然排斥他的话。

4、而当边上的乘客说“玻璃碎了,会把你手伤了”,他说的也是正确的话、也是事实。并且他说的更加是合宜的话(他考虑到当时的处境和人性的特点)。虽然我们无从猜测他说话是仅仅出于人生的智慧还是真实的对人的爱心,但是客观上给别人带来温暖,让人觉得他是用爱心在说话。所以,他的话比较有效。因为在三个原则上兼顾的比较全面。

小组讨论3

不信的人,也可以用这三个视角很合宜的说话。那么基督徒应用这三个视角的“说话伦理”上和他们有什么差别?

参考答案

最重要的差别在“动机视角”上。因为未信之人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合乎圣经的对上帝的爱。合乎圣经的爱的视角,必须是出自重生之人对上帝的爱,而后产生对人的爱。引用威斯敏斯特信条16章第7条:

“虽然未重生者所行的事,或许本身是上帝所吩咐的,并且对己对人都有益处(王下10:30-31;王上21:27,29;腓1:15,16,18);但是,因为它们不是从那被信心洁净了的心发出来的(创4:3-5;来11:4,6),也不是按照上帝的话用正当的方式行出来的(林前13:3;赛1:12),又不是为了荣耀上帝这正当的目的(太6:2,5,16);所以它们都是有罪的,既不能取悦上帝,也不能使人配受上帝的恩典(该2:14;多1:15;摩5:21,22;何1:4;罗9:16;多3:5)。可是人若忽略它们,便更是有罪,更为上帝所不喜悦(诗14:4;36:3;伯21:14,15;太25:41-45;23:23)。”

练习1

1、有一次,同学的书遗忘在教室,让我陪他去取。我表示答应,嘴上顺口说了一句:“你可真是一个丢三落四的人。”没想到同学听完这句话轻轻地皱了皱眉头,然后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你不应该这样随意定义一个人,很不礼貌。”

请问为什么两人之间有这样的冲突?同学的话有没有道理?请用三视角分析。

参考答案

1、“你是丢三拉四的人”不符合事实陈述(不是“诚实话”,违背了规范性的视角)。

2、引用微信朋友圈一位肢体转发知乎上信息对此案例的评论——我说出“你是一个丢三落四的人”这句话时,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这实质上是一种极不负责、毫无根据的人身攻击。我仅仅因为同学没有带书,就肆意地对他进行了负面地评价。这不仅让听的人很不舒服,更体现着说话的人低下的情商和教养。而且,当时他回应我时,说的是:“你这样做很不礼貌。”而不是“你是一个很不礼貌的人。”前者给我的第一反应是思考自己到底如何不礼貌。尽管是反驳,他说的话却完全没有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想到这里,我的无知和对方的教养使我产生了深深的愧疚和自惭形秽的感觉。

3、再比如:“儿子,你袜子洗了吗?”“还没,我等会洗。”“等会什么!你这人怎么这么懒惰!做事就不能麻利一点么?”

这里,母亲同样通过“没洗袜子”直接断言儿子是个懒惰的人。但这里的儿子一定懒惰么?他可能是一个每天熬夜到凌晨学习的勤奋少年呢?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久而久之会误以为这样的交流方式是亲密的人之间正常的交流方式。这些都是违反了“诚实话”的原则。

练习2

1、 请回忆一个你与别人言语冲突的例子,再重新用三视角分析,指出当时是否在哪个角度没有处理好?

代祷:为我们能够更有言语的智慧来祷告,求主让我们在言语上能更好的荣耀他。

台州明道归正福音教会

微信:恩约团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关注 归正圣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