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传声 去而益咏 – 絮说李佐贤跋二僧《千字文》帖

 









几天前偶然读到仁青、画事君写的《荡气回肠!一篇文看完过云楼...

恭    贺    春    节
几天前偶然读到仁青、画事君写的《荡气回肠!一篇文看完过云楼一百五十年  I  画事》公众号原创文章,文中简要地介绍了过云楼百年沧桑故事以及部分书画藏品、宋元古籍的曲折命运和最终归宿,让人内心感到有一种深沉的分量,有一种难以释然的情怀。苏州过云楼是近代江南著名的私人藏书楼,曾集藏宋元古椠、精写旧抄珍品数百件,其中被过云楼主人顾文彬、顾承父子列入《过云楼书画记》第一藏品的《僧智永真草千文帖》,若是真迹应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作品。

隋《僧智永真草千文帖》纸本墨迹 (局部   日本小川氏藏本)
《千字文》或称《千文》,是由南朝梁武帝大臣殷铁石集王羲之书迹,嘱员外散骑侍郎、史学家周兴嗣编撰的四言长诗,专供皇家子孙习书之用。全文共250句,每句四字,共千字。字句押韵,音韵谐美,前后贯通,思构精巧,知识丰瞻,内容多涉天文自然、地理历史,农耕祭祀、人伦道德、饮食起居等方面。《千字文》原本字字不重复,汉字简化减省后,字形不重复者实为994字。千百年来《千字文》和《三字经》、《百家姓》成为幼童启蒙养正必须读诵的“老三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

自隋唐始,历代大家多喜好抄写《千字文》和《心经》, 萧子云、欧阳询、赵孟頫、文征明、朱耷等巨擘均有《千字文》墨宝传世。但隋朝智永、唐朝怀素二僧所书《千字文》被公认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最高,最为后辈所崇,书林视其为不可逾越之作。古代不少文献中都记载过智永、怀素二僧的《千字文》书迹,清代著名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李佐贤在《书画鉴影》《石泉书屋金石题跋》中专门详细记载二僧的《千字文》原作和拓本,他是清代少有的见过二僧《千字文》真迹和宋代刻石拓本的幸运者。

李佐贤,字仲敏,号竹朋,山东利津人,清道光朝翰林,咸丰官守福建汀州。清代一流的古钱币学家和书画鉴赏家,与鲍康、刘喜海、陈介祺、吴式芬等结为金石之盟,互为投赠,积累大量的文字和实物资料。其在古钱币考释研究方面的成就要高于鲍康、刘喜海等古钱币学家。著名学者王献唐在《五镫精舍印话》中说 “利津竹朋佐贤以治泉知名。 《古泉汇》一书,为历代泉学之冠。” 李氏著述颇丰,所著《古泉汇》、《书画鉴影》被艺林珍若瑰宝,他编辑的《石泉书屋金石题跋》虽仅为一卷,但考证详核,内容丰富,足与此二书并传,一生成就卓著,其传记被载入《清画家诗史》 。在《石泉书屋金石题跋》中记述的,均是他历年经眼和集藏的重量级作品,其中对二僧《千字文》拓本的跋文,我们不妨来读读。
李佐贤《石泉书屋金石题跋》卷一


永师书法上承右军下启吴兴,然松雪得其圆润,而笔外之意含蓄不尽,则非松雪所能及也。《千文》宋拓曾见二本,一在道州何文安公家,一在潍邑陈文慤公家,皆一字不损,精彩焕发。此本虽已损,然神致与宋拓本同,犹未经磨滤者,较近时拓本则相去不啻霄壤矣。

此为李佐贤得僧智永《千字文》宋拓后的跋文。



僧智永,生于南朝梁而卒于隋,历三朝,寿逾百,书圣王羲之七世孙,浙江会稽山阴人,携先祖《兰亭序》孤本入云门寺(原永欣寺)剃度为僧,潜心研习书法,初从萧子云,后以兰亭为宗,妙传家法,书体气韵飞动,优入神品,草书尤工。初唐四家之虞世南,高阳公主之蓝颜知己辩才,楷书四家之赵孟頫,晚清博才何绍基等均取法于智永禅师,各得法乳。但在李佐贤看来,吴兴赵孟頫仅学得其骨而未得其髓,永师笔外之意松雪未能及。

唐代书法家窦蒙《述书赋语例字格》 、北宋《宣和书谱》均提到僧智永曾书《千字文》数百件,部分墨迹随遣唐使流传至日本,对日本的书法产生过重大影响。北宋时宣和内府仅存真迹七卷,其余俱成劫灰。南宋高宗《翰墨志》、政治家周必大《益公题跋》中则说御府亦藏智永《真草千字文》一件,供高宗研习。近千年以后,世存日本小川氏藏本是唯一一件僧智永《千字文》 纸本墨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北宋大观三年陕西都转运使薛嗣昌的石刻本,属宋代刻帖本,俗称“陕西本”或“关中本”,也可称作金石宋拓本。 清代时智永真迹几乎殆尽,宋代薛嗣昌石刻本也已十分稀罕,《过云楼书画记》第一藏品且不说是否是摹本,顾文彬倾囊购入已说明此卷当时的分量。

