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

 

好老师影响你的一生!...







教学经验越丰富,教学效果就越好吗?

请一个人做事越认真,就代表越优秀吗?

学生越多运用互联网,学习能力就越强吗?

学校师生越自由,学校就越散漫吗?

1
教学经验越丰富,教学效果就越好吗?

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当老师达到中等成熟度时,教学效果最好。一位数学老师在他教学生涯第十二年的时候,基本达到峰值,这之后会平稳下滑。二十年之后,他的教学效果最低。阅读老师的教学效果最好是在从事阅读教学的第二年,这之后就开始下滑。

这份报告出来之后,应该说是颠覆了我们的常识。我们觉得教学经验越丰富的老师教学效果越好,其实这是一个想当然的推论。

我们身处教育当中,知道年纪越大就越不想学习。之所以会下滑,源于求知欲的不断下降,持续学习的愿望下降以及知识更新的速度下降。所以,经验越丰富,教学效果却往往越差。尤其是文科,两年就达到了巅峰期。

这给我的一个感触是:好老师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选拔老师比培训老师更重要、更优先。

当然这并不是说资历越浅,教学效果越好,它有一个成熟度,达到峰值最好。
2
请一个人做事越认真,就代表越优秀吗?

一个人做事越认真,能够认真地完成各种任务,是不是这个人就越优秀?

事实上,你越认真地做各种事,反而会越平庸。

我有一个学生,对待各项事都很认真,学习也很努力,出去演讲都推荐他。在后来的交往中我发现,优秀会成为这个孩子走向卓越的障碍,让我不觉得他会走得很远。

有一次读书会,他是个很爱读书的孩子,而且当天他推荐了他的一本书。我以为他会参加,结果并没有。

事后,我问他为什么没有参加。他说他将要有个数学的考试,心里还没有把握,所以他就复习去了,他放不下那一次平常的考试。

我问他为什么放不下?他说我已经习惯了考试前一定要有把握,没有把握,上了考场我心里会很虚。为什么?他已经习惯了优秀,习惯了去做有把握的事情。这样,他就不愿意去做那些没有把握的事情。

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关键一点就是敢于冒风险,敢于去做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做的事情总是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总是十拿九稳,可能优秀就是你的顶点了。

那些最出类拔萃的人绝对不是这样的,不是永远都在做有把握的事情。他一定是敢于冒险,敢输。敢不敢输,有没有一点赌徒的气质,这是我非常看重的,而我们的培养都是让孩子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去做有把握的事情。

横亘在优秀与卓越之间的障碍是什么?优秀之所以成为障碍,就在于优秀让他面面俱到,放不开手脚。

而事实上,那些卓越的人都是遵循“二八定理”的,往往他们只做最核心、最重要的一点点事。其他的事只花很少的精力去关注,甚至是不关注。

乔布斯在做“苹果”的时候,他组织了一个精英团队,让他们每周工作90个小时,让这些人就做产品最核心的东西。

所以,苹果刚刚出来的时候是没有复制粘贴功能的,而其他的智能手机一般都有;Pad刚刚出来的时候没有多任务模式,而其它的产品已经有了。

对“苹果”来说,这些东西是常规的,交给一般的团队就可以了。他们要做就要做最牛的部分,是其他的公司弄不来的。

因而,把绝大多数的精力投入到这上面,那些常规的功能以后再完善就可以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在从优秀走向更高地方的时候,很多时候放不下太多东西,总想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让各方面的人满意。

如果你有这个思维,就会成为再往前进的障碍。所以,关键是敢于放弃,做自己最重要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
3
学生越多运用互联网,学习能力就越强吗?

移动互联网发展很快,我们都想把移动互联网整合到教育当中,来提高老师们教学的效率和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学生利用互联网越多是不是真的就学习越好?是不是真的就成长地更快、更健康呢?

