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倒福到,你家的福贴对了吗

 

正所谓“莺啼燕语报新年”,2017年的春节到来了,新春第一福,你收到了没?现在全民上网的时代,在首富和二富之...



正所谓“莺啼燕语报新年”,2017年的春节到来了,新春第一福,你收到了没?

现在全民上网的时代,在首富和二富之间徘徊的马云今年又推出了红包新策略,手机扫福字集五福活动。也是难为他了,每年都得分出这一大笔钱来发红包。虽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看现在大家见面第一句就是你“扫到了没”,也足见人家营销策略之成功,全民参与扫福字,也不能不说是对春节贴福字与现代手机娱乐的一种结合,毕竟贴福字是咱们的每年必备的传统。

集五福


扫了半天五福,红包也已瓜分完毕,但是贴福字的由来想必很多人都还不清楚。这贴福字可不像扫福字,扫一扫就出来了,传统的贴福字文化由来已久,什么时候贴、怎么贴,都有讲究,下面就一一道来。

春节贴“福”字,是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拜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 相传民间的这个贴“福”之风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彼时各路神仙分派妥当,姜太公的老婆马氏也来讨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扫把星”,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于是,老百姓便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这位不受欢迎的“扫把星”。贴福字也从此流传下来。

“福”字现今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但贴的时候,究竟应该正着贴还是倒着贴,却让很多人犯难。民俗专家表示,年味就像这个“福”字,不用讲求形式,怎么贴都可以,只要你感受到了快乐,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不少人以为“福”字要倒着贴,寓意“福到”,事实上这是个将错就错的“口彩”。在传统民俗中,只有3种情况才能倒着贴“福”:一是有人家上年遇到大灾大难,为了扭转运气才会倒着贴;二是马桶、脚盆、痰盂、垃圾桶上的“福”字倒着贴,意思是把不好的东西倒出去;在屋内的柜子上也要倒贴福字,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第三种情况仅仅是为了讨“口彩”。

贴倒福
关于这个“贴倒福”的传统,民间还有两个关于它的传说,流传最广的就是“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末恭亲王府。据说,有一年春节前夕,恭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个“福”字让人贴在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丁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

恭亲王下朝回来看到之后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恭亲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丁。

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说到恭亲王府,也不能不提康熙帝的“天下第一福”。 在北京的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说的就是立在恭王府的那幅康熙帝御笔亲书的的福字碑。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康熙御笔,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传说被和珅偷盗。

天下第一福
1962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的在恭王府后花园的假山洞内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这就要从康熙年间说起。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对清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孝庄太后可不一般,历经三朝,辅佐两帝,在清建国之初,她的存在对清王室内部的稳定可谓功不可没。康熙皇帝从小也是个可怜的孩子,父亲不知道是死了还是出家了,母亲也早逝,七岁就登上帝位的他只有皇祖母一个亲人,两人相依为命,如果不是生在皇家,一个老人,一个孩子,倒真的很有孤儿寡母、孤苦无依的感觉。因此康熙帝对孝庄的感情很深,此时孝庄生病难医,康熙帝急坏了。正百般无奈之时,他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写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康熙一生罕有题字。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的字只有三个,除了福字碑上的那个“福”字外,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如此重要的匾额也未有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足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康熙御笔“福”字
说来也巧,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更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首先,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再者,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但在这福御宝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第三,更不可思议是,此福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康熙为祖母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福字解析
为了永久保存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太后于临终前亲命将其刻在石碑上,伫立于宫内,成为皇家至宝。

此碑后来无故失踪,最后又在恭王府中出现,因其传说中的“福寿无边”,所以到恭王府旅游的人都爱凑个热闹,沾沾福气,寓意自己及家人能够得寿得福。

除了倒贴福之外,贴福字的还另有讲究。小年一般不贴福字,真正贴福字的时间应该在大年三十除夕的那天下午,太阳尚未落下之前。而且,贴福字的顺序应该是从外向里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才能贴倒福,意味着一年的福气都要从外面流进来。

另外,虽然倒贴福字是为讨个口彩,但不是所有福字都要倒着贴,尤其是大门上。大门上的福字,一定要是正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在民俗学中,倒贴福字可以在室内的一些地方,例如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物品中的东西都是要从里边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倒”字的谐音字“到”,倒贴福字,也是用“福至”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东西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福倒福到
小小一个福字却蕴含着传承千年的文化传统,在这欢声笑语的祝福里,贴上一个大大的福,希望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五福临门,福到财到,新年快乐!






    关注 如是眼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