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三种爱国

 

祝我们早日成为真正的爱国者。...







先祝大家节日快乐~

十一到了,国庆节,望着满街飞扬的五星红旗,忽然想写写爱国。

我把爱国分成三种。

第一种爱国是利益爱国。利益爱国是指一个人爱国主要基于国家提供的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比如,居住舒适、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治安良好,这些都可以是爱国的理由。

相当多的人爱国是出于利益。我常听一些商人谈到中国时说,“我爱这片土地,因为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和最有前景的经济。”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给了我赚大钱的机会,所以我爱它。还有人说,“我爱我的祖国,只有祖国,才是我施展才华的舞台”,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提供了施展能力的机会,而别的地方没提供,所以我爱中国。

利益爱国的一个极端例子,是我在欧洲时碰到的一位华人。他对我说,我出国好多年了,但还是热爱中国。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美食——洋鬼子这儿的东西实在是太难吃了。



很多华人直言爱国是因为中餐,并戏称之为“生理爱国”。

利益爱国的问题是,当爱国以利益为前提,利益不存在,爱就不存在。所以,当利弊兼有又相互纠缠的时候,爱国就变成了一笔要精打细算的账。比如,从交通发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来看,中国很值得爱,而从雾霾严重、物价高企、贫富差距来看,中国又不值得爱。现实当中,一个国家总是优缺点并存的,爱与不爱,要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

由于利益爱国的天然特点,利益爱国者是最不坚定的爱国者。国家欣欣向荣时,爱国者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赶都赶不走,都想分点实惠,而一旦国家碰到困难,或是眼前有更好的选择,他们会迅速地弃国而去,影子都留不下。

第二种爱国是情感爱国,情感爱国有点像孩子爱父母,只因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就天然地爱它。情感爱国与其说是爱“国”,不如说是爱文化,爱乡土,以及爱多年形成的生活习惯。

情感爱国最鲜明的特点是立场高于是非。就好比看球赛,不论本队水平如何,依然无条件支持。所以,从南海争端、中美贸易这样的国家大事到饮食习惯、传统风俗这样的生活琐细,情感爱国者总是坚定地站在“中国”一边。



无论中国男足踢得多烂,球迷们还是不离不弃。

由于情感爱国是一种文化上的情结,这种爱国经常被人批评为“不够理性”。比如,情感爱国者经常会放出一些激烈的言辞,对国家的现状表达愤怒。部分情感爱国者还试图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国家遇到的各种问题。情感爱国者经常搞不清,国家和政府实际上是两个东西,两者的利益不尽一致。他们习惯于跟着官方的宣传打转,对鼓动性的言辞反应热烈,并自认为充满主见。经常有极端的情感爱国者做出过激行为,这是因为他们一方面不愿意压抑自己朴素的情绪,另一方面又缺少思辨和批判的能力。

此外,有些情感爱国者经常把自己的生长的环境与整个国家划等号,不愿意相信自己的世界只是国家的一小部分。他们觉得,别人眼中的祖国和自己眼中的祖国应当是一样的,如果不巧发现了某些不同,那便是件难以接受的事情。

据我观察,很多情感爱国者都是“本地优越主义”者。他们最喜欢的是家乡或是正在生活着的地方,而对国内的其他地区以及其他地区的同胞颇有微辞。实际上,“本地优越主义”正是“爱乡土”的另一种表现。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本地文化是立身之本,而“中国”不过是这一文化的自然延伸。换句话说,中国此时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而是当地文化的另一种称呼。一旦有外来的力量挑战了这个“中国”的涵义,他们就会感到很不愉快。



虽然航空母舰和自己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但辽宁舰还是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

正因为情感的天然、真挚和炽烈,情感爱国经常表现出一些悲情的成分。情感爱国的天然矛盾在于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因为人们对国家的爱是无条件的,所以,当大家发现国家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或是这个国家由于各种原因一次次出手伤人的时候,这些人便显得特别悲壮。其实,国家也许从来就不是他们想象中的样子,甚至从没想过要变成他们心中的样子,但他们就是不愿正视现实。

情感爱国者的信念是“纵你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不管国家实际怎么样,也不管这个“国家”指代的是什么,我只遵从内心的想法,死心塌地地向前走。

其实,我们每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都是或多或少的情感爱国者,只不过在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努力地保持理性。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并不能把情感爱国者和利益爱国者截然分开。一个为了赚钱来到中国的人,住得久了,也会有感情,一个从小生长在中国的人,为了更好的物质条件,也可能移民海外。在一个人的心中,情感爱国与利益爱国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力量此消彼长。历史可以锻造人们的情感,而利益影响了现实的选择。