2008年的时候,我教实验班,我感觉那帮孩子充满了求知欲,对知识的渴望很强烈。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会对上课的老师造成极大的压力,会迫使你去更加认真的备课。但是后来我感觉这种压力越来越小,因为学生眼睛里的求知欲越来越少,但是我们的生源却是越来越好的。

我在想为什么?我想唯一的一个变化就是现在对互联网的运用更多。

运用互联网对于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获取知识的效率很高,但是对于那些持续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互联网的学习方式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反而可能会造成孩子专注程度的下降,使他持续关注一件事情的耐心下降。

因为,手机的阅读方式是碎片化的,习惯了几分钟搞定一个知识点。而有些知识,是需要我们几个小时坐在那儿去阅读、思考的,快餐式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很难有这种耐心去读这些没有视频、图片的东西。

现在的阅读方式首先会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浮躁,习惯于多任务切换。这样会损害我们阅读的饥饿感,专注地阅读和思考需要保持饥饿感。当你不饥饿的时候,纯文字阅读你很难记得住。所以,要保持一定的饥饿感。

第二,现在的阅读方式有可能会损害我们的智商。多任务阻止了深入思考、创造性思维,因为我们的思维在不断地切换,每一次都是新的开始,思考越来越肤浅。

我们当老师的既接受了传统阅读的训练,同时也接受了现代的手机的阅读方式,是一种混搭的方式。但是学生是一种纯粹的手机阅读。

我感觉,这还没有引起我们全社会的重视和警觉。没有任何的一位学者或者教学专家来做这样的调查报告:对比一下,究竟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对孩子的智商发育、对于孩子的未来成长空间有怎样的影响。

我相信未来会有一些专家研究出具有说服性的一些东西。目前,我们一方面要善于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学习。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夸大它的作用,要看到它的短板。

谨慎的使用,但是在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调查报告出来的情况下一个比较好的态度。
4
学校师生越自由,学校就越散漫吗?

学校师生越自由,学校就越散漫吗?这是很多领导和老师的看法,仿佛自由也是一种贬低。

对学校的老师来说,什么是自由呢?我的理解是下放控制权。学校把一部分控制权下放给老师,老师把一部分控制权下放给学生。适度的无序和基本的有序,我觉得这是一个学校最好的状态。

如果学校是高度井井有条,我觉得这样的学校并不是最好的。

80年代的时候,日本汽车才打进美国市场,和美国公司合作。美国人也乐意,他们发现日本的汽车价格便宜,性能也很好。美国人想知道怎么做到的,进行了测试和调查。

他们发现,丰田公司的设备生产流程和技术是和美国是差不多的,只有一个地方有区别,那就是在流水线生产上,如果某一个环节没到位(比如一个螺丝没拧紧),美国的公司不会停下整个流水线去拧紧螺丝,因为每一分钟可能就是5000美元的损失。

但是丰田公司不是,如果有螺丝没拧紧,每一个员工都有权利停下来整个流水线,所有人等他把这个螺丝的问题解决后再往下进行。美国工人没有这个权利,但是日本允许工人这么去做。这就是下放控制权你可以一个人控制整个流水线。

美国人又发现,丰田公司的工人不会因此就轻易地停掉整个流水线,他们会在自己的工序上非常精心,不至于出现需要拉停流水线的情况。

为什么?因为当他拥有了控制权的时候,拥有了自由的时候,恰恰他感受到的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有了自由之后就将其滥用。

当你给他人信任的时候,多数情况下他也会反馈给你信任。所以丰田公司的员工有着远远比美国公司充分的积极性。

这个案例让我想到了我们十一学校,很多来我们学校参观的老师说十一学校有种“活而不乱”的感觉,虽然老师和学生都比较积极。原因肯定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下放控制权。

校长那里给年级主任下放控制权,比如年级主任聘用老师,校长完全不干预。年级主任既得到了权利也感受到了压力。老师对学生下放控制权,我们的社团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在组织,我们只是提供一些辅助。

学生们很认真,因为这些社团是他们自己在做主,就会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所以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并不是给学生自由越多,学生就越糟糕。

当然,一定还要有基本的规则和秩序。只是不要追求那种高度的一致。精密化的管理,管理到无孔不入的程度是很糟糕的。

因为所有人充当你的提线木偶,木偶是没有积极性的,只会想从你的线上挣脱出去,成为一个自由人,因此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的态度。这是我由丰田公司的案例联想到的学校层面的自由。

点击“阅读原文”看八卦学霸乐学体验营细节


    关注 长春教育八卦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