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话管教7影响,正向教养减少孩子负行为

 

当孩子调皮、讲不听时,父母也许会脱口说出:「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理你」、「你再跑跑跳跳,等一下跌倒活该」等类似...

当孩子调皮、讲不听时,父母也许会脱口说出:「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理你」、「你再跑跑跳跳,等一下跌倒活该」等类似情绪用语,然而,利用反话责备孩子真能达到管教目的吗?对亲子关系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反话→话中有话

「去收一下玩具,否则我就将玩具丢垃圾桶」、「你再跑跑跳跳,等一下跌倒就别哭」……父母管教孩子,有时会不注意脱口而出类似的反话,甚至有些父母会说「你再闹,我就不理你。」

对此,蜜姐认为,其实上述所言是话中有话,字面上是「你再闹」,但真正用意是在警告孩子、要求他停止目前的行为。然而,当父母特别强调「你再闹」,对于孩子而言,可能从字面上理解成「我似乎得闹」,可是父母的语气听起来很凶,好像并非全然如此,假如孩子真的继续哭闹而惹得父母更生气时,孩子也会感到困惑,「爸妈叫我这样做,为什么又在生气?」

因此,当父母绕个弯说话管教,可能会让不懂得察言观色、分辨父母话语的小孩或小小孩误解,不了解大人欲传达的意思。如果希望孩子安静或做该做的事情,较好的做法是直接告诉孩子。

除此,还有一种常发生的状况,当孩子不听话,有些家长会说:「我永远都不和你讲话」、「你不吃饭,就永远都不要吃饭」……事实上,不难发现父母做不到这些夸大的话,久而久之,孩子觉得大人的话难以相信,同样的,父母的影响力也跟着下降。也就是说,经常对孩子开做不到的支票,孩子逐渐会觉得大人所说的话,可信度、参考度并不高。甚至有些家长会用比较夸张的方式威胁孩子,例如:「你再调皮,等一下叫警察来抓你」,不过,有时家长过于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与父母相处而累积的经验值中,发现眼前大人说的话不会实现,将逐渐不会听从大人的指令。

基本上,孩子对于语言理解的成熟度不见得如大人所预期,身为成人的父母若用迂回的方式教养孩子,有时在效果上并不那么见效。与其要孩子改变,不妨大人先改变、先做示范,让孩子清楚了解什么时候应情绪稳定的去完成哪些事,他也会有个正确的方向。若家长持续进行反话教养,而自己还没有觉察时,提醒父母不妨停下来检视孩子的表现是否达到预期?若没有,可能真的需要思考、改变、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



反话管教,当心教养失效

许多父母经常碰到教养孩子的难题,当孩子讲不听时,在情急下难免说出:「你再不听话,我就如何」的反话。然而,太常对孩子说反话,可能造成哪些副作用?

增加亲子冲突


父母管教小孩讲反话时,可能带着些微的嘲讽或讥笑,易造成孩子不舒服,也会令孩子的情绪容易起伏,增加亲子冲突。

教养效果适得其反


讲反话时,例如:「你再哭闹试试看」,对于一些小小孩来说,可能误解父母的用意,孩子听到父母强调「哭闹」这个动作,也让孩子哭闹行为更严重,效果适得其反。

对孩子落井下石


还常见一种教养情况,当孩子边跑边跳时,多数父母会再三制止,若孩子没听话而不小心跌倒,有些父母便对他说:「你看,刚才跟你讲了!」

这是令孩子最讨厌的做法,有点落井下石的意味。即使孩子跌倒,不代表他学到经验,还可能造成他情绪起伏、感到挫折。如同路上有一个洞,大人没告诉孩子这里有洞而让孩子掉进洞里,大人却站在洞外说:「你看,我已经提醒你了。」实际上,站在洞里的孩子抬头看着洞外的父母,会觉得反感不舒服,甚至认为父母在嘲笑他。

讲反话,孩子出现7状况


反话管教除了可能增加亲子冲突、教养效果不佳,对于经常遭受责备的孩子可能出现哪些状况?

状况1:孩子爱顶嘴


若孩子发现父母经常讲做不到的反话,逐渐会训练出孩子和父母一来一往的顶嘴,例如:爸爸说:「你再不乖,等一下警察会抓你!」孩子可能回:「骗人,我又不是小偷,警察才不会来抓我。」如果爸爸听得受不了,说:「真的,我真的要叫警察。」孩子可能回:「你去叫啊」、「你骗人」,变成父子一来一往的对骂。就孩子立场来说,会觉得为什么爸妈经常说谎;就父母角度而言,则会认为才3、4岁的孩子就这么不听话、这么叛逆!

