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有法】翟万益:创作手记

 

【招生对象】大中小学生、社会成人书法爱好者【开设课程】1、书法艺术专修班:古典笔法训练专家授课名师讲堂2、硬笔书法速成班:当堂见效五天改观二十天成就一手好字3、一对一课时班电话:15065248485陈老师...



耕砚楼书法教学互动 159 6543 8794   





翟万益 中国书协副主席。
创作手记
翟万益


我写的是一首自作诗:
采云归
云游天际不知远,
一路山歌迟暮还。
邻女贸然问去处,
半握采云献新篇。
诗作以狂草形式写过一回,现在又用古陶文的形式进行再创作。

在这幅作品创作中,我注意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粗犷与精巧的把握。在陶文里,这两种风格的文字都有,有些处在二者之间,在一幅作品里如何整体地反映出来?即每一个字同时具有这样两种味道,并达到统一,而不能如戏剧一样,角色各异,各呈个性。要达到这种效果,少不了构思过程中的反复设计,把笔画的特征提纯出来,注入到每一个细节。追求这两种调子的一致性,多条道路可供通行,我们选择文字,就已经有很大空间,加上书写时笔画的风格倾向,每个字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风格在一个最大的空间里跳宕,陶文在这里为我们提供了最大的自由。二是浑厚与劲瘦的矛盾。在陶文里这二者是对立的,好像兼容的比较少,在创作中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这种风格特征不仅表现在笔画的中部,也表现在起笔收笔上。浑厚需要在起收笔时带出玉箸篆的特色,有时要加进大篆的笔意。但陶文的生动活泼不允许沿着一种书体特色走下去,笔法的多样化决定了陶文笔法必须法无定法,让笔法的率真生动、天真烂漫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笔下。由浑厚到瘦劲,其间有一个很大的审美距离,在这段距离之间,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所以选择不仅仅是两头的选择,可以在二者之间作出丰富的选择。
篆书自作诗中堂

三 印 三 记
翟万益




川淮(附边款) 规格4.5cm×4.5cm
川  淮
川淮者,吾之好友吴川淮也。与川淮相识有年,2012年在井冈山参加《中国书法》创刊30周年座谈会结束后,我和陈传席、马啸、吴川淮同车撤到了南昌,最后就剩下了川淮和我两个人,在一处安静的高楼里进行笔墨交流,累了我们就坐在阳台上品茗,可以眺见赣江北去,滕王阁东矗,心情的极度放松,提升我俩的创作激情,那个下午我们写了不少字,书作还有些探索的味道,川淮钤印时拿出了一枚较小的印章,和我们写的大字的确有些不协调,好在他的落款小一些,和印章配合还算协调,我想应该给川淮刻一个大点的印,以为他的案头清赏。

事情记在了心里,总免不了闲暇时的思考,“吴川淮”三个字,甲骨里还算都有,印文装在脑子里经过无数次的排布,还没有确定好。印章和作者的书风相谐调,这是一个大的把握度。川淮不仅为人豪放率真,极具个性,书法更是喜欢生硬老辣、放任自然,如果按照甲骨原版刻上去,就和川淮的书法风格不相协调,构思中不打算套上边框,让“川淮”二字在这个特定的空间里高度舒张,撑满四边,一些笔画就排布在无有的地方,给人以遐想。笔道刻制力争一刀定型,由于印面较大,印文的笔画较宽,在行刀中边走刀边左右摇摆,这种摆动直接带来了印文笔道的残驳感,而不是在刻制结束后再附加上去,印面上出现了五条水纹,却都各有神态,“隹”、“鸟”同义,使其更为形象,这是从甲骨文大家族里找出来的,也不是我的独创,但和水配在一块还是非常别致,“鸟”左右逢源,强化了图画效果,蕴意尚好,不知川淮满意否,未曾询及。



冷阅白眼(附边款) 规格2.2cm×2.2cm
冷 阅 白 眼
廿多年前曾刻一巨砖,文曰“饱阅白眼”,有人问我,此辞出自何典?我说乃生活之白描。时光飞逝,廿多年过去,又刻一印,易“饱”为“冷”,此乃亦人生观念转换之一斑也。

