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乡愁击中的时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今天是农历腊月十六,两个星期后,就是大年三十除夕夜。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腊八之后,年味儿渐浓。年货也开始一点儿点儿置办起来了。随手打开一个购物网站,“年货节”的促销字样,十分醒目。



看着红红火火的界面,我脑补出那些滚动播放“恭喜发财”的超市。

盼望着、盼望着,虽然离家千里,却早早查好了那天的课表,撺掇朋友一起做桌菜,一起包饺子。这些小动作里聚焦着情感和期望。因为我们期待一份年夜的仪式感。



同学的朋友圈,谁都有被乡愁击中的时刻

此刻的法国,伴随着全欧洲的大幅降温,进入了“速冻”模式。如果不算打折季,那真的没有过年的氛围。仔细搜索周围的年味儿,记忆把我带到圣诞节期间的斯特拉斯堡。

【斯特拉斯堡-欧洲腹地】
斯特拉斯堡位于法国东北部,在莱茵河西岸,河的对岸就是德国。前往斯特拉斯堡的火车,有德语报站,终点站是法兰克福。作为欧洲大陆的腹地,多元文化在此汇合。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这里成为历史上德法长期争夺的焦点,和现如今欧盟总部所在地。



咱们小时候学过的《最后一课》,就发生在这里(阿尔萨斯和洛林大区)。普鲁士人要求学校改教德语,禁用法语。爱国的法国老师给孩子们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这篇文章,让许许多多中国读者,记住了这两句话:

“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遗憾的是,我周围的所有法国同学都没有读过都德的这篇小说。他们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种说法。

(看来在爱国主义教育这方面,法国人还是要学习一个!)
【不同的肤色,同样的团圆年】
处于圣诞的氛围中,才发现纵然人与人有千差万别,可不同的肤色,有着同样的团圆年。

斯特拉斯堡是“圣诞之都”,这里有全欧洲最大的圣诞集市。因此节日氛围格外浓。精致的橱窗和摊位前,游人络绎不绝。


精致的灯饰,让冬夜显得暖融融的。


小房子模型都取材于斯特拉斯堡的真实建筑。




节日期间各处都有的热红酒(红酒加香料熬成),在这里变成了更香甜的热白葡萄酒。因为原材料直接取自阿尔萨斯引以为傲的雷司令。当我们置身其中,过着别人家的团圆年。突然想到:这不就相当于咱们的庙会么!

相似的又何止这一处。全世界的人都有不同的习俗来庆祝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唯独家人团聚,是最大的共性。

在火车站,我看到一些爷爷奶奶来接站,把远道而来的孩子们拥入怀中。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爷爷把小孙女高高举起,亲了又亲。

圣诞节后,我坐火车离开。那是我第一次在法国见到站台上有那么多送站的人。车厢里,更有发车前最后一刻才一步三回头,不舍下车的老人。



不断离家的孩子,何止我们国家有。

目送孩子离开的家长,又何止我们国家有。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每段人生都有不可更改的分别。但面对分别,我们仍有选择的自由,这自由,正是转身离开时迎难而上的豁然与宠辱不惊的达观。
【温情时刻】
从别人家的团圆里回过神来,想起自己家的温情时刻,更觉得眼眶里有一朵朵蓄满了水的云。

最近,依次是妈妈和爷爷的生日,哪怕只通过微信,我都感受到了亲人之间别样的温柔。温柔真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温柔地对待别人也温柔地对待自己,扩大了爱的空间。

妈妈的生日,爸爸悄悄买好蛋糕藏在我屋。

我想到了爸妈都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最浪漫的事》。总是想把其中的歌词改一下,然后唱给妈妈:

他说想送你个浪漫的梦想,感谢你带我们找到天堂。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只要你讲,我们就记住不忘。

昨天是爷爷八十岁生日,一家人(减掉我)聚在一起。“归心似箭”并不足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我的爷爷,是那种人人都会喜欢的老人,是与时俱进的老人。他会拿着蒲扇遛弯儿,也会看NBA。在小女孩儿不扎马尾、披头散发还被看作“异端”的年纪里,爷爷就指点江山地说:“年轻人要的就是自由的样式,头发也是。”

每次离开家之前,爷爷都会说:“家里好好的,谁都不用你想。” 我就会淡定了一点儿。的确,家里一切都好,只有在外面的晚辈也好好的,家里才会锦上添花。



此刻我眼前有一幅画面: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白菜豆腐粉条加一点儿五花肉乱炖,主食是烙饼。这是多年来的老搭配了。朴实的原材料,被调教的香气扑鼻。掌勺的正是我已经八十岁的爷爷,这个味儿只有家里有,也只有爷爷做的出。

这样的场景也许平淡无奇,但我们都很满足。因为我们很清楚,这样的避风港有多么重要。与家人共度的时光,永远有特殊的意义,因为那是有限生命时光里的额外奖赏。
365天,每天对应一朵生日花,

po主那天对应温暖又舒服的棉花,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在这儿,棉花写自己想写的,你有空就看你想看的。

也祝你温暖又舒服。


    关注 一朵棉花棉花一朵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