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设计—跨学科视野下的停车解决之道

 

停车乱、停车难、治理难,关于停车问题的一幕幕乱象正在众多城市上演,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城市之痛”阻塞着动态交通的畅通,考验着社会治理的效能。中国的停车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



停车乱、停车难、治理难,关于停车问题的一幕幕乱象正在众多城市上演,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这是“城市之痛”阻塞着动态交通的畅通,考验着社会治理的效能。中国的停车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本篇文章整理了交通7+1论坛:停车规范编制与智慧停车 论坛各专家的核心观点,希望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停车问题以及未来的一些方向。



机制设计—跨学科视野下的停车解决之道

荣朝和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区域经济分析专家

停车是一个非常好的经济学问题。经济时空分析是很应该受我们关注的一个邻域,过去经济学是把时间和空间去除在外,而现实的世界,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市场、城市,都是在现实时空当中的。所以未来的经济学会把时空作为最主要的因素来考虑。停车问题其实是时空问题,车是动的,车位是固定的,这里面又有一个数量的问题,特别是时间和空间匹配的问题,交通里面产生非常巨大的数据流,其实就是个人和车辆时空行为被计入和处理,这些数据很好的收集和使用,对停车问题改善一定可以提供巨大的帮助。

经济学里有一些很好的原理,我们也可以加以利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制设计,市场运行也需要机制。机制设计有两个核心关键,一条叫激励相融,也就是说设计这个机制的人以及设计出来的机制,正好可以使得所有人想做那件事,正好和机制所鼓励的方向是一致的,如果是相反的话,就麻烦了,希望大家不用车,大家却从用车得到更多的好处,反而觉得用车是更合理的,这就是不合理的。

机制设计的第二个核心就是信息少。现在社会中存在着信息量非常大,大数据、云计算都是希望能够尽可能掌握和利用数据。但是经济学却又另一个原理,不是什么都越多越好,而是越节省越好,应该用最少的信息取得最好的规划目标和结果。包括激励相融和经济挂钩。现在信息爆炸,经常拿到信息不知道怎么样用,最后信息是浪费掉的或者得出来错误的结论,所以信息最少的也是非常合理的。

停车的问题也应该掌握机制设计这两条基本的原则。如果设计好的话,停车问题可以很好解决。与海外发达国家不同,我们没有这么多的资源,现在的停车的问题是长期以来一些不合适的政策后遗症,包括在运输政策以及小汽车工业发展战略上,我们的方向错了,产生出来一系列的结果,现在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建筑停车位配建,我们出台的政策都是建多少停车位,我们设置下限指标,这是国外60、70年代的政策,而80、90年代以后,海外的政策完全相反了,任何在市中心建得房子不能超过多少车位,不建最好,超过了是要处罚甚至违法的。我们现在政策出台看起来解决停车位的问题,我觉得政策方向错的话,可能引起下一步更大的麻烦,因为思路错了。我觉得小汽车购买和使用权成本再进一步反思,以前的买了车政府就应该提供停车位,这其实是不对的。

在英国,职工开车进城增加城里的交通量,会收费,开车进城也要交税,使得单位的人和职工出行的行为都会得到比较好的调整。东京拆城里的停车位,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志,过去地不够增加供给,反过来能到什么时候开始拆停车位,那就应该是政策执行到位了。

提高车辆使用的运行费用,实际上是不鼓励大家用车,大家出行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可以由替代的方式是可以选择的,买车用车,使用车成本是非常高的,使大家觉得使用公共交通是最合理的,解决停车位的问题不光增加停车或者只把车位利用好的问题,根本性的思路,政策方向调整的问题。

我们在解决交通问题的时候,技术专家,规划专家,管理学家,经济学家有些思路是都是可以帮着大家思考问题的,另外法学家、社会学家、公共治理学家也都参与进来,交通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好。停车的治理问题,不是单靠政府就能解决的,但是政府有责任执行政策,做机制设计,停车问题解决好与不好,都是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体现。

建立交通资源的规范化配给机制

吴吉明: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委员会秘书长 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