状况2: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时家长讲反话时,会说「我不理你」、「我不要你」等威胁性言语,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即使孩子知道大人在吓他,但仍担心家长是否哪天真的这么做,无形中增加焦虑与压力。

状况3:提醒孩子很糟糕


管教孩子时,故意对他说反话,有时是在贬低孩子,刻意提醒孩子有多糟糕,怎么都学不乖、不懂得听话,连带孩子也可能不太能接受自己,甚至将来容易以负面角度看待事物。



状况4:孩子搞不清楚父母用意


反话教养会令孩子不理解父母的用意。举例来说,父母在搭手扶梯时对孩子说:「如果你的手乱摸会被电梯夹到,像被鳄鱼咬到一样痛。」然而,大人只告诉孩子不要这样,未告诉孩子正确做法。

爸妈应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让孩子明确了解什么场合应做什么事,会比一直责备来得好。再者,若父母经常与孩子讲太多道理,有时会令孩子不知所措。

状况5:孩子觉得不被爱


如果父母说话常带着挖苦、嘲讽时,例如:「叫你不要跑你还跑,跌倒活该」,甚至说「你若不乖,等一下让垃圾车载走」等,不断提醒孩子的糟糕行为,还扬言要把孩子丢到垃圾车或资源回收车,长期下来,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也觉得自己不被爱,甚至有些孩子会当真,内心感到恐惧,「为什么爸妈要把我丢到资源回收车?他觉得我是多余的吗?」会担心也许哪一天被丢掉。

状况6:增强孩子的负行为


虽然父母讲反话是希望孩子停止不当行为,但孩子可能因大人的讲话方式而更想挑战教养底限,增强自己的负行为。若加上父母经常说得到却做不到,孩子也会当成耳边风,觉得不重要。像有些父母发现孩子才3、4岁就管不太动,因为孩子熟悉父母胜过父母熟悉孩子,当孩子摸清楚大人讲话只是为了吓他,实际上并不会这么做,久而久之,不仅对父母的话不当一回事,也许孩子长再大一点还会顶嘴:「你除了骂人,还能做什么」。

状况7:孩子有样学样


多数家长对孩子说反话时,会描述夸大、不实的情形,而父母怎么说、孩子亦怎么学、怎么做。所以,当父母习惯威胁孩子:「你再不好好吃饭,我就把饭丢掉。」慢慢也会发现孩子开始模仿,对同侪或兄弟姊妹说:「你再不给我玩具,我就拿去丢。」

「若父母没有觉察到自己正在示范夸张而做不到的说话方式,长久下来,孩子也就跟着有样学样。」再者,父母经常生气地管教孩子,对孩子来说,即是在示范负面的情绪。倘若希望孩子情绪稳定,家长在讲话的语气、方式等应先稳定。



擅于技巧,正向教养

当孩子讲不听时,父母应回头思考亲子关系,反省自己哪个教养环节出现问题。对于正向引导的技巧,王意中所长提出例子和方法做为参考。

孩子不乖乖吃饭

参考做法→转个弯,玩小游戏

‧寻宝游戏:大人询问孩子:「青菜/红萝卜/肉肉在哪里?」,并请孩子从碗中找出来。当孩子用汤匙挖出青菜/红萝卜/肉肉时,爸妈开心说:「Bingo!」恭喜孩子找到宝物,让他觉得吃饭气氛是愉悦的、对食物产生兴趣,再引导他进食。

‧请按钮取票:父母对孩子说:「请按钮取票」后,请孩子张开嘴巴,爸妈用汤匙把饭送进他的嘴巴里,再轻轻按孩子的鼻子说:「票卡处理中,请稍后」,让孩子开始咀嚼,通常孩子会觉得很好玩,主动要求再玩一次。

当孩子配合度低或父母要求他做不想做的事,有些孩子会固执的不愿配合。「这时转个弯,教养带一点『有趣』、『好玩』的元素,孩子会觉得做这件事很有意思,愿意提升配合度、听大人的话,甚至主动要求自己吃饭,这比威胁小孩来得有效率,也助于增进亲子关系。」



因此,让孩子觉得父母会陪他玩、会带他去好玩的地方、会跟他玩游戏、会讲好玩的事……当孩子觉得父母是很有趣的人,他会很乐意配合。但如果父母经常扮演威胁、命令的角色,长久下来,孩子可能会与父母产生距离,加上过去的经验发现不听父母的话也不会怎样,时间一久,爸妈恐难以管得动孩子。

孩子一直摸电梯门

参考做法→告诉孩子做法,增加想象画面的描述

孩子之所以会摸到电梯门,想必是站在电梯门前,如果要让他摸不到,就必须让他待在角落。此时可直接告诉孩子做法:「我们进电梯后就站在角落,变成熊或一棵大树,等一会有很多动物进电梯,我们先站在边边。」让孩子产生一些想象画面,他会觉得有趣、好玩。



毕竟一直提醒孩子不要摸,会让「摸」的动作变明显,「不要」两个字彷佛隐形不见,也让一些孩子想试探摸了门会怎么样?甚至有孩子摸了电梯门后会转头告诉大人:「不能摸,妈妈骂骂」,接着又摸……因此,最好的方式是让他站在角落,若人太多而不得不站在电梯门口,可请孩子将手放在口袋或让他手上拿着东西。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在叙述的过程可以让增加一些想象的画面与空间,而不是单调的命令或讲道理,若太常讲道理,孩子也会变得不爱听,觉得无聊。

孩子哭闹不停

参考做法→暂停法

当孩子哭闹不停或不听话时,有时会使用「time out」,暂时隔离法,使用时机通常是孩子刻意做了不该做的事,例如:哥哥故意动手打弟弟,假设发生地点在家里,第一时间可以将哥哥抱起来放到椅子上,退后三步看着他不说话,让孩子在第一时间知道他做了不该做的事,同时也让坐在椅子上的孩子有机会沉淀。在这个过程中,无须和他讲太多道理,甚至批评他的做法。





↓↓↓点击"阅读原文"【带孩子渐进式认识害怕】


    关注 宝贝晚安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