印文参考金文和玺印文字,结体尽力表现平和,去除故作姿态之想,但表现平而不庸,文字做了适当的变易和夸张,其中“白”字作了一定的收缩,都未跨越极限,按照最大度还可以收缩,这种情况在钟鼎铭文中大量存在。在西周到战国这一时段中,文字分布已有界划的存在,但文字的单个面积并不统一,繁笔画字一般大,简单笔画的字都较小,加上纵横行间距离的疏朗,表现出了字间距离的空阔,把印章文字排布的时限定在那个时段里,让“白”字周围的红色来包围,展示空旷自如之感,造型有右倾之势,以与“冷”字呼应,由于“白”的巧小,使“冷”的二个平行部首舒展起来,左边的“仌”平正而上置,“令”张扬而左舒,并且有右倾之势,印章上部的动态二字三部首动静相应,彰显出生动性。印章下部的两个字,“眼”为左右结构,两个部首合力支撑在“白”字之下,如耸立之塔,稳定而端严,右边的“冷阅”整体造成了不稳定性,“冷”的恣肆与“阅”的矜持相对应,使开放和守成的矛盾充分表露出来,就是“阅”字自身也是追求一种变化,“门”字采用非对称排列,左舒展挺直,右收缩而柔和,里边的“兑”,上部之“丷”两边撑开,“口”小而又小,下部的“儿”又舒张了开来,各个部首都经过艺术思想的滋养,使文字在刀下生动活泼起来,流泻出非凡的韵律。



近一甲子矣(附边款) 规格3cm×3cm
近 一 甲 子 矣
这是一方自用印,刀法采用白石手段,实际上扩张了白石老人的泼辣与奔放,石料为寿山结晶芙蓉,这种石质温润细腻,奏刀爽利,行刀度的节奏把握在起止行走合节中拍的旋律中,使刀像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一般,绝不让其出现重复或闪失,一刀下去,即可达到音乐一个节拍的丰富效果来。单刀运行,刻画一边较为齐整,一边自然形成金石的残驳,使石的质性通过刀的冲击运动,充分表示出石味,而不是刻好后加上一些锯齿来,力的韵律通过手腕传给刀,最后十分清楚地留在了石上。刻制中印床不断调转方向,不让刀把同向的笔画一次刻完,好多同向笔画都是反方向刻出,整体欣赏就增加了耐看性。

白石老人一生都坚守在自我风格的直线上,不再左顾右盼,更不向自我立体风格的境域迈进。在我们目前的文化状态下,古文字材料极大地丰富起来,我们掌握了白石刀法,就可以去表现钟鼎文字、战国简帛、汉代碑额,以至于甲骨文字,使白石刀法和字法剥离开来,把刀法不断扩大化。当然我们在应用中,又不是固守白石的成规,加进去一些已经存在的刀法或自己的体感创作,使刀法在传承中有了新的变化,这是我们的追求。刻制中一味地单刀不免单调,印章的主体笔画刻完之后,可以反复玩味,在一些地方予以补刀,让笔画一一有所区别,减少相同笔道,这是后期功夫所寄。

这方印文字在篆隶之间,全靠了对文字的稔熟,一任自然,随心所欲,似未逾矩,简率本真而爽利劲健。
作品欣赏
在当代的书法家中,翟万益是我一直追踪研究的对象,所以对先生的创作状态比较熟悉。

翟万益在甲骨文书法的创作和研究上倾注了几十年心血,已是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一面旗帜。在用笔上,他以甲骨文刀笔为底质,融楚简之神秘、金文之质朴、隶书之浑厚、草书之飞动,充分运用绞转、拧动、拖拉、推戳笔法,将指力、腕力、臂力以及全身的力量注入笔端,把笔锋所有成分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一种大写意笔法。在用墨上,翟万益打破了以往甲骨文书法创作惯用小墨法的做法,而是自如地运用大墨法,水墨交融,浓淡、枯润、涨渗、飞白自然生成,氤氲满纸,仅墨法本身就能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章法营造上,抓住龟卜章法原态,块面之间相互取势,文字排列任其自然,消除界格的框定,正文、落款和印章有机结合,纸面所有元素彼此之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动态平衡中产生出强烈的张力。可以说他在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甲骨文书法语言体系,将甲骨文本有的精神气质充分张扬出来,形成了大气、雄厚、神秘,具有“篆意草情”的风格。

