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夜语】闲话怀古诗

 

闲话怀古诗x26quot;怀古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第一句是从眼前之实而起,虽然是假设的,但也是站在今天的角度...



闲话怀古诗


"怀古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第一句是从眼前之实而起,虽然是假设的,但也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写的,第二句,磨洗,还是今天的事,认前朝,还是今天的事,但前朝二字,把思维引向从前。

所以,下一句:东风不与周郎愿,赤壁借东风的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今天了,是发生在以前,不与,是反向思维,假如赤壁之战,周瑜失败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那第四句,必写这种结果: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借一个点,来代表面,那江东会遭受战乱之苦,妻离子散。

这一首怀古之作,与刚刚我给你所改的,基本上象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但水牛是改你的之后,才想到这一首,所以,把这一首也搬出来说说。怀古之作,一般是抓古人的辫子,说古人的不是,或否定古人之行为,是否有更好,或更坏的情况怀古之作,一般是抓古人的辫子,说古人的不是,或否定古人之行为,是否有更好,或更坏的情况可见怀古之作,虚实之间,不断转换。

以后我们在写历史题材,无论是咏史,咏人,怀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点面宜小不宜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例如: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他没有写赤壁之战如何如何?还从取一个点“折戟”,形容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然后这一个点,小到不能再小了。另一个点“东风”,东风自然现象,似乎与赤壁八杆子打不着,然而,这里的赤壁不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场战争,《孙子兵法》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东风这个点虽小,但包含的意义却大。当然“东风”在赤壁之战中,有其特殊的意义,说到东风,马上让人想到赤壁之战,似乎东风专为赤壁而生的。

第二、咏史必须喻今(褒喻,贬喻都可)。

诗咏志,这个志不是在诗句之中的,而是在诗句之外的,所以,我们在诗中直接说“某某多英雄,多伟大。”“如何胸怀大志”等等,这个志,不是诗所需要的志。诗所要的“志”是在诗外的,要通过“咏”而感觉感悟出来的。

我们再以杜牧上诗为例,他咏这个史,要表现他什么样的志,又喻了什么样的今?杜牧所咏的志是什么?是英雄之志,是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象周瑜一样,成就功业。所这个志得没得到实现?没有。他没有遇到周瑜一样的“天时”,没有东风助力。这时的周瑜,就是作者为自己之志所立的一个标准,可是“东风不与”,这就比喻今天的朝庭已没有了“周瑜的东风”了,诗人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所以“东风不与周郎愿”不是诗人为了新奇而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而是诗人恰处在“东风不与”这样的时代。如果当时的政治是清明正气的,那这样的诗可能也保留不下来,只是为了新奇而新奇的构想,不是最有意义的构想,因为诗人怀了古,喻了今,对今的讽喻和批判,不去细想,是看不出来的,原来诗人不单纯是为了新奇而设想,有另外的意思在里面,想到这里,读者会大赞,哦!原来“妙在这里”。

第三、咏史必须有高境界或新境界。

一段历史的咏怀,如果只得到了一个平平的感悟,那不如不写。因为这种感悟是大家都知道,何必再说,要说点别人想不到的东西,而且是别人认可的东西。再退一步说,如果一段历史是作者本人就熟悉的,以前就感悟过的,现在写来,还是象以前一样,没有新的发现,那还是没有成绩的,自己也应该不满意的。再说杜牧这诗,从折戟入手来写,并且还不是史上的那个折戟,是从沙子里挖出来的折戟,这个视点新吧,至少作者当时觉得是新的,我们现在去读,发现,这视点还是新的,是别人没有想过的。“东风不与周郎愿”这视点又是新的吧,大家都能想到的是东风帮助了周瑜,而这个反面的设想,别人没想过吧,又是一种新奇。这跟“折戟沉沙一样,诗人先自己认为是新的,后人来读,觉得还是新的构想。



微信公众号:诗词渡口

微信号:lch_108266


    关注 诗词渡口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