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诗帖

 

交友往来,在古代文人学士之间都是平常事,哪怕放浪不羁如竹林七贤,都有不少知己好友,在文人多如过江之卿的宋代就...



交友往来,在古代文人学士之间都是平常事,哪怕放浪不羁如竹林七贤,都有不少知己好友,在文人多如过江之卿的宋代就更是如此。米芾的性格不用多说,一向是个喜欢凑热闹的,元祐初年他守完母孝后正处于闲置状态,既无职务在身,又刚刚守孝完毕,正想找点事做打发时间时,就收到了时任湖州知州的好友林希的来信,知道他正闲着,约他到自己任下的苕溪游玩。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好友相约,自己又正好有空,米芾二话不说的就应邀前往,这组《苕溪诗》就是他在苕溪参加聚会时写下的。

苕溪诗帖(局部)


宋代是文人的天下,文人们都有交游的情结,闲暇之余总喜欢呼朋唤友,外出寻乐,顺便吟诗作对,以文会友。中国古代文士阶层的聚会与现代大为不同,今人喝酒的乐趣无非是呼朋唤友互相吹吹牛而已,酒足饭饱后就各奔东西,随即有如过眼烟云般忘之脑后。古代士人的聚会就要讲究许多,有“以文会友”的传统,喝酒也定要喝出文化来,“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文人雅集的现象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屡见不鲜,诸如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更是引为历代文坛佳话,诗文书画歌颂不绝,堪称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一大丽景。

西园雅集 
米芾虽然也在朝为官,但他做的都是一些无甚实权的小官、辅官,闲暇时间可谓有的是,他本人也是一个喜好游乐的人,林希相邀,他乐颠颠的就去了。既然来了,东道主肯定是要好好招待,林希当即招来了当地的一批文人墨客,开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来欢迎米芾的到来。朋友们聚到一起自然高兴,酒宴进行的如火如荼。只是喝酒当然没意思,在座的都是肚里有墨的人,这个时候自然是就要来诗文唱和以应之景了。米芾是客,且在座的许多都与他不熟,自傲如他,这个时候自然要显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于是他就作了这组《苕溪诗》,并当场书写下来。以米芾的才华而言,相对于诗文,显然他的书法更胜一筹,更何况此次是他着意写就,效果自是不一般。当时的朋友们见了也都不得不佩服他的书法,纷纷甘拜下风。这部书帖也成了他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书帖全帖共35行,394字,纸本,行书,规格为: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苕溪诗帖
此卷笔法清健,结构潇丽,有晋时王献之的笔意。这篇书的风格也最近《兰亭叙》。吴其贞在《书画记》曾评论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效颜鲁公;书者,绝无雄心霸气,为米老超格,妙书。”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

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面貌。

据《国宝沉浮录》记载,该帖曾入南宋绍兴内府,宋高宗赵构曾让米芾的后人米友仁鉴定过此书,并为之书跋。到了元朝的时候又被鲜于枢所得,鲜氏书风于此可寻端倪。明朝时李东阳曾为此帖作前题后跋,引首是李氏所题玉箸篆“米南宫诗翰”,末尾是李氏为藏家陆全卿所作跋语。到了清代,乾隆将此帖编入《石渠宝笈初编》,作为枕中之秘。末代皇帝溥仪逊位后,将包括《苕溪诗帖》在内故宫所藏的千余件书法名画携出变卖,从此《苕溪诗帖》散佚民间。一直到了上世纪60年代,杨仁恺等先生才从哈尔滨一青年手中的一堆“破烂”字画中发现了《苕溪诗帖》。该帖已经部分有残,损有十字。后据延光室珂罗版影印本临摹才得以补齐。




    关注 如是眼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