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女人花在平凡岗位上绽放

 

她们,没有厚重的肩膀,却用坚韧的毅力挑起半边天;她们,拥有自己的小家,却将心中的大爱奉献给社会这个大家庭;她...







她们,没有厚重的肩膀,却用坚韧的毅力挑起半边天;她们,拥有自己的小家,却将心中的大爱奉献给社会这个大家庭;她们,常年在一线岗位上忙碌,始终用微笑和善意面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寻找在各个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她们,讲述她们的故事。



霍日娜(右)向居民讲解有关政策

霍日娜:社区工作有苦有乐

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仕奇社区位居闹市,以老旧小区和平房棚户区为主,居民中退休、下岗职工居多,不少进城务工人员也居住在此……面对这样一个社区,社区主任霍日娜倾注了不少心血。

2011年,霍日娜被分配到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办仕奇社区工作。经过6年的磨炼,如今她已经从一个稚嫩的小女孩成长为有担当的社区干部。

“仕奇社区以前没拆平房的时候,夏天防汛,冬天防火,平时防盗,有很多孤寡、困难老人需要特殊关照。”霍日娜对记者说,社区工作比较琐碎,件件都需要用心去做。2016年,仕奇社区受惠棚户区拆迁和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完成了3件民生大事:旧小区环境变好;棚户区危房住户搬进了金桥电梯房;居民喝上了自来水。霍日娜告诉记者,平房拆迁和旧小区改造涉及居民的个人利益,一些大爷大妈“寸土不让”,她当时也满是委屈。“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居民支持我们的工作,毕竟社区推进的都是惠民工程,是为全体居民的利益着想。”说起这些,霍日娜脸上绽放出笑容。

记者了解到,除了日常工作,霍日娜还经常策划一些社区活动,除了常规的元宵节灯谜会、雷锋日公益活动,每年暑假都会为社区里的孩子们开设特色夏令营、趣味运动会、手工DIY、交通安全讲座、诗朗诵、博物馆奇妙日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将孩子们集结起来,增强他们的合作互助意识、安全意识,丰富暑期生活。



高薇婷在记录行车安全情况

高薇婷:列车上的“女汉子”

3月7日5时,呼和浩特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乘警长高薇婷已经来到单位,整理值乘装备。当日,她值乘的是呼和浩特至昆明K691次列车。这趟列车的始发时间为9时38分。

今年32岁的高薇婷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今年春运期间,她8次值乘K691次列车,行程4.88万公里,比绕地球赤道一周的距离还要长。

6时30分,高薇婷登上K691次列车,检查消防设备、防火钩、照明电路等。她认真地检查每一处,不敢有丝毫马虎。9时,检票开始。潮水般的人流涌向列车,高薇婷拿着小喇叭在站台上提醒旅客注意财物安全。看到旅客提着大包行李、抱孩子不方便,她主动上前帮一把。

9时38分,K691列车缓缓驰离站台,高薇婷摘下警帽,对照她“藏在”帽子里的工作日志,核实当天的工作有没有落下的。随后,她依次进入每节车厢开展旅客身份证的查缉比对和巡查工作。每到一节车厢,高薇婷都会做自我介绍,通过小喇叭向旅客宣传乘车安全常识,也会对可疑行李进行开箱检查……两个半小时后,她满头大汗地完成了车厢巡查工作,此时已是午饭时间了,她又走进厨房查看用火、用电安全情况。

列车行进过程中,高薇婷每隔3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车厢巡查,晚上也一样。每次巡查完车厢,她身上的警服就会被汗水浸湿。她说:“穿上这身警服,就要确保旅客平安,这是每一名乘警的职责。穿上这身警服,我就是保护乘客的‘女汉子’。”



曹凌燕为故障车辆提供帮助

曹凌燕:与过往司机以心换心

曹凌燕是内蒙古高路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旗下营南收费所副所长。

“2012年我来到这个所时,当时叫碌碡坪收费所,后来改名为旗下营收费所,再后来随着G7高速路的开通,又改名为旗下营南收费所。”曹凌燕告诉记者,自己亲历了收费所3次更名,也见证了几年间我区高速路的飞速发展。

旗下营南收费所紧邻国道,是呼和浩特周边重要的收费所之一。“由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货车可以走绿色通道,免交通行费。所以,不少大车司机想借此机会浑水摸鱼。”曹凌燕说,每逢有绿通车经过收费所,值班领导都要进行检查。

