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水千里,念词赋古今

 

虽万事消磨,池台非复,x0a然情思如故,托诗长存。...



在写考场作文的年纪,天天说“真不知道写什么”的人,经常“一不小心”又拿了最高分。

挺没劲的吧?

可是到了再也不学语文的年纪,为前途奔忙,还愿意写写。

就难得了。

古人曾说“极娱游于暇日”,古人也说“环堵之中观览四海”。

想来后者更适合我,因为我的境界大约就是“宅”和“懒”。虽然这些年,被连拉带拽地也走过了不少地方,然而对出行的记忆实在模糊。只是在这些逐渐飘散的记忆之中,有一些景,有一些情却鲜明得可以时时触动我,因为那些时刻,早在千年前便留于书卷之中。

天地一沙鸥
最初有这种感觉,是2013年在大理三塔。

夏日的阳光毫无顾忌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骄傲,草木要低头,风要低头,人也要低头。我垂首望向湖面的一刻,几朵白云慢慢在水中浮过,倏忽间日光温柔起来。似乎是毫无来由地,一句“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定格进我的脑海。旁边一批批的游客还在匆匆拍照,白璧无瑕的三塔还在默默矗立;可能是五秒钟,也可能是五分钟,我呆立着,手中把着沉重的相机却按不动快门。我一时如何也回想不起这首诗前后写的是什么,只是颈联这一句,徘徊不去。

直到今天,每当想起大理,我只记得这一幕。

今年春节,再登泰山,再下江南,再入蜀中。

岱岳登山过半,猛然回头,天地间一条分明的界线。这就是“阴阳割昏晓”吗?非也,此乃“齐鲁霾未了”。

“齐鲁霾未了”
太湖烟波浩渺,游船隆隆一起,便有沙鸥翔集。冬日暖阳洒在湖面,水波涌动,便是浮光跃金。想必若是春后来访,就可见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蓉城花繁叶绿,一夜雨疏风朗,正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雅安依山傍水,江阔竹翠,可谓蜀江水碧蜀山青。

花重锦官城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想,一路念。

今年春节,诗词大会爆红,有幸将看到的景色与熟悉的诗情恰而合一,我也是攀附一次风雅。对于诗词,我的起点,就是高一那本语文必修二和那年那位语文老师。那一学期,我最不能释怀的,是《钗头凤》



那以后,我愈发喜欢读陆游。李白太飘忽,杜甫太沉重,苏轼则是把所有苟且都活成了诗和远方,这些或者我学不起,或者我不敢学。但陆游确是个活生生的人,有喜悦有悲愁,有关河也有乡舍。

正巧南下来到绍兴,也正巧免费的鲁迅故居人山人海,偷得半日清闲来到沈园,不看景,只寻诗。

沈园中人不算多,园子更不比苏州一众名园精巧别致,甚至透着几分古朴的粗气,我暗想,若非是《钗头凤》,怕早是无名花草埋幽径了。走着走着,看见一处人头攒动的所在,这里便题写着两首《钗头凤》。



黑壁白字已显斑驳,灰砖绿苔更添旧意。其唯如此,更令人感慨放翁一句“坏壁旧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自然,这两块题壁不是当年陆游所见,虽万事消磨,池台非复,然情思如故,托诗长存。

清泉石上流
读诗可以自娱,也可以互撩,但窃以为:

更动人的所在就是在某一个时刻,诗歌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情感的虫洞。

古今多少事,都付墨章中。

想必这也就是张岱所述的“千载之下而觌面古人”。

竹林山道
天下之乐,无过于此。
365天,每天对应一朵生日花,

po主那天对应温暖又舒服的棉花,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在这儿,棉花写自己想写的,你有空就看你想看的。

也祝你温暖又舒服。


    关注 一朵棉花棉花一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