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个伪命题

 

生命或者生活,往深层理解,都是绝望的。所以,幸福是个伪命题。在缺乏对真相的认知能力和穿透能力的前提下,快乐也必然是肤浅的。所以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与活着中追求幸福,势必要以牺牲理性、麻木灵魂为代价。而这样的幸福,还是真正的幸福吗?...



2017年2月11日晚上9点,从成都飞往南宁。

飞机晚点半个小时才起飞。

起飞时,我的耳旁响起了巨大的轰鸣声。飞机刚刚上升到空中,突然遇到一股不明气流,飞机先是上下颠簸,我感到飞机突然往下一沉,顿时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一股失重的感觉传来,我有种莫名的恐慌,担心飞机失事。这是我乘坐过这么多次飞机以来,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恐慌。

我想起小学时学过的一篇课文《一个降落伞包》,它讲述周恩来同志乘坐飞机时,恰好也遇到飞机在空中出了点状况,机上乘务人员要求所有乘客都系好降落伞包准备跳伞,但恰恰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小女孩哭了起来,因为她的座位缺少一个降落伞包。正在这个时候,周恩来同志将自己的降落伞包让给了这位小女孩,自己却将生死置之度外。

小时候读到这篇文章时,对周恩来这种“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理解,并没有真切的体会。可是今天,当我在飞机突然失重的情况下,被吓得拼命捂住胸口、掉眼泪时,我真心感受到,一个人,面对即将而来的死亡的危险(尤其在意外灾难来临之际)能够做到不害怕,甚至还能够在危及关头,将自己仅有的机会和可能让给别人,这要怎样的精神才可以做到?

究竟是什么,才能给予人们一种力量,让其在死亡面前可以如此从容不迫呢?

想来想去,只有真正的信仰,才能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

周恩来先生拥有坚定而乐观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信仰,所以他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而我呢,在那少有的胆战心惊的一刻,我想到的是佛教,是禅宗。那一刻,《心经》全文开始在我脑海迅速铺展开来,而其中一句“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惧”一句更是清晰地刻在了脑海。

我恐惧,是因为我有挂念的人。我害怕,是因为我有真爱和在乎的人。因爱而不舍,是否也是“贪”的一种体现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年轻时,曾经天不怕、地不怕、喜欢冒险的男人,在当了父亲之后,却因为孩子而变得特别小心谨慎、踏实低调。因为他怕给孩子带来损失和伤害。电影《天下无贼》里刘德华与刘若英饰演的“贼夫妻”便是很好的例子。

佛教(乃至其他宗教)帮助我们如何看待人生的大限——死亡。有恐惧是好事,恐惧死亡会让一部分人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当然既包括自己的生命,也包括他人、甚至其他物种的生命。

坏就坏在现在很多人比较盲目和自大,看不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潜在的危险,所以才会有如此多不该发生的人为灾难。

很多人去寺庙上香、拜佛,都是有求于佛祖,例如考取功名、神官发财、求子求姻缘等等,却很少有人进行忏悔,在超越自我利益范围上认识到众生平等,从而产生与与自我之外生命本身的共鸣。

在担心飞机失事那一刻,我的脑海也涌现过无数天灾人祸的悲剧,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受灾害影响的人的无奈和痛苦,从而感受到自身的罪孽。当他人正在苦难中挣扎和徘徊时,我们却在一旁欢歌笑语、歌舞升平。所以真正的佛徒是伟大的,他们禁欲、杜绝寻欢作乐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慈悲、有大爱,因为他们看到了这个世界还有无尽的苦难。

我曾经在课堂上,引用智海大师的话,说人生皆苦。课后,一位平时很积极的女生在给我的小纸条上写道:老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觉得人生是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她的观点,可能代表了一部分90后学生的思想,这让我感受到了“传道、授业、解惑”的巨大压力。由于年龄、经验以及阅历的关系,很多90后学生,无法理解“人生皆苦”所蕴藏的思想内涵,然而我感到有些沮丧的是,我无法将我信仰的东西,解说清楚,让学生理解,更别说认同。大部分人都喜欢听他们愿意听、爱听的东西,而只有少数理性的人,可以抛开个人喜好,去探寻真理、真相。

生命或者生活,往深层理解,都是绝望的。所以,幸福是个伪命题。在缺乏对真相的认知能力和穿透能力的前提下,快乐也必然是肤浅的。所以在浑浑噩噩的生活与活着中追求幸福,势必要以牺牲理性、麻木灵魂为代价。而这样的幸福,还是真正的幸福吗? 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我把这种建立在真正理性精神上的觉悟、觉知以及对真理的再发现,看作幸福。

人生皆苦,并不意味着人们要消极悲观地对待人生。相反,在清楚了生命的本质和真相后,我们更应该努力建设生活,积极进取,奋勇直前,真正理性地生活。


    关注 好妞说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