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做父母的提线木偶,我有几点小建议

 

年轻人哟,应该活得放肆一点...





后台有位朋友前几天发来一段文字,大意是她想做的和父母希望她做的并不一样。她父母希望她能回老家小城当一名老师,而她则想去大城市努力尝试一把。拗不过父母的念叨,这段时间让她非常难过纠结。

这位朋友的境遇和我一朋友很相似,她也是个姑娘。自小就很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大学毕业后想去当老师。结果一毕业父母就让她回到老家的小城市,安排棒了饭碗。工作稳定收入虽然不高,但无病无灾日子过得也算平淡却不甚开心。她一个人赚取的薪水够自己吃穿度用,随着年龄增长到适婚,父母一手给她买了房子并安排相亲,最后接受了一位父母喜欢的男生。结婚三年,春节前离了。

作为在我们村里“听妈妈的话”这条路上越走越偏的人,觉得有必要分享一下我的点滴经验。

这应该绝大部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我自己。我并不否认顺从家人的安排,利用家人的资源也会有好的生活。关键在于你心里扑闪扑闪的小火苗是否能接受被这种方式浇灭。毕竟比求不得让人更难过的是本可以。

本可以活得放肆一点,本可以按喜欢的方式努力一点,但拗不过父母的期望,最终走到另一条路上。这不能完全怪父母,几十年下来思维固化,他们并不太会换位思考,只相信能看见摸得着的东西,认为个人的自由意识只是饭后甜点,有个稳当的饭碗才最重要。何况父母作为掏尽腰包的供养方,完全不干涉你的生活几乎不可能。这点可以不认同,但应该要理解。

最应该反省的还是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的成年人,竟然连选择的勇气都没有。

你不敢选,那就别怪父母帮你选了,选完不敢承担,那自然就父母帮你承担了。听从父母的安排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将来失败了可以甩锅给父母,同时你也要知道,失败的人生是你自己一个人承受。

我十几岁离开学校时,父母第一时间帮我联系了远在深圳的表哥,让我去修车学门手艺傍身。不读书,又没啥挣饭吃的技能,父母自然就在他们所的认知范围内帮着安排他们认为最稳妥的路让你走。不过几经辗转,从修车到木匠到电焊,每次父母的安排我都做不长,最后自己跑到南方城市来逃避这种安排。

这种不理解和争执,直到我自己学了设计以后,工作环境从工厂到写字楼,无论状态和前景看起来都比之前要好时,才算回归到正常对等的关系。

当自己想努力的方向和父母的安排不一致时,怎么办?我有几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一、让父母看到你的勇气:我所认识的那些远足的驴友,苦逼的创业者们,无一例外地受家人干涉极少,因为他们有出舒适圈,离开父母的视线甚至到达父母都不曾到过的地方的勇气。做事遇人唯唯诺诺父母自然撸起袖子帮你上阵。

二、让父母认识你的能力:傻逼的显著特征之一是只讲热血不讲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才能更好地抵抗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光有勇气能力跟不上,凭一腔热血最终往往瞎折腾一场。父母自然会说,让你早不听我的!



三、让父母了解你的心态:无论有多热血,平凡过完这一生的人占绝大多数,你我或许都没有例外。最终就算事业并无建树,也要让父母看到你依然能活成一朵花儿。忙时有重心,闲时有爱好,能适时调节心态。每遇逆境困难就连发十八条朋友圈:宝宝心好累......父母不说,朋友都会把你拉黑。

综上,无非就是跟要么和父母闹翻,自己独立并维持自己的方向并承担其所带来的结果。要么顺从父母意见,但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直到做出成绩让父母信服。

总之,经济不能独立就别谈自由了。

最后,要知道的现实是:无论按照哪一条路走,一无是处的几率都是近似的。

共勉。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俺





肥老师的念念碎:

1 | 我想在路过的每个地方找一位当地不怕狗的读者用一次下午茶的时间(我请客)作聊天采访,聊聊当地读者的生活琐事。(我在东莞,有兴趣的留言告诉我哈。)

2 | 东莞完后去广州,广州有愿意出来喝茶的朋友也请留言告诉我哈。3 | 别忘记点赞

历史阅读 | 夜宿坟墓群
 生活在路上的第399天 
点击“阅读原文”逛路上的店
 2月没交月费的同志 
 长按微信支付赏饭 


    关注 狗带肥老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