跨界的融合与交流给城市的交通问题带来了很多有意的启发,来自第三方的感受让我们拓展了思路。我所思考的事情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分布式数据没有得到很好利用呢?这是资源和利益分配存在一些障碍。如果在这方面做得更好的话,分布式的资源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现在的碳排放权已逐步开始变成一种资源开始规范化配给这是一种很好的信号,交通问题的解决核心也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相信再不久的未来也会有类似更多的机会。

要在实施中不断总结

石定寰:铁路运输管理、铁路机车车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车辆不断增长和有限的土地,有限的空间,必然是矛盾的。至于说比例,每个国家、每个城市,每个地区他们的差异是很大的,只能根据各个城市因地制宜。中国汽车保有量极具增长,大大超过了常规,使得整个规划,土地、基础设施,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下子突然爆发,造成现在这么大的问题。

中国有了这么多切肤之痛,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政府部门也开始加以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住建部连续几年出台一系列的规范和指导意见,但这其中关键问题是能不能落实?和怎么样实施?只能在实施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然后不断地改善。

解决方法一是高度重视,把停车的问题放在交通系统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就是新的城镇化当中,必须要把停车的问题在规划当中给予解决。核心还是买车的问题。车辆拥有量和土地资源是要协调的。而老旧小区可以在规划中分门别类加以解决,进一步挖潜。停车问题应该进一步通过市场的机制来解决,不可能全都是政府在做,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市场的机制,包括使用各种经济的杠杆。政府应该做一些规范性和引导性的工作,而且应该加强普及和宣传。

此外现在每个人现在都有车,都有手机,我们现在是在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在创新上也是有机会多做一些的,加上北斗定位系统、怎么样充分把作用发挥出来,有待于搞科技的多做一点工作。

我们还需要关注的内容就是公共交通的衔接,希望把更多人引到公共交通,怎么样出行以后,到了近郊区以后,出行更加方便,换乘更加方便呢?包括停自行车,也包括停车,目前已经有了一些很好的案例,这表明交通还是有可能逐步完善的。

停车问题源于停车免费

张国伍: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和智能交通领域的著名专家

交通包括:人、车、路、管,光有路不行,还得要有车位,这其中管理很重要。特别是物联网在云时代,交通问题的解决由粗放到细致,整个系统来看,特别是物联网时代和云计算时代,我们怎么样认识交通呢?怎么样能够执行呢?这个认识还是不清楚的。停车问题不是单一的规划,特别是云时代,这个系统要平衡。停车问题不改变观念是没解的,指望说想停哪儿停那儿,想买车就买车,不可能,我们的资源有限,美国占了50%的土地用在停车上,而我们不可能。我们的问题是免费造成的,这是经济学的原理,北京真实情况86%停车是免费的,权属问题没有说清楚。

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机会

关积珍:四通智能交通公司董事长

通过技术路径或者技术手段推动管理体制上的改革,基于物联网还是基于云计算,在新的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再推动停车管理效率和改革,也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机会。信息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带我们走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社会。前年在美国开世界智能交通大会的时候,它的主题就是在基于移动互联重构交通运输系统,移动互联新技术的发展,对交通要素,包括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方式带来很大的变化,提出重构交通运输系统,包括现在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都是这两年发展的热点。

有关车位配比指标的讨论

傅志寰:铁路运输管理、铁路机车车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车和车位比是经验值,美国平均车位比例是1:2.5,那是全民都需要有车。现在来看,我们比这个东西绝对不能简单的城市比较,一定要看中国的密度下的城市到底能有多少人有车,能有多少人用车,在这样的背景下思考问题。有一个车必须有一个位,连这一点现在都做不到。东京机动车比率连1:0.8都不到,停车位很少,,原因是交通结构的问题,这样的密度下不允许有这么多车,大家不用,车位当然就富余了,反过来不用车了之后,交通就不堵塞了。

有关车位配比指标的讨论

刘海峰:中兴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从运动的理论来说车是在动的,就像填空一样,离开到另外的地方,这必须要准备出一个车位,这个车位不一定能实现共享。各个城市是不一样的,有些城市比较小,周转也不那么拥堵,有些城市可能比较拥堵,正常是1:1.1—1.4

