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往事丨"哑巴桥" "救命果"!大概只有老无锡人知道这是哪了……

 

一棵银杏,一座石桥,x0a年龄都逾300岁,x0a已成游子心中的家乡地标...



一棵银杏,一座石桥,
年龄都逾300岁,
已成游子心中的家乡地标





在锡北地区,最有名的山峦是斗山,最有名的湖泊是崇村白荡。在这一山一湖之间,坐落着一个秀美宁静的村庄——东房桥村。

斗山西麓

崇村白荡畔

由于整个村庄一面依山三面环水,
许多人来到这里之后都称之为“风水宝地”。
然而,对于许多当地居民来说
令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
村中的一棵古银杏和一座古石桥。
这两样乡亲心目中的“宝贝”,
至今“年龄”都超过300岁。


最高龄古银杏

“这棵树是我们村庄的地标之一,周边十几公里范围的乡亲几乎无人不晓。”村里几十年以上年龄的树木至少有二三百棵,最高龄的当属生长在老的村小学校园内的一棵银杏树。

4年前,该树已由市绿化委员会挂上保护牌并进行登记编号,牌上标名该树树龄为300年,已属锡山区最高龄的银杏树。

站在树下抬头仰望,
只见古树庞大的枝桠伸向蓝天,
浓荫黛绿宛如华盖;
树身底部则犹如伸开的指爪深深插入泥土中,
粗壮的树杆需两人合抱。
“救命果”的故事---



这棵银杏树是雌树,每年能产四五百斤白果。农历霜降,村上几乎家家户户都飘出白果香。历史上,每当遇到灾荒年,村民爬上树拿竹竿敲落还没有成熟的银杏果,以此充饥。

“这棵银杏树在乡亲们心中‘分量’很重。尤其是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年长乡亲,每次回家时总来探望它,并举家在树下拍上全家福。”老伯伯说。

而另一座古石桥,
亦是这个村的无价之宝。


承先桥



比银杏树年龄更大半百的古石桥。因建于锡山区与江阴市交界的崇村白荡窄口处,乡亲    们也习惯唤作“崇村桥”。

过去几百年间,此桥一直是两地人民往来的交通枢纽。据说,当初建桥时,工匠在挖清    淤泥后,先把大木桩往河底夯结实,再用石灰糯米饭与明矾搅拌后层层浇灌,十分坚        固。



桥顶平台正中镶嵌一块约1.2平方米的青石,依稀可见上面刻着“双龙戏珠”图案。黄老伯介绍,该桥正桥长18米,引桥长16米,宽3.8米。桥南北各有28个石级。桥栏用青石凿成靠背式的座椅,可让游人休息、观赏风景。

“过去冬天水位低浅时,可见桥孔偏顶上刻有《建桥碑文》,碑文所注此桥落成时间为1656年冬,距今已有350年了。”老伯讲解道,此桥当属无锡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哑巴桥”的故事---

传说由于这里水流湍急,船过桥洞往往勿碰船头定碰梢。“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它又叫‘哑巴桥’,说是船过桥时不能讲话,否则会出事故。”

老伯说,有一次一只班船经过这里,因船上有人大声说话,船行至半路就撞上张塘桥,船身被撞出一个大窟窿,河水直灌船舱险些沉没。

此后,再没人在过桥时说话。现在看来,这虽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推测,但其目的是要提醒大家摇船过桥时必须全神贯注,以免发生意外。
保护protection


10多年前,为更好地保护这座古桥,上级政府特地在承先桥西侧另建一座钢筋水泥桥。古桥仍保持原貌让人登临观赏。
“许多年长乡亲平时喜欢在石桥上坐坐,回忆幼时自己从桥上纵身跳水游泳的情景。”不少在外地工作的乡亲,每到夏天发大水时,也常打电话询问古桥是否被冲垮、是否被淹没。


前几年,在上级政府支持下,村里特地在古银杏树周围建成护栏,并由村民组长负责日常看护,特别是严禁孩子攀爬。古树下原有一个观音庵和一座家族祠堂,后被改建成村庄小学,但这棵古银杏则被乡亲们很好地保留下来。

“过去,放学途中的孩童,劳作收工的农民,回家路上总习惯抬头望一眼这棵大树,心中就有家的温暖。”老伯告诉说。

一棵古树、一座古桥,
不仅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
更是一段历史文化的生动记载。
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
东房桥村正在抓紧制定合理规划。
部分信息来自网络



    关注 无锡美丽乡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