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老集宁人讲一讲回忆:儿时的桥东(下篇)

 

一马路(乌兰大街往西)一马路(乌兰大街往东)集宁市恩和路(右侧为乌盟商业大楼)集宁恩和路西段健康卫视乌兰察布...







一马路(乌兰大街往西)
一马路(乌兰大街往东)
集宁市恩和路(右侧为乌盟商业大楼)
集宁恩和路西段
健康卫视乌兰察布特约作者:聂恒忠(小西)

六十年代初,在我家房子后面是一大片空地,因为那时的政治形势正朝着三大自由发展,其中一大自由正是自由市场。

在那片空地上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如果谁不知道解放前的北京天桥看看这里就如其临面。在那空地上竖起一圈竹杆,竹杆围上二米多高的白帆布,外面还要加一圈网子。里面是天津吴桥马戏团的马术表演,我的母亲因是天津人很快认识了那位马术当家人,并把我们全家领进去免费看了一场,场子中央一白一黄两匹大马飞也似的绕场中央跑着,骑在上面的武士手舞银光闪闪的钢刀表演着骑术,上上下下或站立或钻入马肚底下,有时还要骑上三四个人表演各种骑术,那时我最喜爱的是那把舞在空中的钢刀了,在他们的休息室里我还专门看了那把刀,只觉上当,半天是竹片做的,上面涂了银粉。他们表演的不仅有马术,还有魔术和小丑,武术。马戏团是家族式的,往往大人孩子同台演出,而且什么都会,表演完马术又拿起乐器吹起大号,放下大号又去卖票。而在旁边另一个被围成一圈的场子里则是动物表演,狮子老虎几乎除了海里的动物外都有了,表演最多的是那戴着帽子的猴子和脖子上挂着铁链子的狗熊。每天彩旗招展,乐队齐鸣。周围还有那拉洋片的,四根竹竿支着一个放滿图片的画箱子,有四个放大镜的小窗口,只要交上二毛钱扒在那看着,拉洋片的那人自导自演唱着的同时还要手脚并举地敲打着挂在那儿的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大铙小铙还要不失时机的拉上拉下那每幅图画,过往的人们只要看上一眼那张画就能把人们吸引来,原来那画画着古代的故事,其中有幅画是供桌上摆着血淋淋的人头,几个旗杆上倒桂着的人被点了天灯,还有那被绑着大汉们。刀斧手们站在两边。每幅画都在演唱着一个经典的民间传说。

而那边被围了一圈人的中央则站立一人,长袍马褂,手拿一扇,嘴里滔滔不绝,正说的是那七里二贤庄的单五爷单雄信被李世民五花大绑着推出斩首时眼望那秦涼秦书宝为何还不来的场景,但只见那说书人说到此偏偏死活不肯再说了,要听下回分解,请大家有钱的出钱,没錢的捧场。拿起铜锣猛敲一阵后,听书的人一分二分一毛二毛的放到铜锣上,看看收的住店和吃饭的钱差不多后,说书人又接着说起来,人们又是个个伸长那脖子连大气都不敢出的听那秦涼到底来了没有? 那片小广场几乎没有空地,小商小贩吆五喝六,卖凉粉的凉凉的,卖枣糕的热热的,扛着糖糊芦的酸酸的,卖麻糖的粘粘的。还有那大碗茶一毛钱一碗哩!喊声不绝于耳。可有谁曾想到一夜之间,自由市场被取缔了。说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为了防止资本主义死灰再从这儿复燃,政府在那儿种了一大片树,但是奇怪的是那些树苗一颗也不肯活,争先恐后的死去了。那广场也就荒废了。父亲是位勤快的人在那儿开了荒,种了那小白菜具然长势喜人,一畦又一畦的,那年代也没人害,不过也没人来说那是资本主义的菜来给拔了。几年后这儿被工商局盖了家属房子。再以后又盖了集宁第一幼儿园。

集宁桥东人口和商业最集中的地方是一马路和九龙街,九龙街的商铺最多,其中粮店繁多,在民国时期我的父亲还专程从绥远来这儿买小米。因在当时这里是民国时期的米粮集散地,这儿的清真人很集中,大多是炸麻花打焙子的,一次母亲给我五分钱买焙子,那年的焙子一毛钱买二个还要找回一分钱。排了半个上午也没买上,等人散后那个卖焙子的人专门把我领进他家,亲切的问我买几个,我说一个,他很失望,又问了很多话,真不他相中了我什么,可能是因我小,又老实而且还有一张人见人爱的大红臉?

九龙街是二条弯弯曲曲的马路,南出口就是那集丰桥。几步过桥后就表示出了集宁城了。路东口就是盟医院了,集宁市的第一个国营百货公司的建立使那里成了最有人气的地方,进了大门副食部,糕点部.鞋帽部.絲绸部.五金部.土产部.鐘表部.日用部.文具部还有个少数民族部应有尽有。 百货公司东面的路上有个中医私人诊所,白天给患者切脉.抓药,到了夜间他家的那大门上还开个小窗子,是方便半夜五更的人前来抓药的,只要拍拍拍地拍几下,里面的人出来接过方子返回药店抓药.包好递出收了钱后关好小窗回去接着睡去了。公私合营后这家药店成了集宁市国营第一家。

往北是由苏联人设计规化的集宁市城市发展规化的市委大楼,往东的恩和路设计的非常超前,四排车道的两旁是人行道,种着双排的大杨树,那杨树长的才好呢,只是在改革开放后那年来个市委领导说是怕毛毛絮,一拍脑门一道命令:全砍!但砍了一半又停了,如今只剩下不多了,而双排树变单排了。 那市委的三层楼的二层有个突出的阳台,每年的五一.十一节市委的领导和当时的苏联政府驻集宁办事处的国际友人都在那儿讲话和检阅游行队伍。

市委后面是军分区,再后面就是集宁車站,有了这个集宁車站后,平地泉车站正式改为集宁南站。你在外地如果买集宁站的车票是没有的,只有集宁南。車站里是中苏铁路交接的调车场,苏联的大马力内燃机车和中国的燒煤喝水的蒸汽机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联人人高马大连那火车头.车皮处处都设计的又高又大,八六年我带五岁的儿子去二连车站要钻那苏联的车皮过铁道,儿子竟然不用低头直接走过去了,我大笑不止。而中国的车皮要想钻过去太难了。

这里每天早四点发一列集宁至二连的客车,我们老铁路人叫惯了称“票车”而车站称为“票房”,那时称司机都是“大车”,张大车李大车的。这都是从民国那儿传下来的,现在连铁路人也很少知道了。

五十年代末,我的嫂子每月要回大陆号,半夜三点起来抱着孩子从南官房出来,没路更没路灯,模黑来到車站后嫂子给我五毛钱买张大陆号的车票,还找回五分钱,但立刻被嫂子要了回去,那年的五分钱也是起大作用的,一九六九年我插队时三九寒天的干一天活才掙一分钱。送嫂子上了车后我又黑洞洞的走回家接着睡觉,离上学的时间还早的呢。 每年清明老师领我们爬上那时还没有路的老虎山时,看到的集宁也就是桥东,楼房主要集宁在铁路住宅区,有人统计过连那北站的信号楼都算上才三十几座,而红楼就占了二十八座。再有的就是数那烟筒了,老师说每个烟筒底下都有一座工厂,但当我们长大后才知道那并不是工厂,而且锅炉房。(完)

来源:健康卫视乌兰察布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 活力集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