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新华日报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媒体聚焦】新华日报||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做一只打不死的“小强”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原文链接:http://xh.xhby.net/mp2/html/2015-08/06/content_1289738.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也许谈梦想很矫情,但是梦想真的就在身边,努力地跳一把,就能抓住。机会永远是留给能看清趋势和风向的人!”

前几天,为自己的新项目——“比由校园”刚谈完“天使A轮”融资的冯全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段话。“比由校园”是冯全开发的一款集送餐、快递、兼职为一体的校园服务APP软件,解决校园“最后100米”问题,术语很新潮——校园闲散资源CTC。但是,回到两年多前,刚刚创业的小冯绝对想不到这一切与自己有关。

“我虽是学物联网专业的,但那时不懂企业管理课程到底讲什么,也不知道天使怎么会给我投资,项目规划、未来愿景都没有,只是想做一件不荒废青春的事情。”为了这份“青春的意义”,2013年5月,小冯走上创业之路,那时他是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大一新生。

对学生来说,要聚餐、要订做文化衫,很多消费需求想要由靠谱的自己人来满足。“我就想利用校内校外双方的需求,来做一个服务平台。”冯全随即和两个同学在“人人网”试水,制作了电子期刊《河海三号》,罗列校园周边物美价廉的小店,做一份吃喝玩乐全指引手册。

有了期刊,冯全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钱”,“没有商家合作,我们做的所有事都是白瞎。”

暑热难耐的6月,他与两个小伙伴跑了76家商铺都没有收获。“有的商家婉言谢绝,有的冷嘲热讽,但我自始至终没想过放弃,总感觉成功就在下一家。”

也许得益于小冯湖南人天生的倔强,当他们进入第77家商铺,果然收获到“第一桶金”:300元!“那是家奶茶店,叫‘暖’,多好的名字。《河海三号》第一期推出后,‘暖’火了,直接给我们送来2000元,要求期期都上。”因为贴心,又迎合学生口味,《河海三号》一下子垄断了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的消费平台,成为河海大学的创业品牌。

“一个好的产品,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大二一开学,小冯根据学校周边商家的地理位置,做了个手绘地图,一下子吸引了四五十个商家。学生反响热烈,要做文化衫的、想出门旅游的、团购礼品的,都来找他们,短短3个月,他们赚了10万元。“我们当时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商家的广告费、返点以及差价。”

他们还根据学生需求,去九龙批发日用品回来卖。“比如我们有游泳课,校外超市泳衣卖60多元一套,我们这儿只要40多,当时一订就是500套。”

但随着同质化竞争出现,《河海三号》做了十几期后不得不退出。“期刊被淘汰并不意味着我被淘汰,同学们都说我是打不死的小强,我很认同。”2014年暑假两个月,冯全都泡在各种沙龙里学习,寻找新的机会。

9月开学,小冯向学校递交了休学申请。“暑假两个月,我发现相比于校园学习,深入社会能让我借鉴更多别人的经验,而我需要更多机会不断实践,转化成自己的本领,所以我下定决心休学创业。”

机缘巧合,冯全刚办完休学手续,就认识了刚刚从常州工学院毕业的魏子荐和常州大学城纺院毕业的衡振,三个年轻人直接瞄准常州的14所高校12万学生,这一次,他们更加专业,准备利用电商平台在校园中推广。“大学生中很流行手指一点,‘biubiubiu’,要什么有什么,‘比由’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与大部分创业的年轻人一样,冯全野心勃勃,除了做“比由校园”,还开了一家酒吧、一家3D打印店,同时卖起了便当。“现在回想,当时太嫩、心太大。9月开始做外卖,11月就倒闭了,3D打印店也没开多久。”在常州迪诺水镇的商业街,他的3D打印店早已易主卖起了服装,但门头还没撤去,工作上遇到困难时,冯全就会过去走走。

“当初,这些玻璃都是我每天一块一块擦干净的,现在想来也是一份难得的回忆,因为这里有失败的教训。”指着店外的橱窗,冯全笑着对记者说,“不能什么火就做什么,一知半解地闯进去,很可能要走很多弯路,结局也不一定美丽。我在几个行业里徘徊了半年,好在醒悟得早。”

今年3月,冯全一心扑向“比由校园”,在常州10所高校建起自己的仓库,每个宿舍楼都设立了放置商品的“Biu盒子”,一个月就赚了十几万元,6月利润竟达40万。

目前,“比由校园”的推广方式还是通过微信、QQ群,招聘大学生兼职,譬如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有15位负责人,其中12位楼长3位管理者都是学生,都有固定“工资”,100-800元不等。在冯全看来,这个模式很快会被淘汰:“因为有《河海三号》的经历,所以我一直压迫自己要有超前意识。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常州,现在开始布点南京市场。公司早就下决心做自己的APP,从上海、北京招了12位技术开发人员,9月1日上线。”

“创业是个相当嗨的活儿,只要进去就停不下来。项目成功,就跟自己生崽一样,满足感爆棚。两年后事业进入稳定期,我一定会回校边读书边工作。”

冯全之所以“停不下来”,是因为他是“小强”。如今,他这种“小强精神”影响着比由网络科技公司的300多名员工。有些员工自己也有创业项目,冯全总会尽力在资金、技术上给予帮助。“他们都是曾经的我,我想和他们分享步步登高、渐入佳境的感觉。我一直觉得,最好的人生不是大富大贵,而是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唐 澄



冯 全 从事校园闲散资源CTC,创立常州比由网络科技公司

责任编辑:周思敏


    关注 河海大学传媒梯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