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口牛排的滋味

 

最痛苦的事之一,莫过于病中谈吃。...



任何事情,经由KOL的嘴一出,便可成为真理,这一点,词坛怪杰林夕怎么会不懂呢?于是写下这样的歌词:“第一口蛋糕的滋味……”并交给王菲传达精神。虽然这连个完整的句子都算不上,但千万不能低估朋友们想入非非的能力,只听见八个字,就可以自觉延长产品线,联想出第一口烟的滋味、第一口美乃滋的滋味、第一口枝江大曲的滋味。我联想到的是第一口牛排的滋味。

然而有些事我早已忘记,也包括第一口牛排。后面的第五百口,倒是记得,因为它和第四百九十九口的味道是一样的。

王品台塑牛排是我的第五百口。过去不知道牛排可以做得这么方,咬下第一口,连人都方了:草原陆续被匈奴、鲜卑和突厥人统治,却没有一个他们的后代扬鞭策马跑来告诉我牛肉能如此好吃。如果说蒙古草原上的羊没有膻味儿是因为它们会吃葱把味道给解了,那么火急火燎奔向台塑的牛群想必是会自己吃调料把味道先调正了吧。





(主角和配角)

台塑牛排的slogan是:一头牛仅供六客。这跟台湾人的量词使用习惯有关,比如他们会说一客牛排而非一份牛排,听上去好像更洋气。这也不奇怪,毕竟大陆人还在听样板戏的时候他们早已为谁是校园民谣歌王而发起争论了。

身处小资大本营腹地的王永庆因为没办法接受血淋淋的牛排而长期苦恼,虽然无法揣测他为什么不干脆吃八成熟的牛排,但是土豪的世界我一向不懂,于是也不必费心猜测。在一段时间里,王家后厨的大师傅们没干别的,光试火候去了,经过长达数千小时的实验时间,他们终于发现,能经72种中西香料腌制2天2夜,又在250℃的烤箱烘烤一个半小时之后还保持百分之百的鲜嫩度的,除了牛的第六至第八根肋骨也没谁了,而这部分肋骨,刚好能分成六人份(如果你不以郑则仕作为分餐标准)。这就是那条slogan的历史渊源。

可惜并不是每条slogan都那么幸运,可以找到(或编撰)开天辟地之始祖。又或者是,找到了始祖也无法炮制出一条漂亮的slogan。比如传说豆腐是淮南王刘安炼丹时的意外收获,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豆腐——先王美丽的意外,呢?我想,时光流转回到西汉,“外”字还没落地,人头已经落了地。

又比如风靡美国东西海岸的菜式左宗棠鸡,在媒体到访之前,左宗棠的后人都不知道。是纽约HUNAN餐馆的主厨K.K.WANG在上世纪70年代捧红了这道鸡,之后,此鸡的名气辗转传播至台湾,传到了真正的发明者彭长贵耳中。自古原创多憋屈,彭老心想:枉我当年辛苦伺候蒋家人,好不容易发明出这样一道色香味俱全可既没葱也不甜的菜,还把家乡味硬广给这片弹丸之地,怎么能让你瞎改良?于是抱着势必要给抄袭者一顿教训的决心到了美国,并从此任山寨货风行至今。那么,给这道菜一个slogan,曰“抄出来的好味道”,是否可行呢?恐怕并不是所有典故都值得人们刨根究底,名气特大的除外(如油炸鬼)。

最痛苦的事之一,莫过于病中谈吃,精神再好,病榻也不是餐桌,就像现在,窗外深霾掩天,我饥肠辘辘而胃口全无,这种复杂滋味,可能就该是病时滋味。


    关注 折腾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