李佐贤曾见《千字文》宋拓二本,且字字完好,应都是薛嗣昌石刻本。此本“颇极精工,无复遗恨”,可称善本,因此湖南道州何凌汉文安公(何绍基父亲)、山东潍县陈官俊文慤公(陈介祺父亲)各自收藏一本,可见《千字文》宋拓本彼时已深受名家宠爱。李佐贤得到的那件拓本虽已损,但神似宋拓,也应是一件宋制佳拓。
隋 《僧智永真草千文帖》日本小川氏藏本 (局部)


智永《真草千字文》小川藏本 , 一行真体,一行草体,真草相间,开首几行墨迹已疲损,其他都尚完好,稍有缺损的部分亦未做补迹,原汁原味,整个作品“笔力纵横,真草兼备,绰有祖风”。 明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赞僧智永书法 “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 清代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曾说:“智永《千文》笔笔从空中落,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喻之。” 再看看何绍基书法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回腕运笔之法当受智永禅师影响甚多。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僧智永真草千文帖》薛嗣昌刻石关中本       宋代

看看僧智永《千字文》原迹图片,再比较刻石拓本,无论刻石如何精工,二者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刻石拓本上文字的笔力回转轻重之变化、中锋侧锋用笔之消殆、笔意之锋芒、力度之使转,皆含混不及墨迹。因此米芾他不喜欢临摹刻石,认为“石刻不可学”,道理大概亦源于此。

不知李佐贤是否上手鉴赏过隋朝僧智永的《千字文》真迹,但僧怀素的二件真迹,他在“金石僧”六舟上人处上手鉴赏过。在当时的诸多名家中,也很少有人能亲眼看到僧怀素的二件真迹。“金石僧”六舟上人一生喜爱金石碑帖,鉴藏古物较多,仅凭他独创金石彝器全形拓之法,足以奠定他在中国近代金石史上的地位,而入藏唐代僧怀素的二件《千字文》小草帖真迹重器,更使他在晚清收藏界中有不俗的声誉。
李佐贤《石泉书屋金石题跋》卷一


“六舟藏素师《千文》有二卷,一为大历三年书,一为贞元十五年书。予于袁浦旅次及西湖净慧禅室两见之,均以匆匆未得假归。细玩此贞元年书者,六舟曾刻石赠余拓本,今对纸墨如见真迹,其题跋甚夥,尚不止此,就中阮文达第二跋、吴荷屋跋、僧超然跋皆跋大历所书者,不知何以并刻于此帖之后。今六舟已示寂,此卷不知又归何处,更无从详悉考证矣。大历所书卷,闻亦经刻石,余未见拓本,附志于此。”

此为李佐贤得僧六舟制怀素《千字文》拓本后的跋文。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零陵人,唐代大书法家,以“狂草”著称书林,史称“草圣”。 怀素书《千字文》也有多件,以贞元十五年书者为最上乘,此本为怀素圆寂那年所书,暮年怀素的草书已从骤雨旋风中复归古雅平淡,字字不再连属,笔道苍劲浑朴,“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僧怀素小草千文帖》绢本墨迹(局部)     唐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贞元十五年怀素《千字文》帖
僧六舟藏僧怀素《千字文》大历本和贞元本各一件,并邀文宗阮元、金石家吴荣光师徒、画僧超然等名家对大历本进行题跋,而贞元本未加题跋,可能是考虑到贞元本十分珍稀,不愿让时人笔墨点污其后。六舟上人按贞元本原迹进行刻石,同时把诸多大家对大历本的题跋并刻于后,可谓精工巧刻,捶拓精微,“对纸墨如见真迹” ,这种刻帖本已不输宋代拓本,十分接近原作神貌。僧六舟赠送给李佐贤的这件拓本,应是六舟的上乘得意之作。现今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怀素贞元十五年书《千字文》,不知是否就是六舟上人经手的那件, 这是至今唯一一件传世的怀素《千字文》绢本真迹。

二僧所书《千字文》皆以孤品传世,而且都不在大陆的文博机构,然而其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力,高昂益扬, 为艺林所共知,恰似空谷传声,余音延绵不尽,后人只要写到中国书法史,定会为之褒咏 。

值此新年来临之际,云门文化谨以《千字文》 中“上和下睦” “世禄侈富”祝福诸君,祝大家新年快乐!




恭    贺    春    节


    关注 云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