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的力量--黃帝內經--素問9

 

晨起誦讀、碼字是一個習慣也是一個對自己學習的督促,過程中省卻了審核的過程,會出現一些瑕疵,感謝同學們的關注和提醒,也是一種共同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再次感謝。自己回看時也會發現一些問題,一併在發現時予以訂正。歡迎大家不斷閱讀和指正。先行謝過!...



点击蓝字

关注
訂正
晨起誦讀、碼字是一個習慣也是一個對自己學習的督促,過程中省卻了審核的過程,會出現一些瑕疵,感謝同學們的關注和提醒,也是一種共同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再次感謝。

自己回看的時候也會發現一些問題,一併在發現時訂正。歡迎大家不斷閱讀和指正。先行謝過!

針對前面已發佈的幾篇內容作出如下訂正:

1、題目:1-7篇,文章“經典的力量-黃帝內經-靈樞”更正為“經典的力量-黃帝內經-素問”;

2、第8篇文章“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3”最後一句“此生人治身也。”訂正為“此聖人之治身也。”


2



11







黄帝内经

素问  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3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陰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滿東南,故東南方陽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強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東方陽也,陽者其精并於上,并於上則上盛而下虛,故使耳目聰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陰也,陰者其精并於下,并於下則下盛而上虛,故其耳目不聰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於邪,其在上則右甚,在下則左甚,此天地陰陽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清陽上天,濁陰歸地,是故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綱紀,故能以生長收藏,終而復始。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天氣通於肺,地氣通於嗌,風氣通於肝,雷氣通於心,谷氣通於脾,雨氣通於腎。六經為川,腸胃為海,九竅為水注之氣。以天地為之陰陽,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暴氣象雷,逆氣象陽。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

故邪風之至,疾如風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氣,感則害人五臟;水轂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 地之濕氣,感則害皮肉筋脈。

故善用鍼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裏,一觀過於不及之理,知微得過,用之不殆。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聲音,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觀浮沉滑濇,而知病所生。以治無過,以診則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

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精不足者,補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因而竭之;中滿者,瀉之於內;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其在皮者,汗而發之;其慓悍者,按而收之;其實者,散而瀉之。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血實宜決之,氣虛宜掣引之。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


11/2
每日誦讀經典

開啟與聖人的對話!


    关注 格格岁行迹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