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微评】植树贵在将新理念植入人心

 

在这个万物复苏、春风和煦的春天里,“让我们去植树”在南通上下蔚然成风,干部种下“树宝贝”、企业种片“经济...



在这个万物复苏、春风和煦的春天里,“让我们去植树”在南通上下蔚然成风,干部种下“树宝贝”、企业种片“经济林”、家庭种些“幸福树”……越来越多的南通人加入到植树造绿的行列中。

植树造绿是一门“精细活”,精准才能出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扣南通生态发展需求,在“种什么样的树”“形成什么样的生态景观”上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单纯追求总量和数量,转到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通过不断地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绩效导向,为生态文明建设播撒更多的希望。

我们常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植树造绿亦应注入市场新理念,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最佳结合点。当下而言,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用市场化的思路、产业化的办法,形成“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发展模式,把植树造林与商业开发、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大力提高“林下经济”的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水平,走出一条生态型、景观型、科技型的路子。

植树不是挖坑、浇水、填土那么简单,难在长期的管理护绿。要实现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亟须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市场管护机制。一方面要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专业公司进行精细化管护;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常态监管和动态考核,切实提高“绿起来”的成效,实现植树带来积极作用的价值最大化。

当然,植树造绿的形式很多,不能仅仅局限于特定节日的一次“挥锹培土”“出力流汗”,更重要的是树立一种生态环保新理念,养成一种绿色生活新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无论是倡导节约一张纸、一双筷子的“纸上植树”,还是践行“少开一天车、少放一串鞭炮、少吃一次露天烧烤”的生活准则,甚至是积极主动地清理家前屋后、背街小巷的垃圾等,只要是能为生态环境汇聚“绿能量”的,其实都可以视为“植树”。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向我看齐,自觉将绿色环保理念深植心中,倍加爱护生态环境。如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星星之火”,必能成就碧水蓝天的“燎原”之势。

植树造绿,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持之以恒地树牢绿色环保“生命线”,吹响植树造林“集结号”,才能让美丽南通绿起来、幸福家园美起来,这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需要我们每个人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徐剑锋)


    关注 文明雄关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