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做人不要太高调?看了这个你就知道了……

 

《光说书法》,说的不仅仅是“书法”书法里讲究藏锋,讲究裹锋前行。若把这个道理运用到做人上去,那这个藏锋藏不住...



《光说书法》,说的不仅仅是“书法”

书法里讲究藏锋,讲究裹锋前行。若把这个道理运用到做人上去,那这个藏锋藏不住,便是做人的机锋没藏住,过于尖刻张扬了。显然,面对锋芒毕露,我们更该选择低调和谦恭。

建议wifi环境下观看


【光说书法】藏而不露真君子

【光说书法】继续开讲!

上回我们说“中锋运笔”的时候,我用中锋给大家写过两个字。我说那还不合规矩,因为他没有藏锋。

说到藏锋,我想先讲个故事给您听听。

话说后汉三国,丞相曹操手下有一位某士叫杨修。杨修这个人很聪明。但他有一个毛病,就是愿意在所有人面前显摆他的聪明。而这一点,曹操是非常不入眼的。有一回带兵打仗进退两难之际,曹操自言自语“鸡肋鸡肋!”没想到这句话被杨修听到了。杨修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为了让大家知道他就是曹操肚子里的蛔虫,他立刻大肆张扬,收拾行囊准备撤退!最后因为这事,他得罪了曹操,丢了性命。后来有人总结就说,杨修就是机锋太露,才性命不保的。这话虽然有些过分,但是也不无道理。他至少说明中国人欣赏的做人方式是“藏而不露”的。

其实藏而不露也是中国书法的讲究。用书法的术语来说就是“裹锋前行”。什么意思呢?就是你要把这个笔锋包裹在笔迹里面,让它不要露出来。怎么才能“裹锋前行”?也就只有“中锋运笔”。

“中锋运笔”,上期节目我已经演示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种比较极端的“中锋运笔”。

【演示打圈子】

这个叫打圈子。这是画画的叫法。国画技法的一种。它讲求的是毛笔要直竖在纸面上,不停地打出圆润规则的圈子。即使笔上蘸的墨都干枯了,圈子照样是毫发不乱。它有很多变体,比如画水草就用得着。那也就是把圈子打一半而已,或者说是只取一段。

其实你要把圈子打得再大,打得再粗壮一些,就是一段一段地向各个方向的“中锋运笔”。

这就引出了《海岳名言》里米先生另外一句话:“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米芾认为古人书法大都是“一笔书”,而他自己则锋出“八面”。

我认为,“八面出锋”就是“打圈子”。而“打圈子”就是一种练习书法中锋运笔的极端的练习方式。

画国画的人都会没事就练习书法。为什么?是为了体会书法的运笔奥秘,线条变化。写不好字的人,他的画是走不远的。多半是因为他的笔墨缺乏内涵,线条太单调。您经常会看到,一些画,画得似乎不错,画什么像什么,但是,一看他的落款,惨了!那字写得像小学生似的。

这好像又是在褒贬别人。貌似有些不厚道。不过这说明咱俩有点鉴赏力。有了鉴赏力就很容易去评判一些事情。你一评判呢,说的不好听的就显得不厚道了。再说一不厚道的事儿:

你想不想知道,米芾先生当时在皇上面前说了天下名家的什么坏话。想知道吗?我告诉你——他说:“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米芾在这儿点的四个人的名字——蔡襄,沈辽,黄庭坚,苏东坡。除了沈辽,其他那三位加米芾先生,就是后来咱们叫着的“宋四家”。人家米芾其实是把其他三家都给褒贬了一通。虽然听起来有些尖刻,但可以说也都击中了要害。

您看,有些鉴赏力和洞察力的人,是不是就是有点儿尖刻啊!就像咱们开头见过的那个杨修一样。

学书法其实不只是在学技法,更是在学做人。咱们还得把书法学习当中这些道理用在做人做事上去。否则不也是光说不练吗?

《光说书法》主讲人简介:
金光,字复来,五十初度。
性情散淡,与人无争。
电视媒体从业者;
杭州市书协、美协理事。
四十年票学书法,
四十年好听曲艺,
三十年读书生活,
二十年媒体供职……
一朝机缘巧合,
今天——光说书法。


从业经历

电视媒体从业者;

杭州市书协、美协理事

现为集采编播一身的纪录片导演、制作人;

得识饶宗颐、何占豪、白先勇、王流秋、周沧米、宋宝罗、方增先、全山石、卢坤峰、吴永良、张耕源、骆恒光、韩美林、蔡志忠、姜宝林、陈传席、周国城、殷双喜等众多艺术名家。


    关注 教育百师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