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养生有术,唤起饮食起居新气象

 

节后养生,身心合一。...









经过春节说是休息却是劳累的折腾,不少人过完年后几天甚至一周,会出现许多心理和身体上的不适,如精神疲惫,感觉厌倦,身心萎靡,情绪低落或焦躁不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肠不适,头痛头晕,失眠少寐,上班时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等,实际是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这就需要进行充分调整,以消除各种不适。


养生先养心

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受季节更替影响,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不良的情绪,导致肝气郁滞,使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可能引发或加重精神心理疾病、消化病、心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等。


因此,春天应注意情志养生,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饮食讲平衡

春季宜养阳养肝,饮食上宜吃些利于阳气生发的食物,其性味以偏甘辛温为宜,选用清淡的食物食用,少食酸冷油腻之品。

春季万物生长,正值各种蔬菜上市,可多吃一些芽菜(黄豆芽、豌豆芽等),苗菜(蒜苗、菜苗等)、韭菜、香菜、香椿、春笋等。同时可以配伍一些食材与药物做成养生膳食,例如将粳米、白菊、枸杞、山药洗净后加水煮粥,功能养肝明目。又如疏肝茶:合欢花、玫瑰花、甘草各适量,加入一些绿茶,早上服,功能舒肝安神。


运动要适当



春季宜舒展筋骨,不可郁郁久坐。由于冬季寒冷,人们的运动锻炼减少,使机体的各方面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全身的肌肉和韧带,需要运动以激活其功能,恢复身体“元气”,保持体内的生机。

但不要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踏青、放风筝等户外活动与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体育活动,运动量应该逐渐增加,防止运动损伤。

春季气候多变,在出行天气选择时宜避免风雨天气,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以免感受外邪生病。



落实治未病

春季季候转暖,多风寒,气候变化较大,适于细菌、病毒等繁殖传播,易导致感冒、肺炎、支气管炎、脑炎、猩红热、腮腺炎以及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所以春季一定要落实好治未病工作,提高防御能力,避免传染。

在春季穿衣上首先要“养阳”。春季是由寒冬向暖春过渡的季节,气候暖气初生,寒气未尽,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俗语说,“春捂秋冻”就是这么一个适应季节的变化的道理。入春之后衣服不要减得太快,衣着宜下厚上薄,特别是儿童和体弱之人,应注意避风、防寒保暖。

春季宜早睡早起,在晚11点之前尽量入睡,早上6-7点起床,这样有助于阴阳之气自然过渡,养护身体阳气。早上起床后宜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春季忽冷忽热的气候对患有消化病、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可使消化病复发或加重,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并且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注意减少与花粉等的接触。

春季养生对维护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畅气机,扶阳助阳, 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图文来源自网络




    关注 中航云玺大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