在利益爱国与情感爱国之外,还有第三种爱国,叫价值观爱国。

所谓价值观爱国,是指一个国家具备了某些价值观的精神气质,而这个国家的人们,基于对这些价值观的认同而热爱这个国家。

举个例子来说,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世界闻名,他们爱的是什么?固然是乡土和物质条件,但更是价值观。汤姆汉克斯在《间谍之桥》里有一句台词:“我是爱尔兰裔,你是德国裔,但我们都成了美国人,为什么?因为我们相信规则。”这里的规则指的是法治——美国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背后的意思是,因为你我都认同法治,所以我们选择当美国人。



美国和加拿大地理接近,语言相通,但价值观依然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

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一群人拥有了一种稳定的生活方式时,他们便会希望国家出面来保护这种生活方式,而一旦国家真的保护了,又会引来更多的认同这种生活方式的人。

所以,价值观爱国与前两种爱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给了人们选择上的自由。情感爱国是不能选择的,因为天生如此;物质爱国是不需要选择的,因为只需算账,而价值观爱国却意味着选择,它体现了人们的某种态度。

人们热爱某种价值观,便会热爱坚持这些价值观的国家,反之,国家的价值观与人们心中的不一致,人们就不会爱它。

一个国家坚持的价值观,有时是历史演化来的,有时是人为确定的,不见得写在纸上,但却一定会沉淀在人们心中,变成某种社会共识。

比如,今天我们一提起美国,就会想到它崇尚自由、平等和个人奋斗,一提起德国,就会想起它坚持严谨、思辨和工匠精神。其实,这就是价值观,虽说这些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人们心中的印象却无比牢固。

中国在历史上也是有鲜明价值观的。比如,三纲五常、忠孝节悌这些东西,一直主宰了数千年。晚清的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时,打出的旗号就是“卫道”,其实就是捍卫价值观的意思——我信仰的是孔夫子教导的生活方式,你却搞什么天父天兄,弄得伦理纲常混乱,我当然要和你誓不两立了。



曾国藩与洪秀全,军事上的对手,更是价值观上的死敌。

晚清后期,由于西方思想的冲击,中国有过一段价值观比较迷茫的时期,但到了1949年之后,中国的价值观又一次鲜明起来了,比如对领袖的崇拜,对绝对公有制的迷信,对于阶级斗争理论的高度认同,这些都可以看作社会的价值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这些价值观宣倡导的很多东西并不正确,所以,中国又一次面临着价值观的革新。

有人说,中国现在来到了多元化的时代。但是,再多元化也需要有主流的价值观。其实,中国人有一些价值观是经久不变的,比如勤劳、重视教育,但是,其他还有什么,大家就有不同看法了。

现在,官方的宣传里是有主流价值观的,一共24个字,但是这些价值观存在好多问题。首先,是范围太大。价值观是用来把你和他人区分开的东西,太多太全,你就没有特色。比如美国强调个人奋斗,加拿大强调社会福利,两者都是好东西,但却不可兼得。其次,是内涵模糊,许多人都能背下来这24个字,但具体每个词指什么,在具体的情景下如何表现,大家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为了团结统一,从上到下刻意地回避讨论这些词的具体涵义,但我想这是躲不过去的。价值观没有具体涵义,就不可能凝结社会共识。没有社会共识,价值观就无法和生活联系起来,最终就会流于形式。



这是一张很多人都熟悉的图片。

中国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发达了,人们的爱国心,也一天天在增长,但是,利益爱国天生不够稳固,情感爱国随着全球化,也越来越弱化,我们最终还得走价值观爱国这条道路。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得回答“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这个终极问题。人们需要知道并且相信,中国坚持哪些价值观,捍卫怎样的生活方式。只有在这种基础上的爱国,才会更清晰、更坚定、更持久。

国家建政已经67年了,我很庆幸,虽然这个国家历经磨难,但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但是,国家的价值观并没有在人们心中真正确立,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希望这个社会早日开启对国家价值观的讨论。

希望这个讨论能跨过文字与宣传的层面,一步步走向深入。

希望正确的价值观早日在社会中凝结起来,并成为人们心中的信仰。

希望这种价值观能引导中国,一天天走向繁荣。

祝我们早日成为真正的爱国者。

推荐阅读:

我的旅行(之二):破旧的纽约和崭新的北京

我的旅行(之一):外语和自由行

希拉里的病情与美国人的“人格独立”


    关注 思澈学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