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杨镇变身顺义“大学镇”

 

新闻爆料 邮箱:918621191@qq.com商务合作电话:13811227624...





新闻爆料 邮箱:918621191@qq.com

商务合作电话:13811227624

疏解与提升,做减法也是做加法。北京城市学院“搬迁”到顺义杨镇后的实践说明,作为首都优质资源的教育、医疗、科技“原子”,一旦释放到合适的土壤,将会产生“裂变”效应。其中的关键引擎,就在于“人”,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当优质人才在新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一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一个个枝繁叶茂的园区,将为京津冀发展带缀上一颗颗闪如珍珠的大学镇、科技镇……

加法“没有想到学校这么大 这么新”



位于顺义区杨镇木燕路上的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高大的主教学楼被一片低矮的民房包围着,格外显眼。杨镇距离北京中心城区约有40公里的直线距离,北京城市学院在2015年搬迁至此,成为镇中心新添的地标建筑。

因为城市学院对顺义的印象改变了



黄乐威是在2015年开学,才第一次来到杨镇,之前,他对顺义的印象仅停留在首都机场。“以前真没想到会来顺义上学,不过,来了之后发现,这里真能给我施展的空间。”

有的人爱打篮球、有的人爱看电影、有的人喜欢旅游,黄乐威的最大爱好是坐地铁。也不知道从哪天起,小黄迷上了穿行在轨道上的地铁列车。北京地铁留给他的最初印象,依然清晰地刻在脑子里,“我记得那时候只有1号线、2号线、八通线。13号线还只修了立水桥到东直门这一段。”

伴随着小黄的成长,北京的地铁也在突飞猛进地高速铺展。“之后地铁线路越来越多,基本上每开通一条地铁,我都会去试乘,从这头终点站做到那头终点站。”不只是体验,小黄还在网络上收集各种地铁专业知识。“有时候,新线开通第一天我就去,观察新线用了哪些设备、有哪些新的设置等等。”

高考填报志愿时,看到北京城市学院有轨道交通专业,小黄喜出望外。“在我这个分数,城市学院是唯一有轨道交通专业的。”也正是小黄高考那一年,北京城市学院从海淀搬到了顺义。“开学前,除了机场,顺义其他地方我一概没去过。”对年轻的小黄来说,未知带来的除了些许惊恐,更多的是好奇和期待。

“我真没想到学校这么大、这么新。”曾经梦想过,宿舍楼能有空调,没想到这里每间宿舍都有空调,每层都有浴室和洗衣间;曾经梦想过,能更接近钟爱的轨道交通,没想到一辆真实使用过的经典列车就停在校园里。

“虽然学校远离市区,但是跟其他在市区的学校比起来,这里设施更全更新,而且也更清净。”黄乐威说,顺义校区周边的“诱惑”少了很多,商业、娱乐设施都不发达,反而成为读书的好地方,“这能让我们更专心学习。”

减法“北四环最堵的那一段好了不少”



北京城市学院原先的中关村校区,在北四环中段,每天早高峰,这里都是四环最堵的一段。“这一年多时间,我们搬到顺义校区11000人,大大减轻了海淀校区的压力。最直观感受,这一万多人一走,北四环最堵的这一段,交通好了不少。”

学校合理安排 缓解升学 交通压力



 刘林告诉记者,已经腾退和即将腾退出来的校区,学校本着疏解的目的进行了合理安排。

为了缓解海淀区基础教育升学压力,并改变海淀北部新区优质中小学资源奇缺的状况,学校利用腾退的校舍资源与人大附中、北大附小合作共建中、小学实验学校,将提供1200人左右基础教育学位。另外,学校的部分宿舍区腾退后,其用途规划为绿地,为市区居民提供了更加优美的环境空间。

中关村校区将教学功能疏解后,本校不再安排各种“聚人”性项目,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改建为公共服务性研发基地。

学校本着“宁可空着也不再聚人”的原则,明确提出研发基地建设的两个主要原则:一是入驻项目人员必须以北京城区户籍为主,特别是优先引进研发基地附近的本市户籍常住人口,推动研发基地向职住平衡发展,减轻周边交通压力;二是研发项目不仅要符合北京市高精尖产业目录要求,而且研发项目孵化后要在北京落地特别是顺义落户。

针对市区部分行业因外来务工人员减少带来的岗位空缺、公共服务缺失问题,学校开办市民社区教育,为本市户籍居民开展创办社区便利店提供创业咨询指导,为本市退休人员返聘就业提供技能培训,为用人单位与就业者搭建服务平台,补齐因人口疏解带来的新短板,促进和谐宜居之都建设。

裂变“很多人才被吸引到顺义校区”



经典的地铁列车,并不是顺义校区唯一的亮点。

空乘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模拟机舱内,模拟机舱服务;而信息学部的学生,在学校与华为共同搭建的信息实验室内,学习局域网知识。

实训楼里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模拟室



 信息学部副主任刘雪梅,正在信息实验室内指导学生。她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是今年暑假搭建的,9月份开学就投入使用。在全北京也是第一家,全国不超过10家。”刘雪梅透露,除了帮助学生们学习实际操作,未来,实验室还会为全校提供云储存服务。

类似这样的实验室,在顺义校区的实训楼里还有很多。智能家居实验室,可以操作机器人模拟送餐服务;虚拟证券交易所,完全仿造真实交易所的模样;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给学生们配备了高仿真的商业谈判环境;会计全景仿真实训室,把会计师的办公桌搬到了校园内。

所有这些都是全新搭建,而拥挤的海淀老校区,已经没有拓展的可能。“在老校区,要想有新的发展,太难。很多时候只能将就将就。但是搬到了顺义,这里校区开阔,对城市学院是一个整体提升的机会。”刘林告诉北京晚报记者,顺义校区的建设,不仅拓展了学校办学的物理空间,更提升了学校的发展空间。

北京城市学院入驻顺义后,全面承接了顺义地区的中职、高职的教育服务任务,通过少量投入和适当改造,原有资源在整合后得到充分利用。北京城市学院共25000名师生中已有5000名于2015年9月迁至顺义校区,今年9月又有6000名师生入驻顺义校区,顺义校区在校师生人数已达到11000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学校将于2018年6月完成本、专科生疏解至顺义校区的任务。

利用现在顺义校区优良的教学环境,北京城市学院还吸引来市区其他学校,甚至企业的高级人才,填充到师资力量中,进一步给学校的发展做加法。“现在学校教学设备崭新、齐全,顺义房价又便宜,我们还给租房的老师补贴一半的房租,有很多人才都被吸引到顺义校区来了。”

专家指出,首都优质教育资源疏解到合适的土壤,不仅仅是一个加减法,更是一种“裂变”效应。

(来源:北京晚报)

轻轻一点,与他人进一步对话!



    关注 顺义人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