翟万益的草书创作以时代为背景,以“我”存在为前提,直接与古人对话,将怀素、徐渭作为榜样,一心要写出真正的草书来。他在作草书时,特别强调书写性和情感宣泄,风驰电掣,有怀素“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的神采,在书写中不断加快行笔速度,挥洒不停,笔头墨尽,仍不罢手,蹭擦绞转,尽意尽兴,任意挥洒,不加任何修饰和雕琢,将爆发力发挥到极致,表现出一种酣畅淋漓、纵横开阖、苍茫大气之美,将一笔书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翟万益的甲骨文和草书是狂想曲,那么他的小篆和隶书则是轻音乐。翟万益的隶书源于汉隶,在结构上不追求奇异,字形根据笔画繁简随形定势,字繁则大,字简则小,突出文字之间的大小差异,在整齐排列中求自然与变化,在凝重中出舒展与开放,在整饬中见奔放与活泼。用笔上,融入汉简笔意,呈现出一种汉隶原质的书写意味,再加上涨墨飞白各尽其致的表现,形成一种沉稳舒朗之美。他的小篆以秦汉小篆为骨架,参以清人笔法,在“一画”之中呈现出微妙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沉稳而典雅。
  翟万益书法作品《嘉鱼征鸿》
如果说翟万益的草书和隶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他的陶文书法与甲骨文书法一样,是具有原创性的书体,他对陶文的兴趣同样也是从篆刻开始的。他首先将陶文引入到篆刻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激发了进行陶文书法创作的冲动。但要将陶文引入到书法创作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有两方面:一是古代陶文在笔法和结构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格调;二是与甲骨文一样,目前遗存下来可识读的陶文只有1200多字,在创作上存在缺字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结体上,对陶文中没有的文字,翟万益采用较为宽泛的借用方法,从殷商甲骨文、秦汉金文碑额中随意取置,进行缺失文字结构的重构,这样就解决了文字的阙如问题。但这只是文字结构重构的第一步,还需要在形态上做到格调的统一,于是他从已有的陶文文字中体味神采气韵,对局部进行夸张或者压缩,进行变异处理,使之成为真正的陶文字体。在用笔上,与甲骨文相比则更难,许多陶文是用柴棍之类的东西信手刻画,毫无笔法可言,只是表现出率意、敦拙的意趣而已。于是他从秦汉简帛、诏版、碑额、钱币文字笔意中汲取养分来建构陶文笔法,采用许多错位及综合手法,大胆创作,形成了他的陶文书法用笔语言体系。其陶文书法,用笔时轻时重,随心布置,将拙与巧,动与静,豪放与细腻融合在一个整体结构之中,形成了敦厚拙朴、率意天真的特质。


近两年,翟万益的多书体大字创作让人惊羡。在这类作品中,他以甲骨文、篆书、隶书中一种书体为统驭者,在一件作品中多种书体并存,甚至有些对联的上下联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书体。不论哪种类型,毫无拼凑之感,多种书体的结体、笔法转化自然,做到了无缝衔接。在章法营造上,如甲骨文书法一样,除了材料尺寸和形式既定之外,章法的生成是在没有预设的前提下,在尽情书写的过程中,根据书写内容和情绪的起伏变化自然产生。落款置于何处则根据主体章法而定,不论哪种方式都能将落款与主体章法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出现了“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视觉效果。
翟万益将几十年的全部储备注入书法创作中,迸发出强大的创作激情和能力,正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健步行走在书法腹地的高原上,向他的艺术目的地靠近。

在耕砚楼学书法,他们都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你还等什么?

















修胸中道义 行翰墨薪传
专注教育 专一书法



微观耕砚楼  翰墨育人生



教学内容及大纲

请点击

阅读全文






    关注 耕砚楼书法培教育培训中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