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风采】当年退伍,不问待遇先问哪能上学

 

当年退伍,不问待遇先问哪能上学——高邮湖路社区离休老干部朱建文一生酷爱学习,诠释“活到老学到老”...

当年退伍,不问待遇先问哪能上学
——高邮湖路社区离休干部朱建文
一生酷爱学习,诠释“活到老学到老”  




从开始的字都不识几个,到学成药剂师配药,晚年上了24年的老年大学,学习了京剧、文学、绘画等多门学科,还出了自己的诗集和书画集,她用自身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优良品质……她就是今年87岁的原青岛市盐务局职工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朱建文。“我这个人,别的不说,就是爱学习。”3月3日,朱建文笑着说。

学习配药战场救人

1949年9月,朱建文应征入伍。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她小时候没有上过学,刚进入部队的她大字都不识几个,但是天生爱好学习的她在部队里参加了扫盲班,认真学习文化和军事技术知识,参加医务培训,大约半年后,朱建文就成为了一名专业的医务人员,被分到华东军区第十七陆军医院药剂科配药。
在部队里的朱建文
朝鲜战争爆发后,作为朝鲜战场的后方支援,他们医院在1950年中秋节前开赴到了吉林省蛟河县驻扎。当时从战场上运送下来很多伤员,朱建文平时除了在药房配药外,还主动到病房里照顾病人,给伤员们喂饭、倒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1954年11月退伍后,她被分配到青岛市盐务局职工医院工作。“当时我都顾不上问我自己的待遇情况,就去问有没有业余学校,我说我想上学。”朱建文回忆道,“后来我就上了夜校,学习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从业余高中毕业了。”

年轻时的朱建文和老伴孙延明
学习京剧组织活动

1988年1月,朱建文离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她,跟老伴孙延明一起,一头扎到了市老年大学里继续学习。从1989年开始,一学就是24年,这期间,她学习了京剧、京二胡、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写作、花鸟画、跳舞、唱歌等多门学科。

据朱建文介绍,她和老伴学习了京剧后,还组成了一个老年京剧组,一起在社区表演节目。“当时我和老伴学了京剧后,回来我就跟他说,咱现在就在课上还能吊吊嗓子,唱两句,课下根本没有机会练习啊,咱们邻里街坊的肯定也有爱好京剧的,要不咱们成立个京剧小组,平日里也能唱唱。”朱建文说。

朱建文和老伴孙延明
要唱戏不能没有配乐师傅,老伴孙延明听见谁家有拉京胡的,就登门拜访,请师傅出来帮忙配乐,夫妻俩就有空出来练习,慢慢就吸引了其他的京剧爱好者,他们的京剧小组队伍就慢慢壮大起来了,“我们的队伍人数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人呢,青衣、花旦、老生等等基本的行当都全了。”朱建文说,“我们的队伍一壮大,就有社区的人来让我们在社区纳凉晚会上表演了。”从1991年纳凉晚会开始,朱建文就组织他们的京剧小组在晚会上表演节目,除了纳凉晚会还有重阳节晚会,一年两次,连续表演了好多年。

最让朱建文骄傲的是,她跟老伴改编而成的京剧唱段《赞浮山》在1992年获得了市南区京剧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朱建文展示自己的作品
诗画汇集成册留纪念

老年大学里她最喜欢的科目还有花鸟画,她在花鸟画上也是下了苦功夫的。每次老师教了新的画,例如兰花,她就会在课上临摹下来,回家仔细照着画,画之前都会仔细研究细节,设计下叶子的弯曲走向等,她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一有空就练习。朱建文画画,老伴孙延明练书法,两人互相勉励,在不懈的努力下,她跟老伴都成为了青岛市书画协会会员、市南区书画联谊会会员。

朱建文和老伴孙延明出的金婚书画集
朱建文把自己平时写的诗、画的画都收集起来,做成了一本诗集,她还把自己的书画作品和老伴的书法作品收集起来,做成了一本书画集。“我出书,不是为了卖钱,也不是为了扬名,就是为了能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和孩子留下一些念想和文化财富。”朱建文说,“我这两年身体不太好,等开春了,我身体好了,就接着画下去。”



    关注 市南老干部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