2016年秋天,一辆大货车的司机自称拉着白菜,要求按照绿通车标准免费。但是,曹凌燕验货时注意到货车舱内未开通风扇,推断另有蹊跷。果然,她发现司机只在车厢口装了一些白菜,里面装的全是瓷砖。司机见被识破,破口大骂,挥拳冲向曹凌燕。曹凌燕急忙闪开。“每天经过的车辆形形色色,闯杆的、伪造绿通车的,什么都有。遇见这样的司机,我们就得保持冷静,跟对方讲明白政策法规,以理服人。”曹凌燕表示,如今运输业不景气,大货车司机们也非常辛苦,收费所夏天提供绿豆汤,冬天提供开水,过年赠送“一路平安”的温馨剪纸,借此以心换心,换得司机们的理解和配合。有人出门着急忘带钱,曹凌燕帮着垫付了10元通行费;有老太太在车上发病,曹凌燕和工作人员拿来急救药和开水;有货车自燃,曹凌燕和工作人员上前救火,帮司机挽回30多万元的损失……

除了本职工作,曹凌燕还热心公益事业,她经常组织所内雷锋志愿者服务队参加公益活动,为碌碡坪村幸福院的老人们免费播放老电影。她还连续3年参加了本报的植树活动和“温暖呼和浩特”系列活动。



邢璐璐和孩子们在做手工

邢璐璐: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3月7日7时30分,邢璐璐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了内蒙古地矿局幼儿园上班。这是她在这里工作的第二个年头。齐耳短发、红色服装,让这个24岁的姑娘显得格外漂亮。7时50分,第一个孩子来到幼儿园,邢璐璐一边笑着和孩子说话,一边给孩子脱外套……

邢璐璐是该幼儿园小班的老师,班里都是3岁多的孩子,他们吃饭、上厕所都得有人跟着。因为年轻,有的家长对邢璐璐也质疑过,都被她一一化解了。她告诉记者:“家长对我们看护孩子不放心,这种心情我能理解。所以,每天我都要通过微信告诉每个家长,孩子今天吃了什么饭、喝了多少水、去了几次厕所,还要发孩子们的活动视频。天长日久,我就和家长们建立了信任。”

内蒙古地矿局幼儿园副园长兼保教主任赵志平对记者说:“我们幼儿园目前有教职员工32人,像邢璐璐这样的年轻教师比比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孩子。”

提到孩子们,邢璐璐满脸的兴奋,她说:“幼儿园是孩子们除了家庭接触的一个新环境,我又是他们见到的第一位老师,伴随孩子快乐成长,就是老师的幸福生活。”



工作中的石慧

石慧:用微笑感染乘客

“您慢点,不着急。”“请注意脚下,车停稳后再下车。”经常乘坐92路公交车的乘客知道,这熟悉的声音来自公交车司机石慧。

石慧今年33岁,2010年3月26日,石慧投入到“公交人”的大家庭,她所在的蒙A74116公交车是党员示范岗,虽然每天都重复同样的工作,但是她却把这些当做事业来做。由于工作突出,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女职工、优秀驾驶员、先进个人和星级服务标兵等等,还获得过呼和浩特市“巾帼建功”标兵的荣誉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她只是淡淡一笑:“这些荣誉都是上级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每一次获得荣誉都是一个新的开始。”而来自乘客的一声“谢谢”和赞许的目光,却常常让她激动很久。石慧告诉记者,乘客的认可才是带给她的真正荣誉。

“平安如意年年好,人顺家和事事兴。”这副对联是一位乘客给石慧写的。这位乘客腿脚不便,每次乘车,石慧都会等他坐稳了再发动汽车,下车时还要不忘提醒他车停稳再下车。石慧的暖心举动不仅感动了乘客,也感动了无数的市民,让大家都记住了这个爱笑的姑娘。



苏红正在打包医用器械

苏红:患者的白衣天使

3月6日16时许,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内蒙古医院)口腔科门诊的种植手术室,一位因为交通事故而失去3颗门牙的小伙子正在进行植骨手术。护士苏红在手术室负责术前准备工作,把需要用到的器械进行打包、消毒,手术中还不时要辅助医生手术,给医生递上所需的器械。18时许,手术结束了,苏红对患者嘱咐了一番,把医用器械进行清点归位,一切收拾妥当之后,才转身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真对不起,让你们等这么长时间。”