需要强化教育与规则制定

段里仁:原北京交通管理局副局长,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研究所所长

停车是系统工程,它不但属于工程领域和社会学也有很大的关系,停车不仅仅是一个设施的问题,这里面还包括教育,也包括相关的法律与管理。技术能解决问题,但必须从制定规范来讲把它协调起来,新加坡小区停车场过去是绝对不让别的车停的,以保证小区停车。后来新加坡政府指导下要共享,于是乎和小区的停车场商量,各得其所,再空闲时间,社会车辆可以进来,社会车辆进来,应该给多少钱,给车位所有者多少钱,这里面很有文章可做。

停车问题的宏观调控

郭小碚: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 所长

停车问题难,在环境和硬件条件都不具备,但目前汽车产业是国家扶持的,这个阶段就是要创造GDP。但我们的未来还是有前景的。首先大家越来越认识了公共交通的便捷,并且整个社会都可以提供很好的公共交通解决方案。其次,车辆的使用成本越来越高,国家不再依靠汽车产业提高GDP的时候,大家自然也就不用车了。

关注停车问题的顶层控制

方建军:智能停车企业方代表

应该将现在以车为本位转换到以人为本位,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顶层控制,通过技术上修修补补很难做到。 整合资源很难,技术不是难题。好多问题还是来自顶层计划。

优化汽车的使用准入

杨鹏:智能领域专家

出行难、停车难是因为北京的特殊。北京这么多机关,存在很多的部门利益,技术上目前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技术上落实的时候,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此外有些基于数据的工作是可以做的。比如进一步强化摇号机制的限定条件,比如限定购车人的在京的基础工作年限。

强化执法与惩罚制度

岳鹏:智能停车企业方代表

我们的讨论少了执法的部门参与。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没有执法,驾驶员没有养成好的习惯, 现在这种情况下,靠教育的话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要有一个严格的惩罚制度。

重视停车问题的所有权问题

黄溅华:中兴智能交通

停车问题牵扯到所有权的问题,管理权的问题,还有收益的问题,而收益的问题是最主要的,要解决这些,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据调查,在二环里面的车辆至少1/3是因为找不到停车位在那里打转,可见停车问题对交通的影响非常关键。不能离开交通谈停车,这是整个城市里面交通一部分。要解决交通问题,需要政府与相关的各部门一起协同。

下决心解决停车乱象

郭继孚: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

有人说北京的交通问题是法不责众,但为什么长安街没人敢乱停,因为长安街有人管啊。南宁马路上没有乱停的,全部都在车位里头。原因是市委书记说了,各区承包,年底考核,这个地方有乱停车,打分,全区考核不及格,奖金全部受影响,全部门前三包,没人敢乱停车。这背后的问题是地方治理有没有创新。

完全靠市场化,停车的问题解决不了。原因在哪里呢?停车缺口这么大,实际上大量的停车是空儿,小区里面很多空地,利用率极低,民间投资想要投资,投不进去,因为政府不批。市场化没有政府系统性的改造,实际上都做不到。比如说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包括创新的思想。此外还得要广泛宣传,不宣传的话,实际上是做不下去的。东京、伦敦、纽约多少年前和我们的乱象是一样的,但现在治理出来了,怎么治理出来了呢?就是下决心。



关于交通7+1论坛



交通7+1论坛 与会专家积极讨论中

”停车规范编制与智慧停车“论坛于2016年12月30日在北京交通大学顺利举办。本次论坛由交通7+1论坛理事会主办、由中兴智能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与住建部国家标准《城市停车规划规范》等编制课题组联合承办,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城建委,九三学社北京市交通委支社协办。此次论坛聚集了包括国家科技部、发改委、住建部、交通运输部、铁路总公司以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等单位的学者和企业家近百人,与会专家结合互联网+形势下,加强城市停车供给侧改革,实现城市交通出行高效、绿色、方便、快捷,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讨。论坛围绕城市停车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移动互联网技术如何运用于停车管理,实现城市停车资源动态化管理、实时化利用,高效利用土地资源,通过智慧停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



交通7+1论坛 与会专家积极讨论中



交通7+1论坛 与会专家积极讨论中



九三智库助力探索城市交通的解决之道



交通7+1 探索城市交通的解决之道

本文根据会议速记稿整理: 更多精彩观点请关注后续报道

整理吴吉明: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委员会秘书长,九三学社中央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总工之家专家委员会(CTO智库)委员,个人微信:wujiming1978 愿意和大家多交流


    关注 设计与影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