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青年·青春学堂】你的工作伙伴,到底有多重要

 

在初入职场的几年,处于何种工作环境、跟谁一起工作、被谁辅导工作,足以影响你的下半辈子。...

Life
我们一直都认为,如果一个人智商情商正常、学习和工作意愿高,就一定能出成绩。然而有一些人,十分有意愿学习,非常努力,智商情商也都正常,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甚至不如很多资质低于他们的人。

仔细思考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将他们与产出高的人相比,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存在这三个问题:

只关注任务,不关注目标
假如你的老板在飞机上,1小时后落地,需要马上做一个重要汇报。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汇报PPT草草做完,其中一些重要数据没有体现,你怎么办?

低效人士会疯狂找数据,最后可能有数据,但PPT质量不高。

一般人则会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高效人士会根据汇报目的,判断数据的作用,若作用不大,则将时间用来完善PPT;若十分关键,就找他人帮手,或找一些替代数据。
他们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

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Result-driven(结果驱动)。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

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
应激式工作,非统筹式工作


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规划当天的工作,而是马上投入工作,以至下班之后,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而没做完的,可能又是最重要的。另外,领导临时的任务、客户临时的要求、同事临时要的数据,都会中断他的工作,在任务的切换上就花费了巨大的精力。
如此应激式工作方式无疑是低效的,那什么才是高效的呢——统筹式工作。

● 有计划地工作。

周日晚上排好下周的工作,每天早上排好当天的工作。

● 形成固定的时间习惯。

把不同难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效率最大化。

● 及时记录,每天总结。

记录可以减轻大脑负担,总结可以加速你的成长。
几乎从来不“偷懒”


“懒癌”是第一生产力。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哪样创新不是因为懒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车;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那么我们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搭好框架。偷懒,不仅是善用工具,还包括善用他人。


    关注 石狮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