苏红今年32岁,来自兴安盟乌兰浩特市。2008年,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她留在了呼和浩特工作,而护士是她人生中的第一个职业,一做就是9年。刚毕业的时候她在监狱医院工作了近1年,后来才来到内蒙古人民医院工作。

苏红告诉记者,在儿科工作的时候,她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因为每一件事都关乎一个小生命。回忆起在儿科时那一张张小脸,一个个微笑,稚嫩的小生命还没有开花就凋落了,苏红不禁又湿了眼眶。她沉思一会,给了自己一个鼓励的微笑,说:“不管是儿科还是口腔科,都是为患者服务,看到患者康复,我就觉得非常开心。”



王琼在看报纸大样

王琼:编辑部的“夜猫子”

3月6日22时,进入早春的青城在夜幕中安静了下来,居民楼里的灯也大都熄灭,人们开始准备进入梦乡。而在这座城市的南端,内蒙古日报社大楼里灯火通明,这里编辑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我觉得这条稿子更符合本报的定位……23时15分,在二楼融媒体中央厨房,编辑王琼拿着刚打印出来的《北方新报》大样,向总编辑请示。当天,王琼负责《北方新报》第2、3、4版的稿件编辑,这3个版是正在召开的2017年全国两会的特别报道版。为了能将两会重要信息准确、及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王琼这段时间的工作强度很大,她从当天14时30分开始筛选稿件,编辑版面,18时许,除了内蒙古代表团的版面,其他版面已经编辑完成。

“这只是一个初稿,晚上还要上夜班,做好随时更换稿件的准备。至于夜班什么时候能结束还不确定,昨天是盯到次日的凌晨4点多。”王琼告诉记者,从记者到编辑,一步步走来,她从事新闻工作已经14个年头了。大到每年的两会、神舟飞船飞天等重大新闻,小到鸡毛蒜皮的市井新闻,她都编辑过。

“妈妈,你早点回家好不好,我想你。”19时30分,吃过晚饭的王琼在4岁儿子的叮嘱声中离开,又来到了自己的岗位上。如今,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23时许,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的内容稿件陆陆续续地从北京传回。“壮丽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广受瞩目”“内蒙古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等精彩内容纷纷呈现,王琼开始认真工作,并不时和美编沟通核对,次日凌晨2时30分,版面终于敲定。

夜深人静,王琼家的灯还亮着。

“新闻无大小,只要是关系到老百姓的,老百姓爱看的,都是好新闻。”王琼凭借着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一步一个脚印向着家的方向走去。



尹红霞正在警务巡查

尹红霞:守护国门的卫士

她不是温室里娇艳欲滴的玫瑰,但却明媚了八千里边防线,手中一枚小小的验讫章,守护了国门的庄严。

在位于中蒙边境线上的满都拉口岸,每天都有大量的蒙古国务工人员到中国打工,他们通常在开关前很久就等候在了边境线外,以争取入境时间。每天7时40分,内蒙古包头边检站三级检查员尹红霞都会像往常一样开始一天的验放工作,这是尹红霞在平凡岗位上恪尽职守了多年的工作。

尹红霞今年42岁,从警20多年来,一直战斗在三尺验证台,她凭借自己的细心和对旅客心思的揣摩,练就了一双查验违规旅客和证件的“火眼金睛”。去年5月29日,尹红霞发现出境队伍中的一名蒙古国旅客神色慌张,鬼鬼祟祟。有着多年边防检查经验的她,一面用蒙语与这名旅客进行简单对话,一面暗示验放检查员要多留意这名旅客的护照。果然不出所料,检查员在翻阅该名旅客证件时发现,这名蒙古国籍旅客为非法居留人员,并且已在中国非法居留了159天,按照有关规定应予以处罚。谈及这次不经意的发现,尹红霞感触颇深:“对我来说,每一次的边防检查工作都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我们边防军人职责的体现。”

打铁还需自身硬,20多年的边防检查工作中,尹红霞在实践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知识,还因此被同事们称为边检的“最强大脑”。

在工作中,尹红霞无疑是优秀的,然而作为母亲、女儿,她却离合格太远。“幸运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这让我更加有动力和信心始终奋战在边检第一线。”尹红霞如是说。




来源:内蒙古客户端

综合编辑:活力集宁

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关注 活力集宁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